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同病相怜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原图链接同病相怜

同病相怜,汉语成语,【拼音】:tóng bìng xiāng lián,怜:怜悯,同情。比喻因有同样的遭遇或痛苦而互相同情。[1]

出处 

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子不闻河上歌乎?同病相怜,同忧相救。惊翔之鸟,相随而集,濑下之水,因复俱流。胡马依北风而立,越燕望海日而熙。”

示例】:

南朝梁·刘璠《广绝交论》:“同病相怜,缀河上之悲曲。 ”

周立波《山乡巨变》:“刘雨生对盛佳秀的遭遇,不只是普普通通的同情,还有一种深切的~的感触。”


相关成语 

近义词】:同舟共济患难与共

反义词】:同床异梦幸灾乐祸

典故 

春秋末年,楚平王是出了名的昏君。他听信费无忌的谗言,要把太子建治罪。太子建听说楚平王要处死他,赶忙带着家眷逃走了。于是楚平王迁怒于太子建的太傅伍奢,当时伍奢的两个儿子伍尚和伍员在外地。楚平王要赶尽杀绝,又哄骗伍奢叫回他的两个儿子,伍奢不知是计,写信叫他的两个儿子回来。伍尚得到信,就真的回到楚国都城,结果和伍奢一起被杀害了,而伍员没有回去,从楚国逃走了。

伍员就是伍子胥,他后来逃到了吴国,得到了吴国公子光的信任, 并帮助公子光夺取了王位。公子光即位以后,就是吴王阖闾,他重用伍子胥,让他掌管军国大事。

过了几年,楚国的另一个大臣郤宛也被奸臣陷害,全家都被处死。他有一个亲戚,名叫伯嚭,他是郤宛从小抚养大的,对郤宛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郤宛被杀以后,伯嚭也逃了出来,他听说伍子背在吴国受到重用,便去投奔伍子胥。

伯嚭到了吴国,找到伍子胥。伍子胥听说他的遭遇和自己相似,十 分同情,就热情地招待了他,并且马上向吴王阖闾推荐。有人见伍子胥对伯嚭这么热心,就问他:"伯嚭刚到这里,他的为人到底怎样还不知道,你为什么一见面就这样信任他呢? "

伍子胥说:"这是因为他和我有相同的冤仇。俗话说得好,有相同的病的人要相互怜悯,有相同的忧患的人要相互救助。他和我的遭遇相同,我当然要帮助他。"

吴王阖闾看在伍子胥的面上,就收留了伯嚭,还封他做了太宰。

视频 

成语故事 第180集 同病相怜

参考资料 

  1. 同病相怜 国学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