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周扬 (原名:周起应)

周扬(1908年~1989年),原名周运宜,字起应。作家,现代文艺理论家文学翻译家文艺活动家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

周扬(原名:周起应)
出生 (1908-07-12)1908年7月12日
湖南益阳
逝世 1989年7月31日(1989-07-31)(81岁)
教育程度 上海大夏大学(今华东师范大学)
职业 文艺理论家,翻译家,文艺活动家
知名于 党的“文艺路线”奠基人之一
知名作品 《现实主义试论》
《关于国防文学》
《文学与生活漫谈》等
信仰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1928年毕业于上海大夏大学(今华东师范大学),同年冬留学日本

1930年回上海投身左翼文艺运动。

1937年到延安,历任陕甘宁边区教育厅长、鲁迅艺术文学院副院长、延安大学校长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直从事文化宣传方面的领导工作,任职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文化部副部长等。

"文革"中受批判并被监禁。粉碎"四人帮"后复出,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兼研究生院院长,中国文联副主席、主席、党组书记,中国作协副主席等。 [1]

目录

人物经历

  • 1923年与吴淑媛结婚。
  • 1927年5月在上海参加中国共产党,不久即因暑假回家未带组织关系而脱党。
  • 1928年,在上海大夏大学(今华东师范大学)毕业,同年冬留学日本。
  • 1930年回上海,参加领导中国左翼文艺运动。
  • 1932年3月在上海重新入党,任左翼作家联盟党团书记,中共上海中央局文化工作委员会书记兼文化总同盟书记,参加文化反“围剿”的斗争。同年10月接编左翼刊物《文学月报》。
  • 1935年,中共江苏省委、文委等组织遭破坏后,7月成立新的文委,任书记。
  • 1936年,随着抗日救亡形势的发展,主张建立文化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1937年9月赴延安,历任陕甘宁边区教育厅长、鲁迅艺术文学院院长、延安大学校长、《文艺战线》主编等职。
  • 1944年编选出版《马克思主义与文艺》一书,系统介绍马克思等经典作家对文艺问题的论述。
  •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率延安大学部分人员到晋察冀,任华北联合大学副校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共晋察冀中央局宣传部部长、华北局宣传部部长。
  • 1949年当选为全国文联副主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文化部副部长、党组书记,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 1956年,在中共八大上被选为中共中央候补委员。第三、第四届全国政协常委。
  • 1960年代初,抵制江青对文艺界的粗暴干涉和摧残。

“文化大革命”中遭诬陷,被公开点名,投入监狱。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得到平反昭雪,重新走上工作岗位,当选为中共十一届中央委员,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兼研究生院院长、学部委员,中国文联主席、党组书记,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以及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等职。

  • 1979年,主持召开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作《继往开来,繁荣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文艺》的报告,总结几十年来文艺的历史经验,提出了新时期的文艺任务。并诚恳总结个人工作中的失误教训,对遭受不公正批评和待遇的同志,一再表示歉意,赢得人们的敬重。
  • 1989年逝世,享年81岁。

[2]

主要著述

左联时代以及延安时代之初,着重于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及美学的论述,写有《关于“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创作方法”之否定》、《十五年来的苏联文学》、《现实主义试论》、《典型与个性》、《关于国防文学》。1959年与郭沫若共同主编出版大跃进民歌集《红旗歌谣》。《周扬文集》共5卷,自1984年历10年至1994年出齐。 [3]

主要作品

写有《关于“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创作方法”之否定》、《十五年来的苏联文学》、《现实主义试论》、《典型与个性》、《关于国防文学》、《文学与生活漫谈》等。翻译《安娜·卡列尼娜》、《生活与美学》(1979年更名为《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再版)。1959年与郭沫若共同主编出版大跃进民歌集《红旗歌谣》。《周扬文集》共5卷,自1984年历10年至1994年出齐。 [4]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