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同弓乡隶属于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介于东经118°21'19"~118°27'37",北纬28°51'36"~28°56'06"之间,地处常山县中部偏西南,东、东南连天马镇,南与白石镇接壤,西南、西与球川镇毗邻,西北、北依何家乡,东北仍与天马镇为邻,乡人民政府距常山县城9千米,行政区域面积38.5平方千米, 截至2019年末,同弓乡户籍人口11652人。

明、清时期,同弓乡境域属君子乡西安里十都、博望乡华棠里十一都。1983年,改设同弓乡。截至2020年6月,同弓乡辖8个行政村; 乡人民政府驻关庄桥村回头山41号。

2019年,同弓乡有工业企业11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87个。[1]

目录

概况

同弓乡位于常山县西南部。面积38.5平方千米。总人口9566人(2017年)。辖14个行政村。乡政府驻关庄桥村回头山41号。G60杭金衢高速公路过境。

沿革

1950年建彤弓乡,1961年改同弓公社,1983年改乡。1996年,面积37平方千米,人口1.7万人,辖关庄桥、湖石头、长淤、下东山、竹蓬底、山边、过坑、伏江、胡村、彤弓山、杜亭畈、新虹、赤阳冈、山明14个行政村,乡政府驻关庄桥村回头山,距县城8.5千米。

2005年末,面积37.28平方千米,人口1.07万人,辖关庄桥、湖石头、长淤、下东山、竹蓬底、山边、过坑、伏江、胡村、彤弓山、杜亭畈、新虹、赤阳冈、山明14个行政村。[2]

基本信息

2003年被确认为省级生态示范乡。2004年被评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同弓乡是传统的农业大乡,全乡柑桔胡柚小水果面积8500亩,年产量6500吨。

常红公路和钳何公路从乡政府所在地交叉而过。东接天马镇,南邻新都工业园区,西连球川镇,北临何家乡。全乡地域面积38.5平方公里,辖14个行政村,分别为同弓山村、山明村、赤阳江村、杜亭畈村、新虹村、关注村、伏江村、过坑村、山边村、湖石头村、下东山村、胡村村、竹蓬底村、长淤村,共有农户3170户,9566人(2017年)。2004年,同弓乡被评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

名称由来

彤弓,即红色的弓箭,古时天子赐封给有功诸侯的奖赏。彤弓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内有《彤弓》一诗,描述的是天子向诸侯授弓赐宴的盛况,诗曰:

彤弓弨兮,受言藏之。我有嘉宾,中心贶之。钟鼓既设,一朝飨之。

彤弓弨兮,受言载之。我有嘉宾,中心喜之。钟鼓既设,一朝右之。

彤弓弨兮,受言櫜之。我有嘉宾,中心好之。钟鼓既设,一朝酬之。

无独有偶,同弓乡就有个彤弓山村。村人以徐姓为主,宗谱记载是徐偃王后裔。据传,西周时期,徐国国君徐诞在开掘运河时,挖出了一副"朱弓赤矢",即"彤弓",天下人都认为这是祥瑞之兆,东方诸侯各国遂推举徐诞为偃王。宋代末年,徐姓的一支由龙游县灵山迁居常山,其始迁祖徐国镇任掌兵副千户之职,为纪念先祖"天赐彤弓"的传奇事迹,他专门建造了一座议事大厅,命名为"彤弓山舍",彤弓山由此得名。

历史沿革

据传,当年徐国镇迁入常山后,几经勘察,最终移居此地。清代詹绍治有诗《赠彤弓徐氏旧居》赞曰:

百灵高耸天尺五,下有偃王之祠宇;迂回冈阜效其灵,犹作彤弓历终古。一条水玉急如弦,四望翠屏整若堵;山村白屋是谁家,偃王贤裔启兹土。诗书礼乐贻孙谋,科甲人文绳祖武。宛然天上半月形,凹处藏来三万户;又若江南一小京,左蟠龙蛇右踞虎。

据《徐氏宗谱》(1838年版)记载,彤弓山徐氏共有官宦15人,秀才乡绅以上51人,族人或仕官,或行善,或传家,各有所长。其中最有名就是徐海、徐金陵。徐海是彤弓山的首位进士,他为政清严,不畏权贵,曾经面对魏国公徐俌(徐达五世孙)不卑不亢,依法将其强占的民田退还于民,深受百姓爱戴,累官至四川布政司参议。徐金陵是徐海的堂弟,做事心思缜密,能力超群,在仕途中屡屡临危受命,从容处置了多项"烫手山芋"般的繁杂政事,皇上对之奖赏有加,累官至湖广布政司参政。

故事传说

厚重的历史赋予了彤弓山诸多动人的传说。传说彤弓山后生徐金陵到后园詹家探亲,对娘舅家的一支毛笔爱不释手。后来徐金陵凭着这支笔,一举连过乡试、会试、殿试三关,金榜题名。有人说,这支笔原本是严嵩为报詹家太公之恩,送给詹氏儿孙的,笔杆内含有"试题"机密;也有人说,该笔的确是严嵩所赠,但它的妙处不在于含有"试题",而是它原本就是一支神笔,因而徐金陵才会在考场中妙笔生花。这支笔留下了"荫外甥不荫娘舅"、"娘舅送支笔,外甥进三甲"的民间俗言。

还有一个传说,说的是彤弓山徐钓,年过四十未有子嗣,访遍名医、拜遍灵庙,妻子的肚子却一直没有动静。无奈之下,徐钓认为"神道难信,阴隲有征",等于是认命了,干脆把钱财用来做善事,以积阴德。当时彤弓山有条河叫乌泥坑,涉水过河者经常患疾病,人们过往极不方便,于是徐钓独自出资,在河上修建了一座桥,惠泽族人。桥修成后,徐钓连得两子,当地人十分惊奇,便称此桥为"梦熊桥"(古人以梦中见熊为生男的征兆)。远近凡有不育者,皆前往桥头虔诚祭拜,以求怀孕生子,据说颇为灵验。彤弓山传说众多,但无论是神笔的传说,还是梦熊桥、黑面将军的传说等,无一例外都借古讽今,寓意其中,寄托着人们对成功和幸福的向往。[3]

自然景色

走进彤弓山,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郁郁葱葱的古树林了。有樟树、枫树、苦槠树、椿树、槐树、松树……达数十种之多,古则五六百年,数人难以合抱;小则细如拇指,村民新近栽种。这无疑得益于彤弓山人"惜树如命,护树有责"的淳朴民风。对于他们来说,这大片大片的古树林,既是美景,更是风水,是彤弓山家族兴旺发达的绿色之源。村中《徐氏宗谱·卷首·族规》专门记载:

乔木,或荫护龙脉,或妆点景色,甚为关要。凡住后山周围巨木,乃祖宗蓄箓。数百余年历代保守至今,嗣后不论合山己山,一概不许砍伐私拼,违者即以败族论,族长鸣鼓攻之,削其名于谱,且鸣官究治,贤子孙宜慎之。

宗谱记载:凡有私自砍伐古树的,一是以"败族罪"论处,由族长亲自敲锣打鼓,公告将其踢出族谱序列;二是扭送官府治罪。彤弓《徐氏宗谱》始修于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可见这条族规施行已然有480年了。正是徐氏祖宗的远见卓识,才使得彤弓山古树林虽历经时代变迁,仍然古木参天、绿荫遍村,成为全县为数不多的几个古树林之一。

发展状况

近年来,该乡依托本地资源,始终注重生态建设,实现了生态与经济的"双赢"。生态农业发展初具规模,建有规模生态养殖场4个,总面积3300亩,已培育了六大基地,即:有机胡柚、精品西瓜、绿化草坪、水产养殖、蔬菜、花卉基地,重点发展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绿色农产品,示范面积2560亩。其中太公山生态养殖场被评

为省级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生态旅游呈现良好势头,太公山休闲度假村和大雾山休闲度假山庄分别在洽谈和建设中,同弓乡的基础设施完善,建成现代标准农田9000亩,村村通水泥路和有线电视,交通便利,320和205国道在集镇相交构成"十"字形交通枢钮,杭金衢高速公路贯穿全境,集镇建设势头良好,已形成"一纵二横"的格局,集市贸易十分活跃,每逢四、九墟日,交易人数达6000多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