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史庄乡

图片来自网络

中文名 : 史庄乡

所属地区: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

史庄乡(已撤销),隶属于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地处灵丘县西北部,东与石家田乡接壤,西南连东河南镇,东南与武灵镇为邻,西与赵北乡为邻,北部与广灵县南村镇宜兴乡毗邻,行政区域面积148.75平方千米。 1949年,属灵丘县赵北区;1984年8月,史庄公社改史庄乡。2021年4月,撤销史庄乡,其行政区域并入武灵镇。截至2018年末,史庄乡户籍人口为7694人。 截至2020年6月,史庄乡辖10个行政村, 乡人民政府驻史庄村。 2011年,史庄乡农民人均纯收入2730元。 [1]

目录

位置境域

史庄乡地处灵丘县西北部,东与石家田乡接壤,西南连东河南镇,东南与武灵镇为邻,西与赵北乡为邻,北部与广灵县南村镇宜兴乡毗邻, 行政区域面积148.7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史庄乡地势北高南低。地形为土石山区。主要山脉有石瓮山脉,境内最高峰迷糊梁位于石瓮村,海拔1849米;最低点涧侧湾河槽位于王湾村,海拔995米。

水文

史庄乡境内河道属海河流域。主要河道有华山河、梭沟河2条,河流总长度21千米。境内最大的河流为华山河,从西北到东南流经境内盘道沟、西口头、史庄、甄村、韩坪5个村,长11千米。

自然资源

史庄乡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有铁、金等。其中铁矿地质储量0.5亿吨,已经开发的铁矿位于兴旺庄一黑寺一史庄一东玄风一线,矿区面积30平方千米,地质储量0.25亿吨,可采量0.2亿吨,年产量0.8万吨。耕地面积3.19万亩;可利用草地面积4.5万亩。

人口

2011年末,史庄乡总人口7657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20人,城镇化率1.6%。总人口中,男性4015人,占52.4%;女性3642人,占47.6%。人口均为汉族。2011年,人口出生率5‰,人口死亡率4.3‰,人口自然增长率0.7‰。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52人。 [2]2017年末,史庄乡常住人口为4857人。 截至2018年末,史庄乡户籍人口为7694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史庄乡农民人均纯收入2730元。

农业

2011年,史庄乡完成农业总产值2948万元,比上年增长14.5%,农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41%。 史庄乡粮食作物以玉米、谷子、黍子、大豆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4684吨。主要经济作物有油料作物、蔬菜等。2011年,油料作物种植面积0.2万亩,产量76.9吨,其中胡麻60吨,油菜籽10吨,葵花6.9吨;蔬菜种植面积300亩,产量1000吨,主要品种有秋黄瓜、西红柿、豆角、羊角葱等,其中秋黄瓜500吨,西红柿30吨,羊角葱100吨,豆角100吨。

史庄乡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4175头,年末存栏1875头;羊饲养量20252只,年末存栏11642只;家禽饲养量12600羽,上市家禽4850羽。2011年,生产肉类900吨,其中猪肉345吨,牛肉286吨,羊肉86吨;禽蛋10吨,鲜奶15吨;畜牧业总产值1747万元。 截至2011年末,史庄乡森林面积5万亩,有林地面积5万亩,其中防护林4.2万亩,经济林0.6万亩,农民住宅四旁树木10万株,林木覆盖率25%,活立木蓄积量5万立方米。2011年,水果种植面积400亩,产量400吨,主要品种有苹果、仁用杏,其中富士苹果10吨。2011年,大型农业机械15台(辆)。

工业

2011年,史庄乡工业总产值达到0.02亿元,比上年增长0.5%;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6.7%。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史庄乡有小学1所,在校生166人,专任教师11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九年制学校1所,在校生358人,专任教师55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科学技术

2011年末,史庄乡有各类科技人才77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15人,经营管理人才3人,技能人才5人,农村实用人才54人。

文体事业

2011年末,史庄乡有文化站1个,农家书屋12个。文化行业从业人员12人。2011年末,有广播喇叭90只,通响率100%。广播综合覆盖率90%,有中央、省、市、县等电视台50多个电视频道在本地落户,电视综合覆盖率78.2%。 2011年末,史庄乡有100%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12%。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史庄乡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3个,其中卫生院1所;病床57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7.44张。专业卫生人员17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22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0.7万人次,出院病人563人次。2011年,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7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1%。

社会保障

2011年,史庄乡有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565户,人数731人,支出100.3万元,比上年增长2.97%,月人均114元,比上年增长0.85%;农村五保集中供养10人,支出1.5万元;农村五保分散供养174人,支出20.9万元,比上年增长2.97%;农村医疗救助89人次,共支出14.94万元,比上年增长6.6%。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