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周瑛 (清朝)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周瑛(1430年-1518年)字梁石,初号蒙中子,又号白贲道人,晚号翠渠。学者称他“翠渠先生”。莆田县连江里清江村(今荔城区黄石镇清后村)人。曾祖周正甫,祖父周世,父周举,母潘氏,娶陈氏,继娶吴氏,弟周环周顼,子周大谟。明代理学名臣、书法家。

生平简介

经历

宣德五年(1430)十月二十八日生,行一。景泰四年(1453)福建乡试许评榜第6名举人,久上春闱不第,益泛览群书,所学益博,得礼部会试第78名,成化五年(1469)张昇榜二甲第41名进士。授广德州(今属安徽)知州。任上,兴学教民,宏扬志士,严禁溺女,祠山有辨,以善政闻,赐敕旌异。 成化十四年(1478),迁南京礼部郎中,成化间任抚州府(今属江西)知府,纯朴谨厚,以文章饬吏,事安静不扰。兴修水利,统一赋税,编制户籍,政通人和。建临汝书院以带学者,郡人宝其造墨,比之右军鲁公。调镇远府(今属贵州)知府。秩满,归乡省亲。

于天文、地志、造化、物理,皆尝究心体索

弘治五年(1492)三月,升四川布政司右参政,八年(1495)五月迁四川右布政使。咸有善绩,尤励清节。给事、御史交章荐,大臣亦多知瑛。弘治十二年(1499)十月丁母忧,弘治十五年(1502)八月乞引年致仕,孝宗嘉之,诏进一阶为资善大夫。 周瑛丰神臞古,其学不专于该博,而于天文、地志、造化、物理,皆尝究心体索。为文章浑深雅健,有根柢。诗格调高。古字画初学晦翁,变为奇劲,应酬至老无倦意。

尝自作绝句称“老去归平淡,时人或未知”

弘治十四年(1501)与黄仲昭同修《兴化府志》,除《人物志》外,其馀各卷皆为其所纂,在编写过程中,与仲昭“议论间有不合”,故自称“莆阳拗史”。 始与陈献章友,献章之学主于静。瑛不然之,谓学当以居敬为主,敬则心存,然后可以穷理。自《六经》之奥,以及天地万物之广,皆不可不穷。积累既多,则能通贯,而于道之一本,亦自得之矣,所谓求诸万殊而后一本可得也。学者称“翠渠先生”。郑岳称其文章浑成雅健,有根柢,诗格调高古。尝自作绝句称“老去归平淡,时人或未知”。

著作

著有《书纂》、《经世管瀹》、《律吕管瀹》、《字学纂要》、《词学筌蹄》《地理蓍龟》、为《周易参同契》作《本义》等书和诗文集《翠渠类稿》七卷,补遗一卷(收入〈四库全书〉)诗文雅淡。 另修有《广德志》《镇远府志》《蜀志》《漳 州府志》。 工书法,有《百梅录》寸楷行世。

入祀莆田乡贤祠

正德十三年(1518)七月初八日卒,卒年89岁,镇海人以周瑛“名德老成”,将其合祀于陈真晟祠。后入祀莆田乡贤祠。 成化十二年,御史尹仁等在井亭街为已丑进士周瑛蔡元美廖德征李元镇方守林和方岳陈鲤方珪立“文明坊”。《明史》有传。 [1]

为百姓所拥载, 建立生祠纪念

居官清正廉慎,视民如伤(极言体恤民众之深),所到之处,皆有善绩。知广德州时以善政闻名,明宪宗赐敕旌表其优异政绩. 居官近二十载,《明史》称所至“咸(全)有善政,尤励清节(节操高洁)”。先后为明世宗、孝宗所嘉奖,又为百姓所拥载, 建立生祠纪念。“松高倚霄汉,劲节不可拔。愿学山下松,用以养贤德”(周瑛《送陈白沙归南海》)。馀研读周瑛传世文集《翠渠摘稿》(下称《摘稿》),考其生平事迹,深感其成功之要领,与其敏于自警自励, 息息相关。

崇文弘教——周瑛的广德之治

周瑛,字梁石,福建莆田人,成化五年进士。是明代理学名臣,《明史》本传称“学当以居敬为主,敬则心存,然后可以穷理,自六经之奥以及天地万物之广,皆不可不穷,积累既多则能通贯,而于道一本亦自得之矣,所谓求诸万殊而后一本可得也。”《明儒学案》对其学有更深入的论述,“先生以居敬穷理为鹄。白沙之学有所不契,寓书李大厓以辩之曰:圣人静有以立天下之大本,动有以行天下之大达。道求诸万殊而后一本可得。盖始学之要要收放心为先务,收放心,居敬是也。居敬则心存,聪明睿智皆由此出,然后可以穷理。所谓穷理者,非谓静守此心而理自见也,盖亦推之以及其至焉耳。积累既多自然融会贯通而于一本者自得之矣。”(卷46)《闽中理学渊源考》亦对其学术有较详尽论述,要之皆阐述其“居敬穷理”之理学主张。作为理学名臣的周瑛,在广德的历史上留下了重要的影响。

《明史》称“知广德州,以善政闻”。《闽中理学渊源考》称“成化已丑成进士,知广德州,兴文教绝淫祠,严生女不举者之禁”。(卷53)《明一统志》称“由进士知广德州,政务宽和,尤崇教化,训迪诸生,至夜分乃散”(卷17)郑岳所作《本传》称“知广德州,仿古为治,兴文教,绝淫祠,表死事之忠而严不举女之禁,教民有录,祠山有辨”。通过上述记载,周瑛在广德的治理情况,大致可以勾勒出来,下面结合《翠渠摘稿》中周瑛的记载,可以回溯出成化年间广德的基本风貌及周瑛在广德的活动。

治理理念

作为理学家的周瑛,其治理与其“居敬穷理”的思想相关,他的治理活动具体表现在追求“温明之治”、强调“教事为先”、重视“德威”的“为政之道”。

(一)追求“温明之治”

周瑛到广德三月既扁其堂“温明”,其解释为“吾接人未尝为悻悻容,然嫉恶太甚,见不善则怒,怒则疾言遽色而不自知,此有害于温。处事未尝挟私心,然每别白是非,或参以己见,时于民情物理容有未合,此有害于明”,做了上述检讨后,周瑛定了在广德执政的目标“气平则貌温,心虚则理明,自今以往,吾当养吾所而使之平庶不害于温;廓吾心而使之虚,庶不害于明。不然是予勇于悖祖训而贪祸于州之人也,因以温明扁吾堂且记其事以自警”。(《翠渠摘稿》卷1《温明堂记》)这是周瑛初任广德时的自警文字,也可看作是其治理广德时基本理念,追求“气平”、“廓心” ,外在表现就是“温明”之治。

作为进士及地的周瑛,以“温明”自励,不仅显示了他对理学思想的推崇,也表达了其建功立业的心情。其《初到广德州》一诗,极好地表达了他这种心情, “马蹄六月至山州,独上桐川第一楼。 城外有山皆北向,郡中无水不西流。士风质朴犹存古,民舍萧条欲近秋。多少济时心上事,夜来默与鬼神谋”。(《翠渠摘稿》卷7)

(二)强调“教事为先”

周瑛下车伊始,便对广德文教风俗作了了解,“广德为东南大州,四面阻山,其间沃壤数百里,民皆乐畎亩,不事诗书,每选弟子员,皆闭门却走不愿就见,及以刑威劫之而始用命,比至学又多方以求去。”(《翠渠摘稿》卷1《赠袁学正序》)

“始予莅州辄诣学宫课诸生以敦教事,退而观夫所谓题名碑者,历数上下三十科,而登第者仅十有三人。因谓环千里之地而之州,聚千里之材而育之庠,宜其贤者能者相继而起矣,何辽邈阔踈一至此,因叹息久之。”(《翠渠摘稿》卷1《送州庠石司训考绩序》)

(三)以德威为为政之道

周瑛对其州署扁额“德威”二字所做说明,可以较好反映其对治理广德的理论。“君子为政有德则民爱之,有威则民畏之。然所谓德非小惠,而所谓威非淫刑也。亦曰:正体统,立纲网,德敷于下而不为偏颇,则民爱之矣。定功赏过,明赏罚,威行于下而无所苛免,则民畏之矣。夫德者公也,威者信也。公则恩溥,信则令行。此君子为政之道也,舍此不务,则非吾所谓德威矣”。(《翠渠摘稿》卷2《题德威堂》)这段论述,表明了周瑛对地方治理,讲究的是立德立威,当然也是其在广德任时的执政理念。

主要措施

周瑛在广德主要的施政行为,从他为下属陈一之写的赠序中可窥一斑,“于是稽政要,搜民隐,访民奸,别公私之务,定赏罚之科,度深浅之序,究缓急之宜,参于人情,揆于物理,务销宿弊而布其新图。予恒中处,君佐予于外。凡予谋有益于民者,君宣布之;有裨于国计者,辄为赞助,惟恐后。先是时民以公私债负,窜他方,君佐予招徕之者二百有馀家。先是民生女不举,君佐予严条约,重赏罚,共活民间女六千八百有馀口。先是仓廪乏,君佐予积粮七万有馀石。先是军需岁积不敷,君佐予赋民亩,完部牒百数十事。”

依据其自述,加上《广德州志》记载,可梳理出主周瑛在广德主要在“兴学院”、“表先贤”和“禁溺女”三方面有重要贡献。

(一)兴学院

依《广德州志》记载,周瑛到任广德后为有感广德文教不兴,他重修儒学文庙、迁明伦堂,筑万桂山。

《重修儒学文庙记》之《碑记》“瑛以成化辛卯待罪知州,顾为学荒陋不足以称大州,作养人材之意,而庙貌多历年所亦就倾圯,相地所宜以迁夫学……旧学在庙后,既旁徙乃并其址以入于庙,南北六十一步,东西二十八步……始于庚子秋,告成于壬寅春,其规制宏壮,自州立庙以来未有盛于今日者也。”(《广德州志》卷54)

文庙迁修后,周瑛又筑明伦堂,史载“明伦堂,旧在文庙后,明成化十年,知州周瑛始迁于庙东,辟学圃市民田而增之,题明伦堂。”(《广德州志》卷8)

周瑛在广德留下另一重要遗产是筑万桂山。《州志》载万桂山在明伦堂后,明成化十年知州周瑛所筑,以补地形之陁,手植万桂,期于多贤。山之命名以此山巅为凌云峰,有天游亭中题万桂山石刻,系以铭焉。(《广德州志》卷9)

贾暹在《万桂山记》中对周瑛筑万桂山之事有较详细记载:“郡侯周先生既迁学复治圃,学后地日委土而陁,倚之将以补后之虚迎前之实,庶与堪舆家言合。土委积日加,崇巨联络如阜然。先生曰是不可无名,因号为万桂山……先生以高材屈小州,能不鄙夷其民而教养之,使数十万户熙然无愁叹之声,乃以馀力成兹胜事。”(《广德州志》卷9)

可以说经过周瑛的努力,广德的学校规模得以形成,且因万桂山的存在,使广德州学的育人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历经风雨沧桑,今天的文庙、明伦堂及万桂山已不复存在,不过走在万桂山路上,人们也许还能想见昔日文庙内朗朗的书声。

(二)表先贤

周瑛到任广德后,有感于广德境内,缺少到先贤的了解与尊重,故对曾在广德历史上产生重要影响的人物进行了了大力表彰,以期达到“轨世范俗”的功效。

他极力表彰曾在广德任职的范仲淹,在《祭范文正公文》中称:“公禀气刚醇,宅心正大,学贯古今,才通经济。宋祥符初辱为是军司理,案无弊牍,狱无冤民。得代而去,卖马以归,其廉介清劲之节,至今桐人犹能道之。虽然此其一事也。若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功在社稷,泽在生民。割地以建郡学,置田以养族人,虽位极将相,而贫终其身,若公者真可谓大丈夫者”。(《翠渠摘稿》卷5)

他对死节于广德的王叔英多致哀思,他亲作《祭王修撰文》,称:“凡气节不足而事业可观,君子弗取也;行检靡修而文章可传,君子弗与也。先生事业未著而气节可书,文章既就而践履确如是,可谓孔门之志士,今世之伟夫者”。(《翠渠摘稿》卷5)他还撰写了《王修撰墓记》,详细记录了王叔英死难过程,对其气节多加表扬,并亲自为其整理墓地。

为激起广德人对家乡先贤的崇敬之情,周瑛还对广德历史上本地人进行了考证、整理,撰写《祭广德州乡贤文》,对广德历史上之乡贤深致敬思,其文称“窃惟天下郡县,皆建乡贤祠以祀先哲,盖所以树之风声,教之徳义,使后学小子有所感慕兴起,其助化理也大矣。顾兹广德为学独无所谓乡贤祠者,非阙典与?瑛承乏是州,既新学宫复作祠室于万桂山下,博考郡志得乡贤李公彭年以下八人,又得死事是邦之贤赵公时践以下三人,或孝于亲或忠于君或勉于为学或甘于退处,盖孔子之道广大悉备,而诸公皆得其一节者,惟是一节,亦自全体而分,要之能造其极,皆足以轨世范俗也”。(《翠渠摘稿》卷5)

通过上述对历史人物的肯定与表彰,以“树之风声”,无疑起到重要的教化作用。

(三)禁溺女婴

据广德地方志记载,广德旧有“溺女婴”陋俗。《广德州志•风俗》中记载“吉礼若纳采纳征诸仪不遵家礼,率以仪文繁丽相高,男不亲迎无奠雁之文。其嫁女之家甚有破产以营奁饰者,故民间生女多不举,虽厉禁不尽除也。”(《广德州志》卷25)

此种情形,在周瑛到任广德后依然存在,周瑛下令予以禁止,为便于民众了解,他亲作《戒溺女歌》“虎狼性至恶,犹知有父子。人为万物灵,奈何不如彼。生男与生女,怀抱一而已。生男既收养,生女顾不举。我闻杀女时,其状苦难比。胞血尚淋漓,有口不能语。咿嘤盆水中,良久乃得死。嗟吁父子心,残忍一至此。我因训吾民,毋为杀其女。荆钗与布裙,未必能贫汝,随分而嫁娶,男女得其所。此歌散民间,万民当记取。”(《广德州志》卷57)经过周瑛的治理,成效十分显著,上文中的到“共活民间女六千八百有馀口”。

历史影响

(一)民众长期思慕其治

周瑛对广德的治理取得了显著成绩,得到当地民众认可。明清时期为纪念周瑛的贡献,广德境内一直建有“周公祠”。

《广德州志》载“瑛在州日巡行原野,察农劝惰,更示蚕缫法,与民兴利,训迪士子,至夜分乃散。虑民丧祭无章,溺女不恤,著广孝广慈录及祠山杂辨论之,尤加意学校,迁明伦堂筑万桂山创退省轩,九载底绩,民怀其德,立祠学宫之右,春秋祀焉。”(《广德州志》卷31)

在明代,广德州人已为其立“生祠”,郑岳为其所作传中有记载“(瑛)知广德州,仿古为治,兴文教、绝淫祠、表死事之忠而严不举女之禁,教民有录,祠山有辨,广德人为立生祠”。这在周瑛的文中也得到印证,《复广德刘太守介夫》:“瑛久处梺,忽来使到门,承手札开喻云云,并加州县诸人所上词状,外加礼币殷情,瑛拜领之且感且愧。始瑛作州无他伎俩,但求免罪于百姓,而今迹已陈矣。不意州县人尚记忆之如是,不意阁下税驾是州,又俯信之如是。生祠之建,心甚不安,像塑之设,心亦不安。想阁下意,不过假瑛一人以为后人劝而已,然此不待求之他也,阁下与瑛同此学此理,又与瑛同此心志,勉之而有大焉者。瑛当处下座而公处上座矣,愿勉之。”

曾为广德州守的邹守益也在《翠渠周公祠记》说“其守广德也,巡行阡陌,视勤惰为赏罚,教之蚕缫,以法嘉湖而农桑之利兴。修明伦堂并万桂山退省有轩,道义有门而学校之教崇。广孝有录而丧祭之礼严,广慈有训而溺女之俗革。祠山有辩而鬼神怪诞之说息……去州三十馀年矣,而州士民犹喁喁追思曰:周侯吾父母也。”

到了清代,广德官民依然多次提请为其立祠以作纪念。如郡绅张光藻等在《公呈请祀名宦文卷》提出“故宦周瑛等政绩允为,士民爱戴弗衰,实符入祀之例……故宦周瑛等距今皆数百年或百馀年之久,实因遗爱不忘”,表明当地民众对其的敬爱之情。(《广德州志》卷51奏疏)

可以说周瑛在广德的影响是长远的。

(二)为广德留下了珍贵文献资料

周瑛作为理学名臣,在明清有重要影响,其在广德所见所闻,所历所思,都因其影响而得到传播,得到保存。在他的《翠渠摘稿》中保存了一些直接描写当时广德的诗文,对我们今天了解明代广德有重要的价值。

比如其《桐川儒学杂咏》共17首,较全面细致地描写了当时儒学文庙及万桂山的景象,同时也反映了周瑛对广德儒学发展表现出的强烈期盼。

《咏万桂山》:“覆土为此山,欲以种芳树。山成树转多,相呼掇芳去”。

《咏凌云峰》:“有峰如玉笋,其势高插云。我欲招诸生,引手排天阍。”

《咏朝阳岭》:“山头日渐上,山下日渐明。迟尔五色鸟,来为吾道鸣。”

《咏横秋岭》:“揭衣登西岭,风叶寒飕飕。极目望天际,有鹗横清秋。”

《咏澄心池》:“心清见肝胆,水清见毛发。一私无所容,圣功由是作。”

《咏顾影池》:“形直影亦直,形曲影亦曲。曲直各有自,吾当慎吾独。”

《咏天游厅》:“人世少知遇,百年怀抱孤。山亭坐虚敞,邈与天为徒。”

《咏观德厅》:“周礼久不作,泽宫蛮荒圃。开亭集宾佐,观者日盈堵。”

《咏退省轩》:“高堂弦诵息,呼童撤皋比。开轩望北山,静以省吾私”。

《咏万桂山房》:“山房白日静,左右列图书。哲人久不作,掩卷空欷歔。”

《咏浴凤池》:“有池大如斗,弥弥北山下,朝拾五色羽,凤凰浴初罢。”

《咏蟠龙窟》:“山坳最深处,游人慎莫入。晓来云气腥,中有神龙蛰。”

《咏兰坡》:“北山有危坡,都植兰与蕙。平生性好修,掇拾以为佩。”

《咏松径》:“开径入松林,松香满冠屦。行行细护持,伏苓在深处。”

《咏竹圃》:“开园种修竹,竹实生何迟。玄云闭白日,凤凰正若饥。”

《咏龙首峰》:“山势何纠纷,龙头突然起。蛇虫走其足,窜伏莫敢视。”

《咏龙尾冈》:“忆昔侍金銮,顾瞻龙尾道。今日登高岗,仿佛梦中到。”

此外,周瑛还有多篇关于广德风土民情的诗文,如其游《广德东山寺三首》描写了东山寺的大好景色;《放鹿记》生动记录了其在广德放生野鹿的行为,不仅显示了他的仁慈之心,也表明了当时广德野生鹿是比较普遍的。《跛民说》则揭示了广德人的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及其睿智。 [2]

《馋戒》,以期那些“为馋不能自己者”,引以为戒

明宪宗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近花甲的周瑛,由江西抚州府调贵州镇远,虽属贬谪,仍“百拜谢君恩,臣职此其宜”,舍母就君,走马上任,因俗为政,勤政安民。

  周瑛在镇远时,尝目睹虎、蝎、蚁因馋贪食而丧身,“睹于物得三戒焉”,遂作《馋戒》一文(载《翠渠摘稿》卷四),以期那些“为馋不能自己者”,引以为戒。实属一篇富有哲理韵味的政治寓言。

  其文曰:虎之食性馋,不论何种肉,见而食之。有人牧羊崖上,虎见羊便扑上抓取。羊忍痛堕崖,落地而死,虎随之跳崖落地,虽不死而重伤,后被乡人击毙。又云,蝎虎(一种蝎子,能食蝎,故称蝎虎),食性亦馋,攀援墙壁,进入燕巢食雏燕。雏燕忍痛落地,蝎虎随之。家人见之,送雏燕入巢。蝎虎摔重,不能活动,被鸡食之。又云,蚁(蚂蚁)亦性馋,凡见食物比自己大者,皆尽力背负爬行,务求运入巢穴方止。一条蚯蚓爬出土穴,成群蚂蚁咬叮分食之。蚯蚓负痛辗转,钻进泥沙中,总不能制止蚂蚁蚕食,最终被出栏鸭子一并吞食之。

周瑛作为明代理学名臣,又擅长于文学,故其文不落窠臼,别出心裁。以居官镇远所亲见三物、而得三戒为题,不但动物易主,其天性亦赋于新意。初言求食为“馋”,进而直指为“贪”,曰:“夫虎贪食羊,不知羊死而身毙(自身亦死);蝎虎贪食燕雏,不知燕雏得全(安全),而己不免(自己不能免死);蚁贪食蚓,不知与蚓并(一并)为鸭所食。”比《说苑》、《庄子》所泛论的,利令智昏人性心理弱点,更为明晰地直指为“贪”,从而使寓言更具时代与世俗(当然包括官场政风)的特点,故而更富于实际意义。

  作为思想家的周瑛,最后又将三案升华至哲理高度,叹曰:“嗟(唉)!夫利者,害之所伏(潜伏)也;得者,丧(丧失)之所倚也。为馋不已者,可以戒矣!”指出世间事物,利与害、得与失、并存相依。不可只见其利,不其害;只见所得,不知将失,切勿见利忘害、得而复失。语重心长地告诫那些,馋贪而不能自觉终止者,是应该以此为戒也!

  从近年披露的众多贪腐案看,贪权、贪财、贪色者,不乏其人,大有“前腐后继”之势。大多结果是,轻则丢官吐赃,官财两失,乃至极刑丧命。彼等政坛精英高智,不是不知其害,而是利令智昏,难以自己。

  周瑛作为五百多年前的一位名臣,历来以“善政”“励节”称誉。他德才兼优,年过四十方登第出仕,首任安徽广德知州之职。适逢新岁之夜,没有饭局美餐解馋,亦无歌伎美妃助兴,却一人独于枕上静思,赋诗自警自戒。诗曰:“读书三十载,此日得为州(任知州之职)。世路行来险,居官轻若浮。名高思自抑,福浅戒深求(贪求)。天道有盈歇,吾心当熟谋。”(《新岁枕上作》)并常以“权知避处应为福”、“心到虑时道义先”自警自励。

  《馋戒》此文,虽言戒人,实则自戒之心得。虽时过境迁,仍闪耀著思想火花。时下一些地方,起用狱中落马贪官现身说法,痛说贪财之害、贪权之祸,至诚至悔,与在位之时豪气冲天,贪求无厌,判若二人。悔则悔矣,惜时不再来耳!看看先贤精思妙笔之下,这些可爱的动物,献演的天然活剧,朴素无华,豪不矫饰,予人之启迪亦深矣! [3]

陈献章与莆阳情谊

《陈白沙集》(附录)载门人承直郎、户部主事张诩于弘治十四年(1501)闰七月撰《白沙先生行状》云:“……今右布政使周某(周瑛)时同游太学,所藏古人墨迹,爱逾拱壁。先生(陈献章)因借阅经旬不还,某(周瑛)数取,先生(陈献章)笑曰:'试君尔,君得非所谓玩物丧志者乎?'某(周瑛)遂有所警发。……”

  陈献章与周瑛同游太学(国子监),友善。成化五年(1469),周瑛中进士;陈献章会试落第,南归江门,周瑛作《送陈白沙归南海》十首送之,以表惜别之情。录如下: 送陈白沙归南海

  一

  骑马出都城,送君登远道。我有一壶酒,为君再倾倒。

  海内重结交,卑卑学脂韦。心术不相语,美誉交相推。

  我知君最深,君知我亦至。临别为赠言,愿君莫予弃。

  二

  郁郁山下松,四时不改色。盈盈道旁花,朝夕供采摘。

  花好聚人看,春风亦易寒。松高依霄汉,劲草不可扳。

  愿学山下松,用以养贞德。毋学路旁花,一采不复得。

  三

  翙翙天边凤,翱翔周八极。纷纷瓮底鸡,旋飞仅盈尺。

  我欲为凤凰,毛羽苦未齐。我欲为醯鸡,瓮底不可栖。

  人生各有志,岂宜自束缚。愿言从凤凰,万里翔寥廓。

  四

  芝兰有幽性,托居在空谷。满天风露寒,隔林香扑扑。

  我因爱芝兰,朝夕相往返。采采欲盈把,薰我衣与冠。

  衣冠在敝箧,芝兰隔林樾。但恐岁月赊,馀香易消歇。

  五

  东都事矫激,西晋尚清虚。一时自云适,社稷随丘墟。

  辟彼门户开,转运由其枢。大势皆倾倒,力救尚何如。

  君子阅世多,立说慎其初。择中而守固,孔氏有遗书。

  六

  人言羲皇初,其道本简易。卦爻二三画,天地露精秘。

  达磨自西来,亦颇领此意。面壁坐九载,未尝立文字。

  辞繁道理晦,辞毁道何寄。天地有日月,六经未可弃。

  七

  释子称入定,如蚕自吐丝。置心于昭旷,用以求真乐。

  孔氏有明训,敬义须夹持。动静两无碍,此心自愉怡。

  入定既云久,此心亦能守。但恐体用乖,真乐竟何有。

  八

  禅学论有无,似颇欠笺注。有自无中生,无非有孰据。

  盆水盛月华,有无相撑拄。盆倾水坠地,月华归何处。

  论无入空虚,论有滞形器。有无岐而二,斯乃学之蠹。

  九

  圣学论一贯,斯最为要义。自从参赐远,谁领言下意。

  圣以一贯万,体用无二致。学者求之万,其一乃可至。

  执著固云非,超悟亦未是。功深与力到,庶几有真契。

  十

  与君远相逢,三载共城阙。至宝偶不售,还山采薇蕨。

  本为同枝鸟,乃尔成胡越。一夜起相思,白尽巾中发。

  君为万里人,我为万里月。夜夜留清辉,为君照巾袜。

  成化五年(1469)春,陈献章寓居神乐观。周瑛和陈献章在神乐观夜坐,吟诗唱酬,周瑛和诗《和陈公甫神乐观夜坐韵》一首,录如下:

  虫声秋院静,木榻自来凭。细数千年事,闲挑五夜灯。

  子房真学道,王旦谩为僧。湖水渺无际,寒鱼不受罾。

  周瑛任广德州知州有声,陈献章《与丘苏州》书札中为周瑛之有为,又能与人善予以赞扬。书札录如下:

  与丘苏州(一)

  辱书,知起处,甚慰。仆以疾病跧伏海隅,比于缙绅往还中,非平昔素知,不敢辄上问。多罪,多罪。承谕,周翠渠守广德有声,因记。曩岁周侯赠贺克恭诗云:“黄门仙客归辽左,少室山人忆岭南,我亦尘埃难久住,木兰溪上浣青衫。”周侯后以进士留京,以书来番禺。仆次韵戏之,未及寄去。周侯寻守广德,仆以不能默默,而窃喜周侯之有为,又喜先生能与人善,益思周侯所以处于克恭与仆之间。其始终去就,可不可之权,先生盖未知之也。为绝句一篇并前次韵录去,以发千里一笑。

  周瑛任抚州府知府期间,与陈献章也有诗唱酬。陈献章作《依韵答周太守瑛见寄》二首,以表达深情厚意。诗录如下:

  依韵答周太守瑛见寄

  一

  白马山前雪满扉,隔空云树晚依微。

  津头日日行人过,不见长安旧布衣。

  二

  相逢记得入京年,梦破邯郸不受牵。

  更说莆阳风景好,木兰溪里木兰船。


[4]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