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吳以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演講

來自搜狗網 的圖片

中文名:吳以嶺

吳以嶺(1949年10月24日—)[1] ,中醫心血管病專家,博士生導師,中國工程院院士[2] 添加參考來源的格式。1979年南京中醫學院首屆碩士研究生。

現為主任醫師教授、國家973首席科學家、國家人事部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導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常務理事、河北省中西醫結合學會副會長、《河北中醫》雜誌副主編、《疑難病雜誌》總編輯。

2009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吳以嶺教授創建了中醫絡病學新學科,促進了中醫學術發展。他首次建立「絡病證治」學說,並應用絡病理論指導難治性疾病治療,研發出9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家准字號創新中藥。

2018年10月25日,吳以嶺以66.9億元財富排名《2018福布斯中國400富豪榜》第350位[3]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吳以嶺 職業 中醫專家,博士生導師,科學家
國籍 中國 畢業院校 河北醫科大學
出生地 河北省故城縣 民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49年10月24日 主要成就 獲2007年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以嶺藥業創始人
代表作品 《絡病學》

人物簡介

吳以嶺

吳以嶺,河北省故城縣人,博士生導師,中國工程院院士。1979年南京中醫學院首屆碩士研究生,現為主任醫師教授、國家973首席科學家、國家人事部

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導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常務理事、河北省中西醫結合學會副會長、《河北中醫》雜誌副主編、

《疑難病雜誌》總編輯。 2011年12月17日當選為河北省科協第八屆全省委員會副主席。他還是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以嶺藥業創始人。

吳以嶺教授始終堅持工作在科研、醫療一線,為了中醫藥事業的發展,為了中醫藥學術創新傾注了大量心血。先後培養博士後2人、博士10人、碩士二十餘人。自上個世

紀八十年代開始,致力於中醫絡病理論的創新性研究,承擔了國家973項目"絡病理論指導血管病變防治的基礎研究",被聘為該項目首席科學家,主持承擔國家863、國

家十五攻關、十一五支撐等國家、省部級科研課題二十餘項,主編《絡病學》專著獲2005年中華中醫藥學會科技著作一等獎,以此為基礎編寫了新世紀高等中醫院校創

新教材《絡病學》。系統構建絡病理論體系,創立絡病學研究理論框架"三維立體網絡系統",研究絡病發病、病機、辨證、治療,初步建立絡病證治系統。

200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973項目

絡病學說與針灸理論的基礎研究

2005年7月1日,國家科技部公布了2005-2006年度立項的973項目,由河北以嶺醫藥研究院為牽頭單位,包括中山大學中西醫結合研究所、協和醫科大學阜外心血管病醫院、復旦大學、中國醫科大學、第二軍醫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等國內10所高等院校與科研院所共同申報的"絡病學說與針灸理論的基礎研究"獲得了973立項資助,整個項目資助資金達1800萬元。項目研究人員46人,其中博士生導師10人,具有醫學博士學位者29人,吳以嶺教授為該項目首席科學家。

以嶺醫藥集團

以"絡病學說"理論為依託研製國家級新藥5個,並實現產業化的以嶺醫藥集團堅持以基礎理論創新為指導,創新藥物研發思路、生產工藝,全面建設創新型企業。作為一

家民營醫藥企業,以嶺醫藥集團投入了上億元資金進行創新藥物研發和研發平台建設,並且以每年總收入6%的資金投入到新藥研發中,鑄就了"科研、教學、臨床、生

產、營銷"五位一體的現代醫藥研發與生產的高技術平台,走出了一條自主創新的企業發展之路。

成就榮譽

當選院士

2009年12月2日從河北省科技廳獲悉,中國工程院2009年院士增選工作已經結束,共產生48名新院士。河北省推薦院士人選吳以嶺在第三輪投票中以高票通過,經過中國

工程院主席團審議,報國務院審定後,吳以嶺正式當選院士。2011年,以嶺藥業成功上市,吳以嶺家族身家超過100億元,成為名副其實的"院士首富"。

獲得獎項

繼承創新首次形成「絡病證治」體系和「脈絡學說」,創立中醫絡病學新學科,以絡病理論為指導開闢心血管疾病治療新途徑,研發治療心腦血管病的通心絡

膠囊、心

律失常的參松養心膠囊、慢性心力衰竭的芪藶強心膠囊等國家專利新藥,經臨床循證醫學評價證實療效確切。以第一完成人獲國家科技發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

等獎3項、省部級一等獎5項及何梁何利獎。主編《絡病學》、《脈絡論》等專著,其中《絡病學》專著獲中華中醫藥學會學術著作一等獎,主編新世紀全國高等中醫藥

院校創新教材——《絡病學》在國內30餘家高等醫學院校及新加坡中醫學院開課,建立三大絡病專業委員會及28省市絡病專業委員會。創立「理論-臨床-新藥」一體

化發展模式,對推動中醫藥學術發展與現代化做出貢獻。

他僅靠5條「蟲子」月入1.5億,企業市值200億,診費卻只有8元

2025-01-07 10:38:12 來源:網易 夢史 河南  

這年頭掙錢的門路真的是五花八門、千奇百怪,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

有這麼一位「能人」,他從籍籍無名的心血管醫生,搖身一變成為了坐擁百億身家、造福了無數病患的企業家。

而他之所以能夠獲得如此大的成功,靠的不是高超的醫術、而是五隻非常特殊的蟲子。

他的名字可能讓人陌生,但在醫藥領域絕對是妥妥的「大神」,不僅創辦了知名藥企,同時還是中國工程院院士。

讓人敬佩的是,這位「神人」研製出了「連花清瘟」、「通心絡」等老百姓吃得起藥,被無數患者視為救命恩人。

而他在成為身家百億的企業家後,卻依然堅坐診、而且只收取患者8元診費。

一、天生醫者

吳以嶺出生時,正好趕上新中國建立,因此他可以說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之後的第一批新生兒。

吳以嶺的父親當了幾十年醫生,是十里八鄉有名的郎中,他從小就跟着父親走南闖北,往往是父親給人看病、吳以嶺就在一旁一邊給父親做助手、一邊「偷師學藝」。

吳以嶺天資聰慧、又有着極強的學習能力,再加上天天在父親身旁耳濡目染,使得他很快就展露出了在中醫方面的天賦,十幾歲時就能認得上百種中藥材,這讓吳父倍感欣慰、自認後繼有人。

吳以嶺對於中醫非常痴迷,尤其是對那些讓普通人覺得枯燥位、無味的中醫藥著作頗感興趣,家中所藏的各種與中醫有關的書籍他看了不下於好幾遍,卻依然樂此不疲。

雖然長期跟着父親在外行醫,但吳以嶺從來都沒有將文化課落下。在同齡孩子還在玩泥巴、鬥蛐蛐時,吳以嶺平時除了跟父親出診、其餘時間都用在了學習中藥知識和文化課上。

在高考恢復後,吳以嶺把握住了機會,以二十八歲「高齡」考入了河北醫科大學中醫專業,之後更是再接再厲、被南京中醫藥大學的中醫臨床基礎專業錄取、攻讀碩士學位。

三年之後,吳以嶺學成畢業,回到家鄉河北成為了河北中醫院心血管科的一名醫生,開始了自己的治病救人之路。

作為一名醫生,吳以嶺兢兢業業,把每位前來問診的患者都當成家人看待,站在他們的角度思考問題、感同身受。

在患者眼中,吳以嶺是一位醫術高超、同時極富同情心的好醫生,醫術、醫德都令人折服。

他也漸漸成為了河北中醫院一位小有名氣的醫生,前途一片光明,不出意外的話,吳以嶺用不了多久就能成為當地治療心血管疾病的專家。

但是意外還是出現的,在工作崗位上幹了整整十年的吳以嶺卻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他選擇辭職、不再從事醫生這個行業。

難道說吳以嶺要放棄從小就立下的治病救人的誓言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吳以嶺之所以放棄醫生這個職業,是因為他找到了一條讓自己兒時抱負能夠最大限度造福於老百姓的道路。

二、靠五條蟲子致富

吳以嶺當醫生時是在心血管科,在他從業十年的時間裡見過太多被心血管疾病纏身而痛苦不堪的病人,其中尤以患有「冠心病」的患者數量最多、受病痛折磨的程度最嚴重。

「冠心病」是一種涉及到人體最為關鍵的部位——心臟的一種疾病,也被稱為「冠狀動脈」,是目前全世界極為常見、且多發的一種疾病,對人體有着極大的危害,嚴重者甚至可能會因此喪命。

而在吳以嶺十年的從醫生涯中,患有「冠心病」的患者占到了很大一部分,他們一旦發病不但痛苦難耐,也讓家人隨時捏着一把汗、隨時擔心會出現意外。

作為醫生,吳以嶺每次面對這種情景都是萬般無奈,他親眼見證過很多這樣的患者,雖然能夠感同身受、體會他們的痛苦,但卻始終沒有有效的辦法來減輕患者的痛苦,這讓吳以嶺的內心非常失落。

但欣慰的是,這樣的情況並沒有澆滅吳以嶺治病救人的初衷,反而激發了他的鬥志。

既然之前一直沒有能夠有治療冠心病的特效藥,那為什麼自己不能把它製造出來、造福冠心病患者呢?

可有理想、有鬥志是一回事,真正要去實踐又是另一回事,這其中不僅要有超乎尋常人的耐心和決心,更重要的是如何找到那把開啟成功之門的鑰匙。

吳以嶺用極大的熱情投入到了研製對付「冠心病」的特效藥中,後來為了能夠一心一意地投入到研製過程中,他不惜辭掉了別人眼中夢寐以求的工作,帶着有限的幾萬元資金,創辦了一家私人醫藥研究所。

那個時候吳以嶺帶着招聘來的幾名工人夜以繼日地守在研究所里,反覆不停地嘗試着用各種藥材做着實驗,一次次的失敗沒有將他擊垮,反而讓他對成功更加的渴望。

沒有可以借鑑的資料,吳以嶺就把目光投入到了那些枯燥、無味的中醫藥典籍當中,正是在這些先輩們留下來的醫學著作中,吳以嶺找到了讓自己茅塞頓開、最終獲得成功的密碼。

他把水蛭、全蠍、土鱉蟲、蜈蚣、蟬蛻這五種毫無關聯的蟲子組合在了一起,將它們當作自己所研發的新藥的原料,最終研發出了「通心絡」這種治療冠心病的特效藥。

正是靠着這五種蟲子,吳以嶺終於讓自己當初許下的誓言成為了現實。

他和「通心絡」一經上市就獲得了巨大成功,成為了眾多冠心病患者的福音,而憑藉這不起眼的五條蟲子,吳以嶺在短短几年時間就給自己掙來了幾個億。

而吳以嶺當初借錢創辦的那所私人醫藥研究所,如今也發展成了擁有百億市值的著名藥企——「以嶺製藥」。

三、不忘初心

正所謂「一招鮮、吃遍天」,以嶺製藥僅僅靠售賣「通心絡」這一款藥,每個月就能獲得一個多億的收入,而吳以嶺的身家也因此水漲船高、財富積累的速度讓人羨慕。

為了公司未來能有更好地發展、同時也為了讓普通老百姓能夠吃得起藥,吳以嶺和他的團隊又在治療感冒、發燒這個看似不起眼的領域大做文章,成功研發了「國民神藥」——蓮花清瘟膠囊。

這種可以用來治療感冒、發燒的良藥不用做太多介紹,看看前兩年新冠肆虐時、這種物美價廉的特效藥一藥難求就能知道吳以嶺對社會的貢獻。

2009年,已經身家過百億的吳以嶺更行一層樓,因為這一年他被評為了中國工程院院士。

對於吳以嶺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評選方給出的理由是他在治療冠心病、以及絡病學方面是首屈一指的專家,但這卻遭到了不少人的質疑。

有人認為吳以嶺只是一位靠賣藥發財的商人,怎麼能夠和那些為了祖國建設做出突出貢獻的院士們相提並論。

對於質疑聲,吳以嶺沒有做出回應,而是依然繼續埋頭做着他認為正確的事。

到底什麼才是吳以嶺心中認為正確的事呢?

在他的心中,不論是作為醫生、還是作為一名醫藥領域的大咖,救治病人始終是他從來都沒有忘記的使命。

吳以嶺當初辭掉醫生這個職業、投身於研製對付「冠心病」的特效藥中,也是因為他覺得自己即使工作幾十年,能夠治療的患者不過了了,但如果能夠成功研製成一款藥物,就可以讓千千萬萬「冠心病」患者得到福音。

吳以嶺最終取得了成功,他所研製的特效藥讓無數病患脫離了病痛的折磨,這難道不也是對社會做出了突出貢獻嗎?

至於他所獲得的財富,那是市場決定的、也是他應得的。

而當自己站在人生最高峰、看到了遠處的風景之後,吳以嶺選擇了退休這條路。

作為「以嶺製藥」的創始人和董事長,他交出了公司的控制權,不帶一絲猶豫和遺憾。

退休之後的吳以嶺並沒有開始享受自己的退休生活,而是重操舊業、穿上了那件再熟悉不過的白大褂,從身家百億的董事長搖身一變成了一位備受歡迎的醫生。

每當坐在門診室里、耐心地與前來就診的患者的溝通,吳以嶺就感覺自己又回到了四十多年前、自己給人治病的那個時候,這讓他感到親切又充實。

而作為知名專家,吳以嶺的掛號費僅有8元,他對此卻毫不在意,因為在他的心中始終堅持要讓老百姓看得起病、吃得起藥。

這絕不僅僅只是一種作秀,而是這位中國科學院院士內心最為真實的表現。

結語

吳以嶺靠着五條蟲子成功打開了財富之路,但他卻從來都沒有把自己看成是一個商人。

他始終都沒有忘記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堅信中醫藥也能和西藥比肩、甚至超過他們。

在吳以嶺的心中,自己始終是一名救病治人的醫生。他的醫術、醫德都令人敬佩,對於社會的貢獻也是有目共睹,這樣的一位院士值得我們向他致敬!

視頻

揭秘「A股最富院士」吳以嶺和他的以嶺藥業2020年5月8日發布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