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吕斯百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吕斯百,著名美术家、教育家,又名则男,1905年10月15日生于江苏江阴,1973年1月14日卒于南京。初入东南大学艺术系,得徐悲鸿赏识,并于1928年被推荐赴法国留学,初在里昂高等美术专科学校,1931年入巴黎高等美术专科学校,曾游历西欧各国,考察美术。1934年回国,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后出任系主任。1949年后,先后任兰州西北师范学院艺术系、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教授兼系主任,全国第四届政协委员,省第二、三届人大代表,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美协江苏分会副主席。他的油画长于风景、静物,早年作品笔触稳健有力,色彩纯化雅致,注重画面整体的真实性。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吕斯百

国籍 中国

出生地 江苏江阴

出生日期 1905年10月15日

逝世日期 1973年1月14日

职业 教授

毕业院校 东南大学艺术系

代表作品 《吕斯百画集》《吕斯百绘画作品集》

人物生平

吕斯百出生于清末旧式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家境清寒却勤奋好学。他幼时即喜欢美术,初入东南大学艺术系,得到徐悲鸿的赏识,后在徐悲鸿的推荐下赴法国公费留学,先后在里昂国立艺术学校、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德魏姆波兹画室学习。1931年,吕斯百进入巴黎朱里安油画研究院深造,师从法国新古典主义画家劳朗斯,其作品《野味》入选巴黎春季沙龙,并在里昂春季沙龙中获奖。1934年,吕斯百赴意大利、比利时、英国、德国考察参观,同年毕业回国,任南京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系主任。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在兰州西北师范学院艺术系、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任教。[1]

吕斯百擅长风景、静物的油画创作,他在法国学院主义的熏陶中打下语言基础,又吸收了东方艺术的技法和美学,作品风格淡泊宁静,被称为中国油画界的“田园画家”。美学家宗白华曾撰文写道:“我们看斯百的每一张画,无论静物、画像、山水、都笼罩着一层恬静幽远而又和悦近人的意味,能令人同它们发生灵魂上的接触,得到灵魂上的安慰。”[2]

纵观吕斯百的作品,其朴素简练、宁静沉稳的风格贯穿始终,他的画虽没有华丽的辞藻,不尚纤巧繁琐的描画,没有耀眼的光彩,也没有夺目的笔触,但就像老农锄禾一样,一步一个脚印,无论设色和用笔,都能体现出油画的味道。厦门大学教授关红实表示,吕斯百给今天的人们展示了一种不事声张、默默耕耘的艺术状态和如诗的内心境界。[3]

留学时期(1929—1934)

吕斯百1929年进入法国里昂美术专科学校,这所学校的素描、构图教学非常严格,吕斯百刻苦勤奋,进步很快。后来他选择自己喜欢的19世纪象征派画家皮维斯•德•夏凡纳富有诗意的作品作为学习对象,并效法他的画风。1931年他的毕业创作《汲水者》色彩单纯,明快素雅,有较强的装饰风格,显然是受夏凡纳的影响。同年夏季,吕斯百考试成绩为留学生第一名,被保送巴黎美术学院,进入新古典主义画家劳朗士教授的画室,并在朱里安油画研究院研习油画。这时他转向学习夏尔丹和后印象派画家塞尚。据说,他曾想越过塞尚,学习西方现代艺术,但受到坚持写实主义画家徐悲鸿的劝告,告诫他不要赶时髦。尽管吕斯百接受他的劝告,但其艺术毕竟与徐悲鸿坚持的“古道”有所差别。吕斯百对各种风格的艺术,采取宽容兼收的态度。他的油画基本是以现实主义到印象主义前期为基础,吸收了后印象派塞尚的概括形体的方法。在色彩运用上是以传统的比较单纯的灰色调为主调,或丰富多彩的灰色调为主调,近乎印象主义,但不是严格的印象主义油画技法。丰富多彩的灰色调和明显的生动笔触,是吕斯百油画风格鲜明的标志之一。这时期的代表作静物画《水果》,表现出坚实的体积感与严谨的结构,具有塞尚风格的特点。作品《野味》虽然学习夏尔丹的构图,但已显示出吕斯百个人的画法特点和朴实简雅的风格。这两幅画作1934年参加巴黎春季沙龙展,获得了很高的奖誉。[4]

素雅色彩时期(1934—1949)

1934年吕斯百回国后,执教于中央大学艺术系。1936年创作的《过去的时代》,以简练的笔调描绘出过去时代女子的服饰,使观者产生社会风俗变化之快的强烈印象。“七七”事变之后,他领导中大艺术系师生迅速西迁,并坚持在抗战中继续办学,同时在教学之余写生作画。那时他住在重庆柏溪农村(后来住在磁器口凤凰山),乡村的景色激起这位农家子弟对自然的崇拜。他热爱乡村田野,热爱淳朴的农家生活,并以中国传统写意精神,创作了《庭院》、《蜀道》、《嘉陵江》、《水田》、《秋色》等作品,还有静物画作品《鱼》、《莴苣和蚕豆》、《苦瓜和茄子》等,肖像画《四川一农民》。由于他重视作品情趣和诗意的表现,因此被人们誉为“田园画家”。这时期的代表作《庭院》,以简练雅致的笔调,表现出和煦的阳光下农家庭院的朴素恬静之美,反映出画家在动荡的战争年代,渴望和平安定生活的心态。静物《鱼》,画法简练之极,似乎具有中国画的笔墨酣畅的情趣。抗战胜利后,时局动荡,吕斯百回到南京。1946年他创作《湖上》,作品描绘的湖畔孤舟,透露出画家寂寞的心绪。这幅画标志他平静素雅画风的结束。[5]

瑰丽色彩时期(1949—1966)

1950年,吕斯百只身到西北创办西北师范大学艺术系。那时中国社会充满着新生的气象,吕斯百以无比的热情投入艺术创作。虽然他还是以画风景、静物为主,但是已经改变了过去那种“冷而静”或“热而静”的小情小趣,而是追求表现一种高昂、宏伟的情调,如《兰州握桥》、《又一条新桥通过黄河》。1956年至1957年吕斯百的陕北之行,留下了许多感人的写生作品,如《陕北山道中》、《陕北山村》、《延安小景》、《延安冬日》等,都成为他的新田园风情的代表之作。其中作品《陕北山道中》,作者以朴实浑厚的笔调描绘出耀眼的阳光、金色的土地,画面充满山乡泥土的气息,无疑是一曲黄土高原的颂歌。另外,他的静物画创作也突破以往素雅的风格,如《大丽花》,画家着意刻画出花卉欣欣向荣、蓬勃向上的气质,而且色彩具有瑰丽辉煌的效果,显示出他高超的艺术造诣。1957年秋,吕斯百调回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中大艺术系前身)工作,这时他对工作、生活非常满足,创作热情更为高涨。他多次深入部队、农村、矿区、码头写生作画,《长城》、《苏州运河》、《镇江》等都是这时期的写生佳作。然而,正当他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再创艺术辉煌之时,“文革”风暴的来临剥夺了他作画的权利,他不幸去世,给人们留下无限遗憾。[6]

活动画展

1934年,巴黎春季沙龙(《水果》、《野味》入选)(法国 巴黎)。

1936年,吕斯百、吴作人、刘开渠油画雕塑展(中国 南京中央大学图书馆)。

1937年,国民政府教育部第二届全国美展(中国 南京)。

1938年,中国现代绘画展(苏联 莫斯科)。

1941年,中大教授吴作人、唐一禾、吕霞光、黄显之、吕斯百、秦宣夫、李瑞年、王临乙八人联展(中国 重庆)。

1943年,吕斯百个人画展(中国 重庆)。

1946年,中大教授徐悲鸿、陈之佛、傅抱石、吕斯百、秦宣夫作品联展(中国 南京文化礼堂)。

1961年,吕斯百油画展(中国 南京·上海·沈阳)。

1987-1988年,纪念吕斯百先生画展(中国 北京·南京·兰州) 。

代表著作

《吕斯百画集》(1959)

《吕斯百绘画作品集》(1997)

论文《艺术学系之过去与未来》(1943)

论文《美术教育》(1944)

论文《论素描教学问题》》(1962)

历史确认

夫人马光璇教授1996年4月4日病逝,享年82岁。生前,她亲眼所见了为吕斯百"平反昭雪",恢复名誉。在她主持下,《纪念吕斯百遗作展》先后在南京、兰州、北京举办。她的另一夙愿是为吕斯百出版一本画集,临终时嘱托:"我即将离开人世,要去与斯百和老友书鸿相会,转告沙娜由她将他们生前的作品尽快出版问世,以实现我生前未了的心愿……"这部作品合集在1997年由常沙娜主编出版,告慰故人。

2005年3月19日,在吕斯百百年诞辰之际,"著名油画家吕斯百先生及夫人法语教授马光璇先生纪念墓碑揭幕暨灵骨安葬仪式"在北京万佛陵园"名人墓园"举行。2005年10月"纪念吕斯百诞辰100周年画展"在"徐悲鸿诞辰11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中举行,其大批代表作品极为难得的与观众见面。这些活动《美术》杂志都给与了报道。此外,关红实博士的学位论文入选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的《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其对吕斯百研究的多篇论文在各种期刊上发表。吕斯百在20世纪中国美术及美术教育事业中的历史地位,正在得到确认。

参考文献

  1. [1]油画-名人佳作 吕斯百之《人物、肖像》.
  2. [2]油画-名人佳作 吕斯百之《人物、肖像》.
  3. [3]油画-名人佳作 吕斯百之《人物、肖像》.
  4. [4]油画-名人佳作 吕斯百之《人物、肖像》.
  5. [5]油画-名人佳作 吕斯百之《人物、肖像》.
  6. [6]油画-名人佳作 吕斯百之《人物、肖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