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荻舟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19年9月9日) |
吴荻舟(1907年5月5日—1992年),原名吴彩书,笔名秋枫、浩然、狄周、田青,龙岩县(今新罗区)大池人,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五月五日生。民国2年(1913年),在村中初小启蒙。民国4年,入读县城公民高小。民国10年秋,考入龙岩省立第九中学(今龙岩一中)。受邓子恢等人影响,接受进步思想。民国14年,与同学合办《苔藓》油印刊物,宣传反对封建迷信。民国16年考入上海艺术大学,后转上海中华艺术大学毕业。民国19年1月,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4月,因参加“五一”节纪念活动筹备会在英租界被捕。关押在南京期间,积极参与狱中斗争[1]。
民国26年出狱后,即赴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以自己稿费作活动经费,组成“上海文化界战地服务团”。民国27年,任抗敌宣传队第一队队长,活动于华南和西南诸省,进行抗日救国宣传。抗战胜利后,任香港“中国歌舞剧艺社”社长。
民国35年11月,被派遣赴新加坡开展华侨教育事业。民国37年,调任香港《华商报》读者版。1949年广州解放后,积极参与组织香港着名的两航起义和护厂斗争。1950—1962年,任香港招商局顾问,同时负责党内文化、艺术、新闻、交通等战线检查、落实政策工作,并于1957—1962年1月任香港《文汇报》社长、中共港澳工委常委。
1962年春,调任国务院外事办公室港澳组副组长、组长。1978年,调任中国戏剧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兼研究室主任,为推动社会主义戏剧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1982年离休后,仍然积极参加“全国少年儿童艺术委员会”等社会工作,组织编撰了《中共香港工作组1949—1957年工作史料》、《周恩来同志在长沙大火中》、《周总理与抗敌演剧队》等多篇文章,计30多万字,为编写革命史、中共党史提供了珍贵的历史材料[2]。
吴荻舟一生创作了大量小说、诗歌、散文、政论、回忆录。主要着作有小说《烟囱》、《车轮》、《野火》、《老祖母》、《人力车夫》、《两代》,剧本《水车》、《决堤》、《灯塔》、《团结起来打鬼子》、《诗人与王国》,电影剧本《路》、《桃李满天下》,论文《从国际-中日战争》、《世界文艺思潮史话》、《歌剧的理论与实践》、《戏剧常识》、《唯物辩证法浅释》,杂文《象酒》、《榴莲》,翻译作品《欧也妮·葛朗台》(巴尔扎克)、《红脸瓦西卡》(高尔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