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史氏蝗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史氏蝗莺
Pleske's Grasshopper-Warbler

学名     Locustella pleskei

目/科/属  雀形/蝗莺/蝗莺

迁徏状态   过境鸟

普遍性    稀有

体长/体重  15-17cm/16-24g

史氏蝗莺,雌雄同型。虹膜褐色。嘴长,肉黄色、上嘴峰及嘴先暗褐色。脚暗粉褐色。

  • 成鸟:
  1. 体上大致灰褐色。
  2. 皮黄色的眉线,后段色深模糊。细暗褐色过眼线细而不明显。有明显的乳白色下眼圈。
  3. 腰灰褐色,尾长末端有白斑。

栖地&习性

近海草泽,在潮湿的地区繁殖,有茂密的草和芦苇,灌木和低矮的常绿乔木地带。

隐密性高,常躲于草丛中跳跃觅食。通常在海岸地区活动。

主要食物昆虫。在低遮盖力的草料中觅食,但比 L. ochotensis冒险进入开放状态的机会更多。

繁殖

伊豆岛繁殖5月至6月(日本);孵化记录在俄罗斯东部在于6月。

保育

脆弱的。本地常见,但繁殖仅限于日本W海以及日本和韩国S海岸以外的小岛。总人口可能正在减少

鸣声

鸣声开始轻细“tit-tit-tit”,接一段颤抖音,再较清亮的“chu-chu-chu”连续音。

外观相似性

北蝗莺嘴与尾羽较短,背及腰较暖棕色,背具不明显暗褐色纵斑,最外侧初级飞羽有明显白色外缘。

分布

俄罗斯东南部的岛屿(位于乌苏里兰岛彼得大帝湾的小岛),韩国(U岛,位于E海岸附近的Ulleung I,也位于西南海岸的小岛屿)和日本南部(伊豆岛,也是本州西南部的小岛屿)和九州),也可能是北朝鲜沿海地区;在中国东南沿海和越南北部不繁殖。[1]

参考书目

台湾野鸟手绘图鉴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