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台湾赛马

台湾赛马
图片来自ettoday

台湾赛马举办于日治时代,当时称为“竞马”。昭和3年(1928年)起,每年依序在台北新竹台中嘉义台南高雄屏东举办,每地2至3场,多为春季、秋季各1场,每场2至6天不等。

目录

历史

黎明期

大正4年(1915年)11月,在台北江濒街埋立地举办为期1周的赛马会,此为台湾赛马之始。而正式的赛马则从昭和3年(1928年)开始,台北武德会马术部在台北圆山运动场(中山足球场)举行赛马,此为台湾马券赛马之嚆矢。昭和4年(1929年)至昭和6年(1931年),各地的团体也开始自行主办赛马。此时期的中奖马券,需在指定的商店换取奖品而非现金。

台湾竞马协会时代

昭和6年(1931年),台北马事协会、台中产马会、嘉义产马会、台南爱马会、高雄产马会、屏东爱马会,共同组织“台湾竞马协会”,制定“台湾竞马协会规约”、“竞马施行规程”,确立共通的规范。规约的要点是春・秋两季赛马、竞赛内容、马体检查、裁判、奖金等细目。中奖的马券,需在指定的商店换取奖品而非现金,额度最高以入场券10倍价值为限。昭和7年(1932年),台北春季赛马除原来的单胜式马券,再加上复胜式马券的贩卖。此时期的赛马,各竞马场在春秋两季各办4日(共2周、各六日举办),春季在2月~5月、秋季在9月~12月举行。

台湾竞马令时代

台湾总督府于昭和13年(1938年)5月14日公布《台湾竞马令》,同年7月28日实施,使台湾赛马有明确的法规可遵循,也更改部分竞马规则的规定。在《台湾竞马令》施行后,全台湾毎个月除了8月以外都有赛马,春季在3月至7月、秋季在9月至翌年2月。《台湾竞马令施行规则》亦规定了竞马场的设施标准,需有周长1,600公尺以上、宽30公尺以上的马场。为符合此标准,台湾各地开始兴建新的竞马场。此时期的中奖马券,是换取现金而非奖品,上限仍维持10倍。也维持未成年・赛马相关者禁止购买马券等规定。

1944年赛马结束

昭和16年(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昭和18年(1943年),为了奖励马产,调降马券税。根据《台湾日日新报》、《台湾日报》(原名《台南新报》),台湾各地的竞马场在昭和18年的春・秋两季仍举办了各7日间的赛马。台湾的赛马举办到昭和19年(1944年)2月为止。

战后

韩国瑜当选高雄市长后,提起高雄发展赛马产业的构想。但是因为会涉及抵触“对动物不能有直接或间接赌博的搏斗或竞技行为”、“赌博是违法行为”等问题需要,而且不管怎样过程[† 1][† 2],都必须透过国家特许法令核准。

竞马场

File:Taichu keiba ad on 1939 magazine.jpg
台湾公论》杂志上的台中竞马广告。

起初竞马场大多设在公园空地、运动场或陆军练兵场,后来皆改在新设立的常设竞马场举行。台北曾先后于圆山运动场(中山足球场)、练兵场(青年公园)、川端竞马场(同安街附近的河堤公园)、北投竞马场(政治作战学校)举行赛马。新竹的常设竞马场初设在赤土崎,后迁至香山。其他各地的常设竞马场设于大肚山(台中)、堀川町(嘉义)、桶盘浅(台南)、前金(高雄)、六块厝(屏东)。昭和13年(1938年)“台湾竞马令”施行后,规定台湾的竞马场需拥有一周长1600公尺以上的马场。

台北竞马场

昭和3年(1928年),在台北市内的圆山运动场建设周长400公尺、宽13公尺的马场,举办台湾最初的正式赛马。昭和5年(1930年)春季,在圆山运动场以周长550公尺举行。昭和5年(1930年)秋季开始,借用陆军练兵场(现・青年公园)建设周长800公尺,之后扩大为1,000公尺的马场举行赛马。昭和9年(1934年),在新店溪北侧建设周长1,000公尺的常设竞马场举行赛马,此即川端竞马场(位在新店溪畔,横跨水道町川端町,所以也称作水道町竞马场或水道町川端竞马场)。

《台湾竞马令》实施后,台北州畜产会决定新建新的台北竞马场,并选定在北投庄嗄唠别 (现・国防大学政治作战学院)面积约67甲的土地。新的台北竞马场由台北州土木课设计,于昭和14年(1939年)4月动工,然而在建设期间,因基地地质较软而使工程花费了更多时间,而在竣工前还遇到了三次暴风雨,后来在昭和15年(1940年)10月26日举行落成式,附属建筑则是在同年11月26日才全部完工,新的跑道周长1,800公尺,宽30公尺<,虽为木造设施,但是马见所(看台)、投票所、厩舎等设施都设有遮雨棚,可在避免日晒雨淋的同时享受竞马之乐。台铁在竞马期间也会加开临时列车。

赛马的主办者在昭和3年(1928年)是台北武德会马术部、1930年(昭和5年)起是台北马事协会、昭和12年(1937年)起是台北州畜产组合连合、1941年的北投竞马是由台北州畜产会主办。

新竹竞马场

新竹市于昭和5年(1930年)秋季首次举办赛马,此次赛马及昭和6年(1931年)春季举办之赛马是在新竹森林公园()的运动场举行,设有周长450公尺的马场。昭和10年(1935年),在十八尖山麓的赤土崎建设周长1,000公尺、宽25公尺的常设竞马场(现在新竹高商校地[1])。之后,因赤土崎竞马场场地狭小而决定移转,于新竹州畜产会投资26万圆在在新竹郊外的香山庄建设当时台湾最大竞马场(位于现在的香山工业区),周长1,600公尺,宽30公尺,于1938年6月竣工,之后新竹的赛马皆在此竞马场举行[1][2]

赛马的主办者在昭和5-6年是新竹马事协会、昭和10年是新竹产马期成会、昭和11年起是新竹州畜产组合连合会。

台中竞马场

台中市于昭和4年(1929年)秋季首次举办赛马,在台中市内的步兵第三大队练兵场(台中市南区正义街附近,现为长春公园)建设了周长550公尺、宽15公尺的马场。昭和7年(1932年),练兵场的马场扩大为周长800公尺,地点是仍在练兵场,台中因长期皆借用练兵场举办赛马,是台湾最晚建设常设竞马场之地。

1936年,新的台中竞马场完工,其位于大肚山麓(现在的成功岭基地)。新设的台中竞马场周长1,600公尺。

嘉义竞马场

嘉义市于昭和4年(1929年)春季举办了首次赛马,在嘉义公园西侧的空地建设周长410公尺的马场。昭和5年(1930年)秋季,在堀川町(现在的嘉义市东区新开里及其周边)的常设竞马场落成,改至在此举行赛马。堀川町竞马场最初周长800公尺、昭和9年(1934年)扩大为周长1,000公尺。

昭和13年(1938年),因堀川町竞马场场地狭小而决定移转。当初预定移转至下路头八掌溪畔白鹭桥西侧(白鹭桥在现在的军辉桥西侧,现在的嘉义市东区安业里八掌溪畔),但是,最后改设在嘉义北方的后湖,现在嘉北车站东北方付近新设竞马场(现在的后湖工业区)[3]。新设的嘉义竞马场周长1600公尺。

台南竞马场

昭和4年(1929年),在台南运河旁的空地建设周长400公尺的马场,开办赛马。空地的赛马在春・秋两季举办,昭和6年(1931年)秋季起,借用练兵场建设周长800公尺的马场,举行赛马。昭和7年(1932年),在桶盘栈建设1周1,000公尺的常设竞马场。桶盘栈在日治时代称作汐见町、现在称作水交社

1939年7月购买了位于后甲约68甲的田地(现在的东光国小及其周边、台南纺织),以建设新的台南竞马场,并具有独特的三角形马跑道,周长为1,800公尺在1940年5月4日举行开场式,和位于北投的台北竞马场同样为具台湾最大周长的竞马场。

高雄竞马场

昭和6年(1931年)秋季,在高雄苓雅寮的海军航空基地内借地,建设周长800公尺的马场,是高雄赛马之嚆矢。苓雅寮海军基地的赛马仅办1年即终了,昭和7年(1932年)秋季起,在入船町的空地建设1周600公尺、之后扩大为800公尺的马场,举行赛马。昭和10年(1935年),在前金的大港埔开设周长800公尺、宽20公尺的常设竞马场。之后又在湾子内建设竞马场>。根据美国陆军1945年的地图,可以确认湾子内有楕圆形的竞马场[4]。新设的高雄竞马场周长1600公尺。

屏东竞马场

昭和4年(1929年)秋季,在屏东飞行场借地,建设周长600公尺的马场,是屏东赛马之嚆矢。昭和5年(1930年)春季,在屏东公园运动场建设周长400公尺的马场,举行赛马。公园运动场的马场属于暂时性设施,赛马仅办上述两回即终了,昭和5年(1930年)秋季,在六块厝开设常设竞马场。六块厝竞马场周长800公尺,之后渐次扩大,昭和9年(1934年)扩大为1000公尺、昭和10年(1935年)秋季已有1600公尺的马场。六块厝竞马场位在屏东飞行场和台铁的铁道线之间。

参考文献

  1. 1.0 1.1 新竹市文化局
  2. 台湾国立图书馆‘庶民生活史-消失的体育活动-赛马与相扑’ (PDF). [2017-02-09].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6-03-04). 
  3. taiwanairpower.org. [2017-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5). 
  4. 1945年高雄地图


引用错误:组名为“†”的<ref>标签存在,但没有找到相应的<references group="†"/>标签,或结尾的</ref>标签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