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空山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司空山 |
中文名称;司空山 外文名称;Sikong Mountain 地理位置;岳西县城西南70公里冶溪镇、店前镇两镇境内 景点级别;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占地面积;35 km² 著名景点;太白书堂、七级浮屠、南崖瀑布、赤壁丹砂等 |
司空山,又名司空原,位于岳西县城西南70公里冶溪镇、店前镇两镇境内。[1]
地形地貌
司空山,又名司空原,位于岳西县城西南70公里冶溪镇、店前镇两镇境内。相传战国时期有位淳于氏,官居司空,一生为官清正,后隐居此山,故名。海拔1227米,面积35平方公里。
县境地处大别山东南部,总地势属全国第三级阶梯中的中低山区。西北角地势居高,由主峰多枝尖向东、南倾斜下降,地形以中低山地为主体,沿北、东、南方向分布着河流、盆地、山前丘陵。
中山山地
主要分西东两大片。西北起自天鹅尖经多枝尖、驮尖迳抵四望山一带,由50余座山峰构成,包括美丽乡全部,包家、凉亭、和平、南山4乡的大部分,明山、青天、道义、平等、前河、银河、河图、茅山、田头9乡的一部分。北东以公界尖、黄毛尖、猫耳尖、六县尖等30余座千米以上山峰构成,包括石关、黄羊、头陀3乡的大部分和来榜、斑竹、道义、虎形、主簿、巍岭6乡的一部分。其次以仰天包为主体的小片,位于头陀、石盆、黄尾、平等4乡之间;以桃园寨、飞旗寨为主体的小片,位于莲云、朱屋、羊河、沙村、中关5乡之间;另有孤立于西南小盆地中的司空山、与湖北交界的羊角尖等。中山山地总面积703平方公里,坡度在40度至60度之间,少量切割深度达千米以上。区内山峰林立,山势陡峻,岩石外露,沟谷呈"V"字形。风化壳厚约三四米。本区气候温凉,雨量充沛,相对湿度大,天然林蓊翳蔽日。区内还有一部分草地和名茶产地,近万亩农田零星分布,一年一季中稻常遇"青封"灾害。
低山山地
由中山分脉遍布全县各乡。其中西坪、巍岭、包家3乡和司空山派生的低山都被中山所围隔,其它乡的低山虽呈散乱分布,但互相联接,低山面积最大的有前河、前进、西坪、古坊、青天、明山、道义、羊河、花墩、平等、虎形、石盆、沈桥、巍岭、毛尖山、响肠、无愁、金山、京竹、沙村、柳畈、岩上、岩河等23个乡。本区总面积1583平方公里,海拔500--1000米,相对高度大于500米,以浅切割为主,坡度在30度至40度之间。山顶浑圆,沟谷发育"U"型"V"型兼有。区内山场为居民的"柴火山",又是本县大宗茶叶产地,适宜经济林与薪炭林的发展。
小盆地
四周为中低山合围,并沿麓派生岗阜,纵横平原间,构成各小片平畈与台状冲垅,岗阜多被垦为耕地。相对高差20--100米,厚度3~12米,多为砂土、亚粘土。耕地面积120583亩。本区是县内粮油重点产区与桑麻基地,其分布:一为西南盆地,位于司空山南北,北部包括余河、南庄、白帽3乡的全部和双畈、徐良2乡的一部,南部包括冶溪、店前、桃阳3乡的全部,南北部互相连接。海拔200--300米。境内气候温暖,阳光充足。耕地面积4.03万亩,宜种双季稻,史称"小粮仓"。二为东南天堂盆地,几乎包括汤池全区10个乡。海拔300--400米,地域处于大别山集雨中心边缘,雨量适中,气候温和,光照充足。耕地面积5.25万亩,耕作制度宜一年两熟。三为中南盆地,位于潜水中上段,包括撞钟全乡及菖蒲、溪沸、五河、桃李4乡的大部和沙村、岩河2乡的一部,海拔100--250米,耕地面积2.57万亩。四为中关盆地,位置较高,海拔550米左右,耕地面积7033亩,境内土层深厚,地下水丰富,日较差大,冷浸田多,多为一年一熟。
历史文化
司空山渊源于周,开发于汉,盛极于唐。西汉末年梅福(字子贞)因上疏削王氏权柄,未成其愿,后挂冠出游,归隐此山赤壁下炼丹。李白游司空山留有诗篇。东汉末年,鬼谷子的得意门徒左慈居司空山并建"玄妙观",开始了司空第一建筑。
司空山是中国禅宗发展的基地。公元577年,北周武帝灭佛,释门二祖神光慧可护经、像南下舒州,隐居此山,建刹说法,"跃过三湘七泽中,两肩担月上司空;禅衣破处裁云补,冷腹饥时嚼雪充。"慧可大师初来司空山就住在主峰下的"仰天窗"的云中石洞里,后在洞前加盖石室。洞内有滴水泉,常年不涸,一龛宏敞,冬温夏凉,藏幽面壁,龙虎环抱;后依石峰顶,千仞屏藩;前对钵盂山,双峦拱顶,真是"天造道场,洞天福地"。"二祖禅刹"及"祖师洞"、"三祖洞"、"讲经台"、"传衣石"仍在。
司空山有着辉煌灿烂的历史。天宝三年(744年)唐玄宗遣中史杨庭光到司空山采长生不老药--长生藤,经司空住持僧慧能大师弟子本净禅师指点,方获此药。玄宗大喜诏本净入京,于白莲寺安置,赐号"大晓",拜国师还山。玄宗赐银敕建"无相禅寺",造僧房5048间,下设9庵4寺。由此司空山名扬四海,僧尼云集,香客盈门,盛况空前。
唐至德元年(756年),李白因久闻司空山之胜境,避居此山,得"雪霁万里月,云开九江春"之句,留下了《避居司空言怀》和《司空山瀑布》诗两首,抒发了自己有心报国、无端获罪的悲愤心情。后人将诗刻于陡削石壁上。历代墨客骚人、名流雅士慕名而来,留下脍炙人口的诗刻墨迹,大部分依稀可见。如"我来司空山,登台怀李白"、"佛氏虽殊数,二祖曾卓锡"、"李白曾卜筑,慧可尝洞栖"等诗句。人们怀念李白并在他住处"司空原"建"太白书堂",书堂前有"奎心石"、"印心石"、"翰墨泉"、"洗墨池等。
越五代至宋又有正德、真际、圆通、清晓等高僧相继拜为国师,并赐光祖刹。南宋瑞景二年,安抚史张德修与潜山农民军首领刘源在司空山聚兵抗元,并在山上兴建"朝天宫"。张德修所作《朝天宫成纪怀》刻于绝壁之上,抒发救国之情,浩然正气,慷慨悲壮。张兵败后,山寺遭到破坏。
至明天启元年(1622年),司空山的佛事又开始复兴,太空、如浩禅师为恢复"二祖寺"四处奔波,得到明太守阮自华和柱史颜远大力相助,建造了"祖师殿"、"大雄宝殿",并建一"石坊"。太平天国时又遭毁坏,到了"文化大革命"后期,司空山仅存60尊佛像和其他一些遗址遗迹。
司空山胜景众多,著名的有"二祖禅刹"、"太白书堂"、"北岭松风"、"鸟牛古石"、"赤壁丹砂"、"南崖瀑布"、"洗马春池"等司空八景。同时,还新发现"龙头石"、"应子石"、"如来安禅"、"唐中天圣地"等石刻、胜景。古洞有10余个,其中普陀洞最大(又名水帘洞),洞后有方井,终岁不溢不涸。还有美妙传奇的"仙女洞"、"观音洞"、"白鹿洞"等。
古迹遗址
无相寺,即二祖寺,位于县西部店前区境内的司空山。唐天宝年间(742-755年)玄宗敕建。背依司空山极顶悬崖,面对钵盂山、讲经台,左有丘峦环抱,右有清泉潺流。毁于"文化大革命"中。现存山门石牌坊一座。
二祖禅刹,北周武帝(561--578年)灭佛时,禅宗二祖慧可来司空山,"凿仙窟以居禅,辟重阶以通术"。天然石窟,面积15平方米,内有清泉,终年不涸。二祖居此传经授法于三祖僧璨,二祖禅刹因此得名。唐宋以后屡有兴废。明天启元年(1621年)重建。清乾隆癸卯年(1783年)重修。一进三间,抬梁、台柱、椽角、山顶及风墙,全系花岗岩精凿而成,面积约50平方米,后接二祖石洞。内有二祖石龛,门额上镌有"古刹重辉"四字。石殿门柱有楹联一副:"天堑长流,望江山鱼跃鸢飞,冲开皓月;地维卓立,看峰峦蛟腾凤舞,顶戴苍穹。"石殿完好无损。建国初期,寺内有僧尼3人。1955年,寺僧对佛殿进行修葺。1960年,僧尼迁并至白帽区广佛庵,山上庵寺空置。
司空山寨,又名张安抚寨。位于县城西南70公里的司空山上。司空山方圆35公里,海拔1227.7米。主峰突兀,气势雄伟,地势险要。古志云:"司空扼蕲黄",号称皖西南镇,是历代兵家战略要地。南末端宗景炎二年(1277年)安抚史张德兴在司空山垒石筑寨,聚兵抗元。寨内有洗马池和刀枪洞等。清顺治二年(1645年),明室后裔荆王朱常(巛水)在此起兵抗清复明。山寨现存寨墙长约3公里,高约3米,按地势方位设有5门:太平门、欢门、朱砂门、前部门、后部门。前部门筑有两道寨墙。登峰顶俯视,山下城门墙垛,逶迤起伏,宛如巨龙盘行于悬崖峭壁间。
司空山石刻,司空山位于县城西70公里的店前乡。因山川灵异,历史悠久,历代文人墨客登山游胜,赞景抒情,怀古言志,留下满山石刻。有的没入苔藓,有的隐于藤萝,有的石质粗砺,风雨剥蚀,难以辨认,尤真唐宋间珍贵石刻难以寻找,已发现清晰可辨的石刻有10多处:
"太白仙踪",明嘉靖年间(1523--1566年)太湖县令罗汝芳书,每字70厘米见方,笔力遒劲,双沟阴刻于太白书堂奎星石壁。上有小字刻为张德兴战事记,剥落较多,全文难辨。
"西南镇",明嘉靖年间太湖县令翁溥书,柳体阴刻,位于司空绝顶。
"传衣台"、"讲经台"、"空观"、"三祖洞"等佛教记事镌刻,位于"二祖禅刹"附近。
朝阳石上镌有罗汝芳题山骈句:"半空玉立乾坤柱,万劫金精日月华。"每字33厘米见方。还刻有翁溥《登司空绝顶》律诗:"十里芒鞋凌紫烟,半空石壁倚青天;鹿眠营殿张安抚,草蔓书堂李谪仙。古刻何年蝌蚪没, 胜游今日羽衣翩;酒酣下视浮云过,笑语分明在帝前。"
司空山石刻毁坏较多,近代游人题名留记到处可见。1983年8月,县政府公布"二祖禅刹"和"太白仙踪"石刻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