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司马迁墓和祠

增加 582 位元組, 4 年前
历史
==历史==
<p style="text-indent:2em;">司马迁祠墓始建于公元310年,<ref>[http://www.sohu.com/a/231150726_455702 司马迁墓是修于金还是建于元?] , 搜狐 2018-05-10</ref>历代曾数次重修和扩建,占地十万余平方米。主体建筑有寝宫,献殿,祠门,山门,牌坊等十八座。祠墓对滔滔黄河,西依巍巍梁山,依崖就势,气象万千,是陕西省著名的风景名胜区。韩城市南10公里的芝川镇,建有中国著名史学家司马迁的祠墓。司马迁于公元前145年生于韩城(古称夏阳)农村,其父司马谈任西汉太史令。他从10岁起便苦读典籍,20岁后历游江淮名地,考察史料,走访民间。后来继承父业任太史令,掌管文书,记载史事。他42岁时开始撰写《史记》,48岁时因李陵一案受牵连,残遭汉武帝的宫刑。出狱后做中书令,笔耕不辍,历经16年完成巨著《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130篇的历史巨著——《史记》,又名《太史公书》,长达52万字。杨雄称赞司马迁“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这是中国第一部通史,影响极其深远。
 
<p style="text-indent:2em;">关于司马迁墓的维修共有三次。第一次是金大定十九年(1179)。芝川人姚定率乡里民众以砖裹砌了墓冢,并在墓冢上载了柏树,详见碑文《重修太史公墓》。第二次是清康熙四十年(1701),县令康行僩命工维修,详见碑文《修庙记》。第三次是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知县冀兰泰率工修葺。这次维修,未动原裹砌的形状,而是用砖在其周围再裹砌了一层,详见冀兰泰亲撰的碑文。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司马迁墓。
==建筑==
15,65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