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叹水别白二十二 刘禹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叹水别白二十二
新浪网

叹水别白二十二是一首杂言诗。此诗以水之清净明洁形容二人的交情,最后又以水之流波比喻二人恩念之深。此篇宝塔形的诗体有利于表达诗人的感情,随着每一句增加一字,诗人的情感也就更加深一层。

原文

刘禹锡〔唐代〕

水。

至清,尽美。

从一勺,至千里

利人利物,时行时止。

道性净皆然,交情淡如此。

君游金谷堤上,我在石渠署里。

两心相忆似流波,潺湲日夜无穷已。

译文

水,极其清澈,极为漂亮。

从一勺,到汇聚成河奔至千里。

对人和物都有好处,一会急行一会缓止。

有品行的都是如此,就像人与人之间的交情。

你在金谷的堤上,我在石渠的署里。

两心相应和流水一般,慢慢流动无穷无尽。

赏析

  除诗歌与论说文外刘禹锡的辞赋创作在唐代辞赋史中,乃至整个辞赋史中也是重要的不可忽视的环节,其存赋十一篇,与唐代各家所存辞赋数目相较,也不算少了。马积高在其著作《赋史》中评价中唐时期的辞赋家,列柳宗元为首位,韩愈、刘禹锡并列其次,又将柳宗元之辞赋同屈原相提并论,即可见一斑。而实际上,刘禹锡本人也是对自己的文章水平颇有自信的,在其《子刘子自传》中他说:“天与所长,不使施兮。”这里的“所长”指的即是自己的长于文词,而在这“文词”之中当然也包括辞赋在内。在刘禹锡的十一篇辞赋作品当中以《秋声赋》最受后人推崇。

  由于刘禹锡的辞赋多数创作于贬谪时期,因此逐臣之悲与怀才不遇便成了其辞赋创作的重要主题,骚怨情怀是其主要的情感寄托,同时儒家兼济天下的思想也贯穿始终。此外,除了反映贬谪愁思的作品,其辞赋还有应试科举所作的律赋——《平权衡赋》,怀古伤今的《山阳城赋》,悼亡的《伤往赋》,描写景物风俗的《楚望赋》。作为唐代重要的文学家与哲学家,刘禹锡的诗歌成就较高,是唐诗研究的重要领域,而诗文又为当时的文学主流,故刘禹锡的辞赋创作必然要受到其诗歌创作影响的。例如刘禹锡诗歌的主题便影响着他辞赋的主题,许多在其诗歌中描绘的场景画面、表达的情感内容,同样也出现在他的辞赋作品中,因此研究其诗文与辞赋的互动关系是其辞赋研究的有利环节。

创作背景

  唐文宗大和三年(829年)四月,白居易以假满百日,按唐时法规,即合停解,故得罢刑部侍郎,并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在赴任时,刘禹锡等朝官多人在长安兴化亭为之饯别,酒酣,各赋一字至七字诗,以题为韵,刘禹锡题为“水”,即这首诗。

简析

  《叹水别白二十二》是一首杂言诗。此诗以水之清净明洁形容二人的交情,最后又以水之流波比喻二人恩念之深。此篇宝塔形的诗体有利于表达诗人的感情,随着每一句增加一字,诗人的情感也就更加深一层。全诗不仅体裁新颖, 而且写法也曲尽其妙,清新雅致,不脱流俗,语意不深而情感真挚。

刘禹锡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籍贯河南洛阳,生于河南郑州荥阳,自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 ,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1]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