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喆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叶喆民 |
叶喆民,(1924年-2018年1月2日),字丹枫,自1924年生于北京,满族。北京大学文学院毕业,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北京文艺协会会员。 [1]
曾受聘担任故宫博物院客座研究员、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特聘教授、中国硅酸盐学会古陶瓷委员会顾问、中国古陶瓷学会顾问、北京中国书画研究社顾问等职务。 [2]
2018年1月2日,古陶瓷学者叶喆民,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3]
基本信息
人物说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民 族 ---- 满族
出生地点----北京
出生日期----1924年
逝世日期----2018年1月2日
国 籍 ---- 中国
职 业 ---- 故宫博物院客座研究员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
代表作品----《中国古陶瓷科学浅说》、《中国陶瓷史纲要》
人物简介
叶喆民自幼随父叶麟趾教授学习陶瓷,后在故宫博物院从陈万里、孙瀛洲二位先生,赴全国各大窑址考察,鉴定博物馆藏瓷。
1960年著书提倡科学研究中国古陶瓷。
1977-1985年首先发现并认定汝窑窑址。
曾受聘为轻工业出版社编审,主编《中国名窑志》;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审,撰写《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全部"中国古陶瓷"条目。
叶喆民早年毕业于北大文学院,曾从徐悲鸿、罗复堪、溥心畲三位大师学习书画,在碑帖、书法史、古诗词等方面造诣极深。
在故宫博物院的十六年间,他得到陈万里、孙瀛洲等名师亲自指导,并和陈万里、冯先铭等诸位先生一同走遍全国各地名窑进行探访,深入各地博物馆进行考察。
1985年,叶先生首先指明:河南宝丰清凉寺窑就是汝窑窑址的线索和论证,因此导致了1987~1988年上海与河南文物工作者的继续发现和发掘,从而解决了陶瓷史上长期遗留的一大难题。
叶先生1978年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担任中国陶瓷史和中国书法史教席;在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等国内外高等学府、全国各地文物博物馆系统内开设讲坛,得以将他多年积累的心得,直接传授给青年一代。
八九十年代兼在北京大学、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讲授"中国陶瓷史"、"中国书法史"课,并赴日、英、美、意、印尼、香港等地十所著名大学讲学,同时考察所藏中国古陶瓷、书画藏品。
现受聘担任故宫博物院客座研究员、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特聘教授、中国硅酸盐学会古陶瓷委员会顾问、中国古陶瓷学会顾问、北京中国书画研究社顾问等职务。
被国家民委评选为"民族优秀艺术家",2008年被中国美术家协会评选为"卓有成就的美术史论家"。
多年来,除在校培育中外学生外,还多次为国家文物局培训中心、文博单位及社会培育了大批古陶瓷与书画研究人才。
八十岁后仍主编《中国磁州窑》(2009年由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翌年荣获第三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
负责《中华大典·艺术典》副主编工作,并为美术院校研究生及中、青年学者们举办专题讲座,敬业乐群,老而弥笃。
汝窑窑址发现的第一人叶喆民
国宝级的古陶瓷学家叶喆民,为皇族后裔,师从徐悲鸿、孙瀛洲等大师,他不到20岁就成为非常著名的书法家,多幅作品被海外博物馆竞相收藏。
他致力于陶瓷研究,用三十多年时间寻找汝窑, 1987年,他终于找到了已经消失700多年的中国陶瓷的巅峰汝窑窑址,以一己之力改写了中国陶瓷史,为世人揭开了千年“国宝”之谜。如今保存完整的汝窑瓷器,全世界不过60多件,每一件都是价值连城的国宝。
他独自一人撰写了《不列颠百科全书中》中全部的“中国古陶瓷”条目,并为考古和陶瓷学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他制定了中国陶瓷的鉴定标准和方法,但他却拒绝参加鉴宝类的电视节目,拒绝参与任何商业性的陶瓷文章。
就是这样一位国宝级的泰斗,却过着非常简朴生活。一件衣服穿数十年,常年住在狭小的老破小屋,屋子门窗破败,家具陈旧,一张小圆桌既是饭桌也是书桌。
2018年1月2日,叶喆民先生静悄悄地走完了一生。但他留下的宝贵财富,却流芳万世。
作品
自1960年始著有《中国古陶瓷科学浅说》、《中国陶瓷史纲要》、《中国古陶瓷文献备考》、《寻瓷访古漫记》、《汝窑聚珍》、《隋唐宋元陶瓷通论》、《中国书法史通论》、《饮流斋说瓷译注》、《中国陶瓷史》(增订版)等十余部专著及论文百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