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雄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吴国雄 | |
---|---|
吴国雄 | |
出生 |
1943年 广东潮阳 |
国籍 | 中国 |
职业 | 教学科研工作者 |
人物生平
吴国雄,1943年3月20日出生于广东省潮阳县,大气动力学和气候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1]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966年吴国雄从南京气象学院毕业;1967年进入甘肃省气象局工作,担任天气预报工程师;1978年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学习;1980年进入英国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物理系学习;1983年获得帝国理工学院物理学哲学博士学位,随后作为访问科学家在英国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工作;1984年底回到中国后,进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工作;1989年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地球流体实验室任高级研究教授;1993年至2000年担任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1997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2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科学部副主任;2010年担任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专家组副组长、组长;2012年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大师讲席教授;2015年当选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联合会(IUGG)首批会士,同年当选为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AGU)会士
吴国雄多年来一直从事天气、气候动力学,大气环流动力学,和气候系统模式发展和数值模拟的研究
主要成就
吴国雄在国际上首创湿倾斜涡度发展理论(SVD)和全型垂直涡度方程,揭示青藏高原西南涡和夏季江淮流域的暴雨发展机理,揭示副热带高压形态变异的成因和副热带季风-沙漠共生机理;证明原始方程中的无加速定理以及大气运动的动力强迫和热力强迫的调配率;开展创新性气候动力研究,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学者关于青藏高原对大气环流和天气气候影响的研究,提出了热力适应和青藏高原影响的“感热驱动气泵”理论,证明了海陆热力差异和大地形对亚洲夏季风不同分支系统形成的不同贡献;在国际上首次把亚洲夏季风爆发分为有机联结的三个阶段,证明由于中高纬度的强地转性和斜压性使其海气相互作用的特征与热带显著不同
截至2012年4月,吴国雄在中国国内外发表论文著作93篇,其中第一作者71篇,专著1本,译著3本
人物经历
1943年3月20日,吴国雄出生于广东省潮阳县(今汕头市潮阳区)。
1958年,吴国雄从汕头市潮阳区棉城中学毕业。
1961年,吴国雄中学毕业后考入南京气象学院(2004年更名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在天气和动力气象专业学习 。
1966年,吴国雄从南京气象学院毕业。
1967年,吴国雄进入甘肃省张掖气象局工作,担任天气预报工程师。
1972年,吴国雄与妻子刘还珠被调往兰州西北中心气象台,从事短期天气预报。
1978年,吴国雄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学习。
1980年,吴国雄赴英国留校,进入英国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物理系学习
1983年,吴国雄从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毕业,获得物理学哲学博士学位。随后作为访问科学家在英国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工作。
1984年底,吴国雄回到中国后,进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工作,先后担任副研究员、研究员(1985年晋升)。
1989年,吴国雄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地球流体实验室任高级研究教授(至1991年)。
1993年,吴国雄担任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主任(至2000年)。
1997年,吴国雄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
2002年,吴国雄担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科学部副主任(至2008年)。
2010年,吴国雄担任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专家组副组长、组长。
2012年,吴国雄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大师讲席教授(至2015年)。同年当选英国皇家气象学会荣誉会员 。
2015年1月,吴国雄当选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联合会(IUGG)首批会士。7月28日,当选为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AGU)会士(Fellow),是其中唯一一名中国国籍的科学家 。
人物评价
吴国雄多年来一直从事天气、气候动力学,大气环流动力学,和气候系统模式发展和数值模拟的研究,在天气和气候领域取得了系统性、创造性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