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中国的艺术浪潮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史前中国的艺术浪潮》,副标题:庙底沟文化彩陶研究,王仁湘 著,出版社: 文物出版社。
书籍是用文字、图画和其他符号,在一定材料上记录各种知识,清楚地表达思想[1],并且制装成卷册的著作物,为传播各种知识和思想,积累人类文化[2]的重要工具。
内容简介
《史前中国的艺术浪潮:庙底沟文化彩陶研究》系统收集整理了中国新石器时代庙底沟文化彩陶;探讨了彩陶八大艺术原理;构建了彩陶纹饰分类体系,明确了“大鱼纹”分类系统;研究了彩陶的象征意义;由庙底沟文化彩陶的大范围传播,探讨了远古文化认同与文化一统化进程。 《史前中国的艺术浪潮:庙底沟文化彩陶研究》是一部艺术考古专著,可供考古、文物、文物鉴赏、艺术工作者阅读。
作者介绍
王仁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关注研究中国彩陶30年,发表彩陶研究论文20余篇。
彩陶研究的主要成果为:辨识地纹彩陶;确认旋纹彩陶的大量存在;
构建庙底沟文化彩陶“大鱼纹”分类系统;论证彩陶的象征意义。
目录
绪言
第一章 发现
一 关于仰韶文化
二 关于庙底沟文化
三 彩陶发现:河南西部地区
1.渑池仰韶村遗址
2.陕县庙底沟遗址
3.汝州洪山庙遗址
4.济源长泉遗址
5.新安槐林遗址
6.灵宝西坡遗址
7.灵宝北阳平遗址
四 彩陶发现:山西南部地区
1.夏县西阴村遗址
2.河津固镇遗址
3.洪洞耿壁遗址
4.汾阳段家庄遗址
5.翼城北橄遗址
6.侯马乔山底遗址
7.芮城西王村遗址
8.垣曲小赵遗址
五 彩陶发现:陕西地区
1.华县泉护村遗址
2.宝鸡福临堡遗址
3.扶风案板遗址
4.华阴西关堡遗址
5.西乡何家湾遗址
6.华阴南城子遗址
7.陇县原子头遗址
8.铜川李家沟遗址
9.岐山王家咀遗址
10.西安南殿村遗址
六 彩陶发现:甘肃东部地区
1.天水师赵村遗址
2.秦安大地湾遗址
七 彩陶发现:同期外围文化分布区
1.河南郑州大河村遗址
2.河南淅川下王岗遗址
3.湖北郧县大寺遗址
4.湖北枣阳雕龙碑遗址
5.青海民和胡李家遗址
6.青海民和阳洼坡遗址
7.江苏邳县大墩子遗址
8.山东兖州王因遗址
9.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
10.内蒙古清水河及邻近区域诸遗址
八 彩陶研究:考古学阐释
1.第一阶段:20世纪20~40年代
2.第二阶段:20世纪50~60年代
3.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后
第二章 艺术特征
一 彩陶一般特征
1.器类选择
2.色彩配合
3.图案元素
二 彩陶艺术形式
1.基本形式原则:连续
2.对比
3.平衡与对称
4.律动
5.变化
6.纹饰的方向
7.衬托:地纹手法
三 纹饰绘法举例
1.双瓣花瓣纹绘法
2.花瓣纹绘法
3.叶片纹与圆形组合绘法
4.双旋纹组合绘法
5.菱形纹组合绘法
6.鱼纹绘法
第三章 纹饰分类系统
一 象生纹饰
1.鸟纹
2.蟾蜍纹
3.鱼纹
4.眼目纹
5.人形纹
二 直线形几何纹饰
1.宽带纹
2.网格纹
三 多边形与三角形几何纹饰
1.三角形纹
2.菱形纹
3.四边形纹
四 圆弧形几何纹饰
1.连弧纹
2.“西阴纹”
3.叶片纹
4.花瓣纹:双瓣和三瓣
5.花瓣纹:四瓣与多瓣
6.圆圈纹
7.单旋纹
8.双旋纹
第四章 传承与扩散:一次艺术浪潮
一 源头:来自半坡文化的传统
二 扩散:传承与流变
1.东向:黄河下游地区
2.西向:黄河上游地区
3.北向:塞外地区
4.南向:大江南北
5.西南向:横断山区及邻近地区
三 彩陶艺术浪潮
1.彩陶的播散
2.彩陶艺术的延伸
第五章 纹饰意象
一 认同:彩陶的传承背景
二 象形:观物取象
1.游鱼
2.飞鸟
3.行蟾
4.悬璧
5.杖戊
三 变形:“得意忘象”
1.鱼纹:无体的鱼头
2.鱼纹:无头的鱼体
3.鱼纹:无目之鱼
4.鱼纹:圆目与偏目之鱼
5.旋纹:旋目之神
四 意符:无象之象
1.纹饰的简化
2.无形之象
3.形离神存
4.大象无形:纹饰的拆解与重组
第六章 简短的结论:彩陶的魅力
参考文献
后记
图版
参考文献
- ↑ 人类的思想家有哪些——世界十大思想家排名,传统文化杂谈,2019-11-15
- ↑ 人类文化的三种范畴,道客巴巴,2014-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