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右仆射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右仆射

右仆射,为官名,始置,汉以后因之。汉献帝建安四年,置左右仆射。汉成帝建始四年,初置尚书五人,一人为仆射,位仅次尚书令,职权渐重。唐宋左右仆射为宰相之职。以后废。太平天国曾设仆射一职。

《汉书·百官公卿表》:"仆射,秦官,自侍中、尚书、博士、郎皆有。古者重武官,有主射以督课之。"唐韩愈《答魏博田仆射书》:"季冬极寒,伏惟仆射尊体动止万福。"太平天国洪仁玕《英杰归真》:"干王恐多论难志,故命伊偕仆射告退,嘱以留心思悟,求天父化醒祝福可也。"

基本信息

名称 右仆射 朝代
拼音 puye

发展沿革

尚书仆射为尚书令之副。尚书令阙,仆射便是尚书台(后称省)的长官。汉武帝至元帝时,兼用士人与宦官为仆射,宣帝时,宦官弘恭为中尚书令,宦官石显为仆射;元帝时石显为令,牢梁为仆射。均专权用事。至成帝时,罢宦官专用士人,置尚书五人,以一人为仆射。仆射"掌授廪、假、钱、谷"。大约当时尚书的机构较为简单,所以仆射主管具体事务较多。东汉时,尚书台称为"中台",主管全国机要政务,组织扩大,仆射与尚书令同为台中长官,与六曹尚书台合称八座,台中具体事务遂移归尚书左右丞及诸曹尚书侍郎。

仆射初置一人,至汉献帝建安四年 (199)始分置左右仆射。自此以后,或二或一,置二人则分左右。左右仆射分领尚书诸曹,左仆射又有纠弹百官之权,权力大于右仆射。尚书令阙,则左右仆射为省主。魏晋以后,仆射已处于副相地位,号称端副(尚书令称端右)。例如东晋谢安、北魏李冲、北齐杨?等都是以仆射分掌或专掌朝政。但自魏晋至南北朝,仆射之上还有录尚书事、尚书令,至陈时,因其权重,此二职已基本不置,仆射的权力独重。

中国魏晋南北朝至宋尚书省的长官。秦律中有仆射称谓,汉代仆射是个广泛的官号。仆是主管的意思,古代重武,主射者掌事,故诸官之长称仆射。后来只有尚书仆射相承不改,其他仆射的名称大都废除。故魏晋南北朝至宋的仆射,专指尚书仆射。尚书仆射为尚书令之副。尚书令阙,仆射便是尚书台(后称省)的长官。仆射初置一人,至汉献帝建安四年(199)始分置左右仆射 。左右仆射分领尚书诸曹,左仆射又有纠弹百官之权,权力大于右仆射。尚书令阙,则左右仆射为省主。

魏晋以后,仆射已处于副相地位,号称端副(尚书令称端右)。但自魏晋至南北朝,仆射之上还有录尚书事、尚书令,至陈时,因其权重,此二职已基本不置,仆射的权力独重。隋文帝时,废录尚书事,尚书令虽设而常缺。于是尚书左仆射成为朝廷首相。唐初,大抵继承隋文帝时期的制度,但唐太宗也曾以仆射当求访贤才为理由,命令尚书省细务悉由左右丞处理,有冤滥大故才呈报仆射,这就限制了仆射全面综理政务的权力。贞观二十三年(649)唐高宗即位后,李绩为左仆射复加同中书门下三品的称号,自此,仆射入政事堂议事,就例加此号,表明仆射已不是当然宰相。 隋文帝时,废录尚书事,尚书令虽置而常缺。于是尚书左仆射成为朝廷首相。高颎为左仆射达十九年,杨素为右仆射,与高颎共掌朝政。杨素代高颎为左仆射后,隋文帝以其权重,对之疑忌,命他三五日一至尚书省评论大事,表面对他体恤和尊崇,实则削夺他的权力。隋炀帝时,杨素进位尚书令,实不问事;杨素死后,尚书令位阙。大业三年苏威被罢官后,尚书仆射也不再补授。

唐初,大抵继承隋文帝时制度,尚书省置令而虚其位,仆射总领省事,与中书令、侍中同掌相权,而左仆射为首相。房玄龄为左仆射前后达二十年,号称贤相。但唐太宗李世民也曾以仆射当求访贤才为理由,命令尚书省细务悉由左右丞处理,有冤滥大故才呈报仆射,这就限制了仆射全面综理政务的权力。贞观二十三年 (649),唐高宗李治即位后,李绩为左仆射复加同中书门下三品的称号,自此,仆射入政事堂议事,就例加此号,表明仆射已不是当然宰相。中宗、睿宗时,还有不加同中书门下三品、也不参加议政的仆射,唐玄宗以后,仆射不再加此号。从此仆射就排除于宰相行列之外。

唐玄宗以后,仆射不再加此号。从此仆射就排除于宰相行列之外。唐代后期常以仆射为节度、观察等使的加官,用以表示其品秩的高下。于是仆射成为虚职,不但不是宰相,连尚书省本省事务也不过问。五代至宋沿袭唐代后期之制。

最终废除

五代宋代沿袭唐代后期之制。北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改革官制,以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均为宰相徽宗时又改宰相为太宰、少宰。钦宗靖康元年(1126)复名左右仆射,南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又改名为左右丞相,此后,不再有仆射之名。

参考资料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