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周南·樛木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周南·樛木

来自 呢图网 的图片

作者;佚名

作品名称;国风·周南·樛木

创作年代;先秦

作品出处;《诗经》

文学体裁;古体诗

'''周南·樛木'''》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一首表达祝福的诗歌,其场合或许是婚礼,或许是新生儿诞生,或许是其他友好欢乐的场景。此诗以南方生长的高大树木被葛藤攀援、缠绕起兴,表达对这位君子的喜爱之情。全诗三章,每章只改易二字,以群歌叠唱为形式,采用比兴手法,篇幅短小,言简意赅,句式整饬,音韵谐和。[1]

作品原文

周南⑴·樛木⑵

南有樛木,葛藟累之⑶。乐只君子⑷,福履绥之⑸。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⑹。乐只君子,福履将之⑺。

南有樛木,葛藟萦之⑻。乐只君子,福履成之⑼。

⑴周南:《诗经》十五国风之一,共计十一篇。

⑵南:南土,南边。樛(jiū):树枝向下弯曲的树。

⑶葛(gé)藟(lěi):葛与藟都是蔓生植物,攀援树木生长。累:攀缘,缠绕。此处又作“累”。

⑷只:语气助词。君子:此处指结婚的新郎。

⑸福履:福禄,幸福。绥:安乐。一说通“妥”,下降,降临。

⑹荒:遮掩,覆盖。

⑺将:扶助,或释为“大”。

⑻萦(yíng):回旋缠绕

⑼成:就,成就。

白话译文

南山有棵弯腰树,野葛到来缠住它。有这快乐的君子,幸福到来安定他。

南山有棵弯腰树,野葛到来掩盖它。有这快乐的君子,幸福到来扶助他。

南山有棵弯腰树,野葛到来萦绕它。有这快乐的君子,幸福到来成就他。

创作背景

周南·樛木》是华夏先民的一首祝福歌,其场合或许是婚礼,或许是新生儿诞生,究竟是祝福什么历来众说纷纭。现代很多学者认为这是古人在婚礼宴席上对新人所唱的祝福歌,反映的是西周的社会状况和纯朴的民风。

诗经》中的“兴”语往往兼有“比”义,这首《周南·樛木》就是如此。“兴”者起也,“先咏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朱熹《诗集传》)。从这一解说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二句,乃是首章所咏之本体;“南有樛木,葛藟累之”二句,则是引起所咏之词的“兴”体。后二章每章只改动二字,大体意思与首章相近,运用的是“国风”常用的“叠章”形式。以反复咏唱逐层推进,在回环往复中造成浓浓的感情。故从“兴”之引起的“所咏之词”看,这乃是一首为“君子”祝“福”的歌,当无可疑。

而这三章中的“兴”语,同时又带有“比”义。“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诗中的“彼物”即“樛木”和“葛藟”,“此物”则是“君子”和“福”——以樛木的得到葛藟缠绕,比君子的常得福禄相随,也实在非常形象。故从各章之“比”义看,这也是一首形象动人的祝福歌。

所以透过诗经比兴的手法,从中可以还原在三千多年前一场婚礼。秋日的黄昏宾客毕集,辘辘的车音自远而近。性急的孩童早从村口奔来,嚷叫着:“接新娘的车子到啦!”欢乐的鼓吹由此压过喜悦的喧声齐鸣。当幸福的“君子”搀扶新娘下车的时候,迎接他们的,便是青年男女们一遍又一遍的热烈歌唱。于是,用“南有樛木,葛藟累之(荒之、萦之)”来比拟、形容新郎新娘的喜悦和美满以及当时的情景,是十分贴切的,也体现了《诗经》表达感情克制而平和的优雅。数次的叠唱将在众宾客心间的祝福之情宣泄的兴奋和浓烈,而《周南·樛木》,正以如此兴奋和浓烈的激情,表现了中华民族淳朴、古老的婚礼祝福习俗。

名家点评

汉代卫宏《毛诗序》:“樛木,后妃逮下也。言能逮下而无嫉妒之心焉。”

宋代朱熹《诗集传》:“后妃能逮下而无嫉妒之心,故众妾乐其德而称愿之曰:南有樛木,则葛藟累之矣,乐只君子,则福履绥之矣。”

清代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文选》班孟坚《幽通赋》:‘葛绵绵于樛木兮,咏南风以为绥。’李注引曹大家曰:‘《诗·周南·国风》曰“南有樛木,葛藟累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此是安乐之象也。’”

参考来源

诗经·樛木·诵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