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合成香精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合成香精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合成香精的安全性甚至比天然提取物更有保障,合成香料可以看作是天然香料的工业制造版本,和自然界生成的“天然产物”也并没有什么差异。

认识香味

人们通常所说的食品“香味”,其实是味觉和嗅觉的结合。食物中的某些有机分子与味蕾上的受体结合,产生神经信号,传送到大脑,人体就“尝”到了味道。实际上人的舌头能感受到的基本味道只有甜、酸、咸、苦、鲜五种。而食物中一些挥发性的分子与鼻子中的嗅觉受体结合,也产生神经信号,这些神经信号最后形成了人体的嗅觉。嗅觉的感知能力要比味觉强得多,人体能够感知到的气味有几百上千种。

优势

比如说,香草味主要来自于香草醛(一个只有八个碳原子带苯环的醛);又比如,柑橘的酸味来自于柠檬酸(6个碳原子的有机酸),而气味则来自于醋酸辛酯;黄油的味道来自于丁二酮(或者叫二乙酰,一共四个碳原子);香蕉的香味来自于醋酸异戊酯;菠萝的香味来自于醋酸丙酯。这些成分都是有机小分子,结构很容易确定,也不难通过化学合成得到,而这些化学合成的产物,和自然界生成的“天然产物”也并没有什么差异。天然产物成分复杂。一般而言,从天然产物中分离的香料成本高,杂质多,不同批次的产品,很难保证其成分的一致。这对于需要标准化生产的现代食品工业来说,是很不利的。而化学合成涉及的组份简单,产品的纯度和组份一致性更容易保证。从这个意义上说,合成香料的安全性甚至比天然提取物更有保障。不过,当人们评价一种香料的时候,倾向于把天然香料当作其标准,把“象”天然香料当作其目标。天然香料中其它的成分虽然不多,但是对于最后的香味还是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合成香料很难达到和天然香料完全相同的程度。在食品中,这样的差别绝大多数人未必能够分辨出来,对天然香料的偏好更多可能是来自于心理因素。

现代调味

人们从食物中感受到的味道,除了香料本身,还跟食物特性以及如何使用香料密切相关。使用量以及使用方式所带来的差异,常常远大于合成和天然的区别。在现代食品工业里,香料公司往往是单独存在的。在开发某个食品的时候,开发人员对于味道提出要求,调香师(flavor chemist, flavorist)就会根据各种香料成分以及它们之间协同作用的规律,混合不同的成分,获得最终的味道。这些混合成分的配方以及它们的使用方法交到食品开发人员手里,并加入到食品配方中,送给品尝者评价。品尝者的意见再反馈到调香师里,往往要经过多次往复,才能最终找到适当的配方。这个过程中,需要调香师把有关香料的专业知识及经验,和人体的感官体验良好地结合起来。总而言之,合成香料可以看作是天然香料的工业制造版本。对于消费者来说,是天然的还是合成的,这并非关键,更重要的因素在于如何使用和具体个人偏好。[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