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吴萱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吴萱草 原图来源
姓名 吴萱草
别名 牧童,号穆堂
出生年 1889
死亡年 1960
教育背景 陈九如启蒙
出版作品 〈忘忧洞天诗集〉上下卷

吴萱草(1889-1960)字牧童,号穆堂光绪15年(1889)生于北门屿。

生平

吴萱草,本姓谢,七岁时,被将军乡吴玉瓒收养,光绪廿二年改姓,名宜男。八岁入村学受陈九如启蒙,后受教于宿儒吴溪许景山大正元年(1912)与王炳南、王大俊共同创办“屿江吟社”,大正三年以诗社同仁多移居将军庄,又改组为“卢溪吟社”。为日治时代台南县最早之传统诗社。

大正10年(1921)与王大俊创设“白鸥吟社”,属全郡性的诗社,被推为社长,社员包含了北门郡六街庄三十馀人,战后更名为“琅环诗社”。民国40年(1951)任台南县“南瀛诗社”首任副社长。其子嗣吴新荣为盐分地带重要左翼诗人。

著作

吴萱草以风流、诗、酒闻名,所作传统汉诗二千多首,辑为《无忧洞天诗集》上、下卷。

七言律诗

国姓鱼
台南麻虱目,番语也,产于鹿耳门畔,渔者掬[1]其子以畜之塭。相传延平入台,始有此鱼,因名国姓鱼。
莫说无[2]因自产生,郑王赐姓汝传名。鲲身海上曾遭网,鹿耳门前亦逐鲸[3]。一族潜踪留绝岛,千秋出处纪安平。细鳞[4]大有存明志,死后依然不转睛。

【题解】
本诗为七言律诗,收入赖子清《台湾诗海》。国姓鱼即麻虱目鱼,台地主要饲养于鱼塭中,又名“麻萨末”。连横《台湾语典》云:“麻萨末,番语也,亦名国姓鱼。”其《台湾通史》也说:“或曰延平入台之时,泊舟安平,始见此鱼,故又名国姓鱼云。”可知郑成功与此鱼关系密切,首二句即借由郑成功的命名,勾连说明二者的关系。尔后各句即扣住郑成功与其所处的安平进行叙述,“鲲身海上”、“鹿耳门前”、“安平”等,点出其产地,“逐鲸”勾连从郑成功骑鲸传说而来,“一族潜踪留绝岛”说的是虱目鱼,但也暗隐郑氏一族。“大有存明志,死后依然不转睛”借由鱼目不闭的特点,隐射郑成功一心一意反清复明,但却未能复国的憾恨,因而死不瞑目。此诗藉咏物以论史,将台南地理(“鲲身海上”、“鹿耳门前”、“安平”)、台南物产(麻虱目鱼)、台南史事(郑成功)彼此勾连,使得咏物不只是咏物,而有更加深层的意涵。

【延伸阅读】
1. 杨尔材〈国姓鱼〉,《近樗吟草》。
2. 赵云石〈国姓鱼〉,《赵云石乔梓诗文初辑——诗》。

七言绝句

仙草冰
细细熬成贮玉缸[5]。非同凡草品无双[6]
醍醐浆[7] 与金茎露[8]。一样尝时热气降[9]

【题解】
本诗为七言绝句,载于《诗报》第252 期,1941 年7 月。本首亦是《诗报》征文之课题诗,以仙草冰为题,吴萱草此诗得到左词宗第一、右词宗第三名佳绩。仙草是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其茎叶洗净后煎汁,加入少量淀粉待其凝固后,便成仙草冻。由于少量的仙草汁可制仙大量的仙草冻,因此古人认为这种植物是仙人享用的草,因此称为仙草。仙草味道甘、淡,性寒。清热利湿,凉血解暑,解毒,主治中暑,因此是台湾自古以来一般民众消暑的食材。家用制冰设备在1910 年代开始出现,到1930 年代,台湾社会开始出现卖冰店家,所以台语俗谚有“第一卖冰,第二做医生”。1930 年代初期,台湾卖的冰大多是老式清冰,在冰里加砂糖或是香蕉油,后来受日式冰品影响,才逐渐发展出红豆冰、花豆冰、本土的仙草冰、爱玉冰、米苔目冰,乃至以当季水果加豆类、芋头、蜜饯等配料的八宝冰、蜜豆冰等。仙草冰到目前为止,还是台湾民众夏季喜爱的消暑良品。此诗前两句描写仙草制成仙草冻的样貌,后两句强调仙草冻消暑的功用。

【延伸阅读】
1. 赖惠川〈竹枝词〉,《闷红小草》。 2. 连雅堂〈爱玉冻〉,《台湾诗荟》(上)。

注释

  1. 掬:用两手捧取。
  2. 莫说无:有一说为“麻虱目”的谐音,在此处被诗人化入诗句中。
  3. 逐鲸:被鲸鱼追逐。这是表层意,进一步从“鲸”字可勾连郑成功的骑鲸传说。
  4. 细鳞:麻虱目鱼鱼鳞细小,为其特点。《诸罗县志》:“麻虱目鱼,塭中所产,夏秋盛出,状类鲻,鳞细。郑氏时,台人以为贵品。”
  5. 贮玉缸:指贮玉于缸瓮之中,贮乃储备、积蓄的意思,而玉则指的是仙草茎叶熬煮之后,凝结成仙草冻,望之如黑玉。
  6. 非同凡草:乃就“仙草”之名反写,仙草顾名思义,则非凡草。品无双,指仙草价值独一无二、卓越无与伦比。
  7. 醍醐浆:从酥酪中提制出来的油,甘美温润,气味清凉。
  8. 金茎露:相传汉武帝作铜柱,上有铜盘以承接露水,并将露水掺以玉屑服用,欲以成仙。
  9. 一样尝时热气降:此句指不用服用醍醐浆与金茎露等贵重食物,尝食仙草冰,亦可消除暑气,让人感到清凉。尝,同尝,食用的意思。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