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的悲哀(李长春)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名人的悲哀》是中国当代作家李长春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名人的悲哀
江苏盱眙、安徽凤阳为朱元璋唇枪舌战;四川江油、湖北安阳为李白对簿公堂;河北临城、正定二县为赵云撕破脸皮;秦、陇、晋有三地为貂蝉唾液飞扬;河北永城、安徽毫州为华佗针锋相对;云里雾里的孙悟空即将扎寨山西娄烦;臭名昭著的西门庆也有两省三乡为其剑拔弩张……
誓做名人故里,争当名人老乡,已成为当今中国旅游业一道奇特的风景。不管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也不管是豪杰枭雄恶棍流氓,更不管是历史人物艺术形象,只要史上有一笔,名声显赫过,则沾边就赖能抢就抢。有人无奈地预言,如果此风不刹,说不定有一天玉皇大帝、王母娘娘也会被某个地方夺得两败俱伤。
倘若“赖”来的历史正面人物是给今人当旗子,“抢”来的远古反面角色是给后世做镜子,倒也无可非议。遗憾的是,只为吸引游客眼球和捞取游客钱财,就实在不可思议了。
那些或实或虚的历史名人被挣来抢去企图让他们变成摇钱树,心里是什么滋味我不得而知,在云南我却耳闻目睹了活着的名人及其家属在做了摇钱树之后,至少我觉得他们并没有多少自豪感和幸福感。
位于泸沽湖畔的摩梭部落到目前为止,出现了两个公认的女名人。这两个女名人的家,自然也被旅游部门慧眼识珠地定做了旅游点。
第一个女名人,是末代土司王妃萧淑敏。准确地说,萧王妃是汉人。嫁到摩梭后,建学校、传汉文、打土匪、掌大印;解放后,写检查、挨批斗、坐大牢、刷土墙;平反后,飞北京、走安徽、上浙江、办公司。
就是因为这一系列传奇的经历,让她成了泸沽湖的第一女名人,也成了旅游业选中的赚游客口水的最佳目标。
已近风烛残年的王妃,现居住在泸沽湖镇,泸沽湖镇归四川省管辖,此次我无缘与她谋面。
一个曾经两次拜访过这位老人的重庆旅友告诉我,他第一次去的时候,老人情绪还不错,又赠书又签名,讲起自己的经历来也滔滔不绝;最近一次去就不行了,面对游客除了坐在讲她故事的人身边,像听别人的故事一样一言不发之外,其他时间都是偎依在墙根底下抽烟、发呆。
我说,那她的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就不错了,换了别人早就变成祥林嫂了。
旅友不解。
她貌似色彩斑斓的一生,实际也是伤痕累累的一生。一遍遍把自己的伤疤亮出来给陌生人看,那种痛苦是常人无法想象的,她又怎能不心力交瘁呢!
十六岁那年,身为国民党将军之女的她,正在雅安一所女子中学里读书。恰巧摩梭土司喇宝臣到雅安拜访四川军阀刘文辉。刘文辉为了与土司联盟,就想学古代皇帝搞和亲。因萧淑敏品学兼备才貌双全,便不幸成了政治的牺牲品。
此后,这个出水芙蓉般娇滴滴的大家闺秀,跟着年长她二十岁的老丈夫,经历了人世间所有的苦难。先是随其步行了一个多月的山路来到泸沽湖畔,接着又被软禁在一座四面环水的孤岛 上。过了七年也算夫妻的生活后,却又离别了整整二十年。她在坐牢期间,薄情寡义的土司竟一次没有探望过。生了两儿两女四个孩子,他也丝毫没尽到父亲的责任。更悲惨的是,走出监狱不到一年,老土司就撒手人寰了。
试想,她的一生除了无忧无虑的童年、少年外,几乎都是用泪和血凝成的。
无数事实证明,反复倾诉自己心灵的痛苦,就如同反复揭肉体上结痂的伤疤,不但永远不会愈合,还会受到更深的伤害。
摩梭部落的第二个名女人,是杨二车娜姆。
倘若说,萧淑敏是把汉族文化传播到摩梭部落的天使;那么,她就是把摩梭风俗发布到世界的雄鹰。
杨二车娜姆,十三岁那年在母亲和舅舅的支持下,挎着一篮子煮熟的鸡蛋,跟着马帮艰难地行走了七天七夜,终于走出了层层叠叠的大山。之后,入音乐学院学习,做歌舞团演员。随后,足迹开始印遍亚、欧、美,讲学、演出、当模特。1997年开始著书立说,一部《走出女儿国》,在全世界畅销的同时,也让全世界知道了中国还有个女儿国。
如今,她仍在世界上自由自在地闯荡。
接待游客的任务,自然就落到了年迈的母亲和舅舅身上。
我们到她家的时候,正是夕阳西下的时候。
祖母屋里,除了那盆终年燃烧的塘火外,一切都显得冷冰冰。炕上,一筐爆米花是凉的,一盘炒黄豆是凉的,甚至连青稞酒和酥油茶也没有一点温度。地下,两张饱经风霜的脸更是挂满冰霜,有游客缠着他们合影,他们才不得不礼貌似地露出一丝木讷的笑容。
我们从进屋到出屋,在长达二十多分钟的时间里,两位老人竟没说过一句话,甚至连肢体语言都没有,实际和吃闭门羹也没什么区别。
导游怕我们尴尬。忙解释说,他们不会汉语,另外也太累了,每天要接待好几伙游客呢!
我说,那咱们就快点走吧,不要过久地打扰老人了。是啊,按照摩梭人的习惯,到了他们这个年龄早该颐养天年蹲墙根晒太阳了。只是家里不小心出了个名人,才打破了他们原本安享宁静的晚年生活。也许旅行社会按比例付给他们一定的报酬,可是金钱对这对耄耋之人来讲,到底还有多大意义呢?
走出杨二车娜姆家,一滩残阳正照在美丽的泸沽湖上。
假如两位老人知道有今天的辛苦,他们当初还会把孩子送出大山吗?
我问那滩残阳。
残阳无语,只是惨淡地笑了一下,就躲进了西边的大山里。[1]
作者简介
李长春,男,中国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