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吕蒙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吕蒙乡江西省]景德镇市昌江区下辖的一个乡。由景德镇高新区管委会代管,位于昌江区北部边缘,昌江河两岸。全乡面积27.9平方公里,人口13429人(2017年)。辖官庄、二亭、石岭、古城、历尧等5个行政村。乡政府驻许家岭瓷都大道,距市中心2千米。皖赣铁路跨越南境,设景德镇南站。206国道穿境而过。农业以种水稻、蔬菜为主。林业产木材、毛竹油茶。乡镇企业有瓷厂、建筑、建材、塑料制品等。华意电器总公司、黎明制药厂、景德镇焦化煤气总厂、八五九厂及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均在境内。[1]

中文名: 吕蒙乡

外文名: Lvmeng Town

行政区类别:乡

所属地区: 江西省景德镇市昌江区

地理位置: 赣东北

面 积: 27.9 km²

下辖地区: 官庄村、二亭村、石岭村、古城村、历尧村

政府驻地:许家岭瓷都大道

电话区号: 0798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 13429人(2017年)

车牌代码: 赣H

历史沿革

吕蒙乡辖区清代属浮梁县兴西乡长芗郡。解放前一部分归波阳县管辖,另一部分属浮梁县三龙乡。古城、历尧建国初属波阳县第三区鱼上乡。1951年属波阳县第六区古城乡,1955年4月为鲇鱼山区古城乡。1956年古城乡划属景德镇市郊区,官庄、石岭、二亭下等村庄,建国初属浮梁县第四区三龙乡。1952年属郊区官庄乡,后改为浮梁县第八区官庄乡、石岭乡,1954年复为市郊区政府管辖。1958年属竟成公社,1960年官庄、历尧、古城三个大队划归枫树山林场,并分别建立官庄、历尧、古城三个分场。1968年划归竟成公社。1973年官庄、历尧、古城、二亭、石岭五个大队从竟成公社划出,成为古城公社,隶属景东区(今浮梁县),1983年划属昌江区,1984年改乡建制称吕蒙乡。1926年,姚象缣、姚家贤、姚国源等同志在这里开展革命活动。1927年,中共江西省委派来特派员刘士奇在龙头山召开党员会议传达“八.七”会议精神,举行革命暴动。1929年,这里是中共赣北特委领导的浮染西乡区革命据点。1930年红军攻克景德镇后,在龙头山一带建立了农民协会。

区划代码

代码:360202290:~200官庄村 ~201古城村 ~202二亭村 ~203石岭村 ~204历尧村 (注:吕蒙乡旧代码为360202200)

社会事业

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吕蒙乡的各项事业得到飞速发展。总投资50多万元的乡卫生院大楼建成,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医疗服务不断延伸,服务水平也不断提高。二亭、古城、官庄新教学大楼相继落成,全乡教学危房全部消除,极大改善了办学条件。积极倡导、实施素质教育,2002年,全乡小组在校生1311人。

经济建设

农业

解放前,吕蒙乡稻谷产量每亩只有300多斤。建国后,大力开展农田基本建设,修建了小(一)型水库1座,小(二)型水库14座。同时建有机电排灌站14座,使许多“望天兵”有了水源保障。杂交水稻推广以后,吕蒙乡的农业生产得到了极大发展,曾连续两年被评为省农业先进单位。1995年,吕蒙乡与福建客商联营开办吕蒙万头养猪场,经过几年发展,养猪场带动了大批农民从事生产生产,许多农民也成了养猪致富能手,吕蒙乡的生猪产业成为了该乡的一项重要产业。

工业

2001年来,吕蒙乡由于重视外向型经济发展。工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通过招商引资,外地企业大量涌入,通过优势嫁接,该乡开发的昌江化工工业园,已吸收了不少企业入驻。2002年,该乡引进的优强企业——中景集团,为该乡今后的快速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吕蒙乡迎接了不少企业入驻。为顺应民营经济发展浪潮,破除体制束缚,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渐做大做强,开门子药用玻璃有限公司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产值已超过3000万元,成为了该乡的税税大户。建筑公司近几年抓住景德镇市西部大开发带来的有利商机,公司规模和效益得到快速提升。城官瓷厂、轻型汽车配件总厂——等民营企业也在快速成长当中。2002年末,全乡实现工业总产值11528万元,实现社会总产值19738万元。

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1973年建乡以后,吕蒙乡大力发展农业经济,使全乡人民解决了温饱问题,开始大踏步向小康生活迈进。进入九十年代尤其是到了二十一世纪,全乡外部发展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变。随着全市大开展、大发展格局的逐渐形成,全市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逐步向西延伸,这给该乡实施新一轮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良机。面对日益显现的各方面优势,该乡按照“发展有新思路,改革有新突破,产业有新局面,各项工作有新举措”的总体要求,顺应全市“建经济重镇和江南旅游都市”的发展定位,大力实施“工业强乡,市场大乡,园区兴乡,民营富乡”的发展战略,努力实现全乡经济的跳跃式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2002年末,吕蒙乡在全市乡镇排名位居第九位。2003年11月迅速提升到全市综合排名第四位。招商引资完成970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100万元,财政总收入500万元,同比增长21%,全乡真正进入了跳跃式发展的良性态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