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吸血鬼烏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吸血鬼烏賊
圖片來自xuite日記

吸血鬼烏賊學名:',意指來自地獄的吸血鬼),又名幽靈蛸蝙蝠蛸,是一種居住在深海頭足類[1],牠其實是八腕總目也就是章魚的一種,和墨魚魷魚是遠親,牠和食用章魚科一樣都是有八隻觸手。而牠名字中雖有「烏賊」一詞,但其實和烏賊目烏賊科烏賊(即十腕總目)無關,和墨魚魷魚這些十隻觸手的動物關係較遠。吸血鬼烏賊既不是烏賊也不是章魚,烏賊有十條觸腕,而吸血鬼烏賊卻只有八條,這與章魚非常一致。 但是,吸血鬼章魚的身體上卻沒有肉鰭,這又是烏賊所特有的。 所以,吸血鬼烏賊是烏賊和章魚在分化成兩種不同物種前共同的祖先。

形態特徵

吸血烏賊身長30厘米、顏色為深紅或紫紅色、有8隻觸手和兩隻像耳朵的鰭狀物。明顯的八隻觸手上長著一排尖刺,使牠們在英文中得名「吸血鬼魷魚(Vampire squid)」,還有一對觸手變成了細狀體,長度可以拉長到身體長度的2倍,這對細觸手可和其他短觸手合作捕食。吸血烏賊不像大部分頭足類會吐墨,遇到危險時把有刺的觸手往外翻蓋,形成一個保護網 。吸血烏賊是一種發光生物,身體上覆蓋著發光器,使牠們能隨時把自己點亮和熄滅,發光器停止時,就能讓自己生存的黑暗環境中完全不可見。

生物演化

吸血烏賊可說是活化石,億年前因躲避掠食者獵食,從淺海移居到深海,億年來其形態不曾改變。科學家們相信古代的吸血烏賊生活在淺海,當時的掠食者之一蛇頸龍類體型大又行動迅捷,沒有硬殼保護的烏賊很容易成為蛇頸龍的食物,蛇頸龍的出現使得吸血烏賊不得不向深海遷徙。吸血烏賊適應深海環境幾千萬年外表未有任何改變,牠們的生理構造在缺氧情況下發生巨大變化,一種特殊色素讓血液可貯藏比其他烏賊多五倍氧氣,以及牠們的生物光又利於深海生存。當感覺到有危險存在的時候,就會發光迷惑掠食者。

生態作用

研究發現吸血烏賊是海洋的垃圾處理機,吸血烏賊藉助細長觸手捕獲飄蕩海洋碎屑,其中包括動物殘骸及糞便,在吞食前會用粘液覆蓋海洋碎屑。當碎屑下落且經過細絲時就會被上面的粘性體毛捕獲,然後吸血烏賊就把食物拉過來刷到自己觸手上,觸手會用粘液連同食物黏到一起,接著藉助捲毛把食物移到嘴中。

參考文獻

  1. 頭足類,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