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周庄镇志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周庄镇志

周庄镇志

周庄人历来非常重视地方文化的收集、挖掘和整理,迄今已经五修镇志,传世的旧志就有《贞丰拟乘》、《周庄镇志》和《贞丰里庚申见闻录》三种,加上上世纪90年代出版的《周庄镇志》,以及即将出版的重修《周庄镇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周庄奠定了扎实的文化底蕴。为了弘扬和利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周庄镇政府准备将三种旧志合刊,称《周庄旧志三种》,以广流传。

作品简介

《周庄镇志》六卷首一卷,清陶煦撰。传世有光绪壬午(1882年)元和陶氏仪一堂刊本(附《庚申见闻录》);稿本题为《周庄镇识》,无卷次。周庄镇在清代十之八属元和,十之二属吴江,为著名古镇。自乾隆年间章腾龙成《贞丰拟乘》,至嘉庆戊辰(1808年)由陈勰增辑付梓。另有陶金梭撰《周庄志》,亦止于乾隆甲申(1764年),且未脱稿,亦未见传世。同治十三年(1874年),陶煦被聘任府志采访,以周庄已70年无志,于是详加搜罗,纂辑镇志。成稿后,商之于杨引传,多所是正。斟酌损益,又得力于从弟善。其弟焘,子惟增、惟坻、惟坡为之绘图及校录,四易其稿而成书。卷首凡例、图;卷一界域、水道、胜迹、物产;卷二公署(附善局)、第宅、桥梁;卷三祠庙、冢墓(附坊表);卷四风俗、人物;卷五列女、流寓、释道;卷六杂记。

《周庄镇志》卷首有元和知县阳肇先的《序》,《凡例》之后有一段作者落款“光绪八年岁在壬午夏四月里人陶煦子春氏谨识”的文字,说是作者因“承乏《府志》采访之役”,便留心“近镇六七里内”的见闻,“欲因是以辑镇志”。《周庄镇志》体例脱胎于府、县志之并列门目,较为要而不烦,其所记却详于府县志。如《物产》一门,分记稻、麦、菽、蔬、蓏、果、药、花、木、羽、毛、鳞、介、纱布、饮食、器用诸属,子目周详。关于太平天国军队在周庄引起的社会震动,也多有记载。对于广为流传的周庄沈富(万三)其人,在《人物》、《杂记》中都有详实记述,诸如沈万三之发家经过,与明政权及朱元璋的关系,及其破家等情无不涉及。

其中虽有明显的传闻性质乃至类于神话的记载,但披沙拣金,毕竟保存有多种研究价值的资料。《杂记》门记有清初福王南明政权,从军队到府、县长吏作鸟兽散的情状。尤其是清兵进入苏州,长洲诸生陆世钥,吴江职方主事吴昜,中书沈自炳,周庄长洲诸生戴之隽,总兵吴志葵,水师总兵黄蜚,守备鲁之玙,蒋若来,句容令朱议漇,陈湖勇土韦志斌等人的屯聚自保,并及苏州城郊民众焚烧北察院及巡抚公署,起兵抗清的记述有声有色。而清代官修诸志,讳莫如深,即使《清史稿》亦失于记述,别的地方文献及几种乡镇志虽有记述也语焉不详。相互参证,无疑反映了清初苏州地区抗清斗争的悲壮一页。

《贞丰里庚申见闻录》二卷,亦为陶煦所著,按时间顺序专门记载了从咸丰庚申到同治甲子,太平军占领苏州期间,太平军与官军攻剿的见闻实录。叶昌炽《序》称:“庚申,赭寇变起,里中大豪锄耰棘矜,结团御贼。其人类桀黠难制。先生偕二三父老推诚布公,从容指挥,卒受羁靮,闾井晏然。事平,爰取所见所闻,综其始末,勒为一编,题曰《贞丰里庚申见闻录》。虽一隅之书,而东南恢复大局,亦牵连并及,望古以制奇,参今以定法,非深识闳览之士,曷以能之!”评价可谓中肯。它是研究太平天国的一手资料,史料价值很高。

三种周庄旧志,虽称不上是稀见,但是由于刊刻既久,传世也不多。将之合成《周庄旧志三种》,并略加校点,主要是便于使用和流传。同时,也可以更好地弘扬周庄的历史和文化,为周庄镇的建设和发展服务。

江苏人民出版社本

2014年7月,江苏、浙江、上海地方志专家学者共同参与、周庄镇志编纂委员会编纂的《周庄镇志》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该志通贯古今,基本下限2008年。全志上下2册,200万字。除卷首“发现周庄”、卷末大事年表和志余外,共设25卷。全志运用文字、彩页专题、多媒体电子光盘等多种手段反映周庄。上下册分别设“印象周庄”和“纪实周庄”两个专题彩页,书后附DVD多媒体光盘,光盘中除收录镇志文字版外,还收录了央视拍摄的周庄专题片“行走中的千年古镇”视频版。

该志编纂突破一般志书的编纂常规,从周庄自身特质出发,着力体现周庄的“四气”,即水气、文气、人气、乡土气,全书从内容结构、文辞运用以及装帧设计的策划等多方面力求与周庄的气质相匹配。封面装帧设计、彩页“印象周庄”以及第一卷“写意周庄”,着力表现中国第一水乡的意象之美,向读者传达水乡的美好意境和美的享受。湖河圩屿、桥梁津渡、文物胜景、古镇保护、旅游等卷体现水乡古镇的自然特点、古镇保护和旅游开发。

人物、氏族、沈万三、名人与周庄等卷从不同层面反映人与周庄的关系。卷首以“发现周庄”取代常规总述,融会了美文的笔调和理性的叙述,展现周庄发现、保护、开发和转型发展的历程,以开阔的国际视野审视周庄的价值和周庄发展模式的示范意义,文辞干净、优美而不夸饰,通篇赋予了深沉的精神文化情怀,有着极强的文化启迪意义。同时,该志重视乡土社会性以及志书的文献性,保存了很多桥梁、景点的实物照片,较为详细地记载了周庄民众的传统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照顾了地方民众的历史记忆的需求,氏族卷的宗族社会性资料以及“志余”收录的申报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等申报文本材料,具有较高的社会史价值和文化保护文本的历史资料价值。

《周庄镇志》不同于其他同质化的乡镇志,这是一部赏心悦目的美的镇志,是一部有精神情怀的镇志,是一部有着自己独特编纂思想的镇志,是一部在中国方志史上能留得下来的镇志。[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