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台湾证券交易所」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台湾证券交易所(英语:Taiwan Stock Exchange,缩写:TWSE),简称台证所或证交所,为台湾证券集中交易市场(俗称“集中市场…”)
 
沿革与现况
 
(未顯示由 1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7 次修訂)
行 1: 行 1:
 台湾证券交易所(英语:Taiwan Stock Exchange,缩写:TWSE),简称台证所或证交所,为台湾证券集中交易市场(俗称“集中市场”)的经营机构,由台湾证券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持有,座落于台北101大楼内。其加权股价指数为自行编制的加权指数,被视为是台湾经济走向的主要指标之一。
+
[[File:台湾证券交易所.jpg|350px|缩略图|右|<big>台湾证券交易所现场</big>[http://i3.sinaimg.cn/edu/2014/0327/U3238P42DT20140327113518.jpg 原图链接][http://edu.sina.com.cn/l/2014-03-27/1135241287.shtml 来自 新浪网 的图片]]]
 +
 
 +
''' 台湾证券交易所''' (英语:Taiwan Stock Exchange,缩写:TWSE),简称台证所或证交所,为台湾证券集中交易市场(俗称“集中市场”)的经营机构,由台湾证券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持有,座落于台北101大楼内。其加权股价指数为自行编制的加权指数,被视为是[[ 台湾]] 经济走向的主要指标之一。
  
 
==沿革与现况==
 
==沿革与现况==
  
 现今位于台北101的台湾证券交易所总部,图为位于大楼一楼的会议室。
+
 现今位于[[ 台北101]] [[ 台湾]] 证券交易所总部,图为位于大楼一楼的会议室<ref>[https://new.qq.com/omn/20180314/20180314G003LY.html 漫谈台湾[[股票]]市场(1)],腾讯网, 2018-3-14 </ref>。
 +
 
 +
1972年至1999年间,台湾证券交易所总部所在的[[台北市]]中正区城中大楼。
 +
 
 +
1953年1月,[[中华民国政府]]为推行耕者有其田政策,发行土地实物债券,将台湾[[水泥]]、台湾纸业、台湾农林、台湾工矿等四大公营事业的公司股票搭配补偿给地主,做为收购土地的补偿代价。此项债券及股票连同[[政府]]前此发行的爱国公债,开始在市面流通,代客买卖证券的行号应运而生;惟因其交易处所过于分散,管理不易,市场积弊甚多。为能有效管理监督,当务之急在于设立一个集中的交易[[市场]],遂有筹备证券交易所之议。
 +
 
 +
1958年起,政府先后多次派员前往美国、日本等国考察、研究证券市场业务。1958年1月,政府延聘美籍专家来台考察,提供建议。1959年,政府订定十九点财经改革措施,倡导奖励投资,促进资本形成,并强调建立健全的[[资本市场]]以作为资本形成的重要途径。1959年3月,经济部成立“建立证券市场研究小组”。1959年9月,[[经济部]]建立证券市场研究小组提出具体方案。1960年4月14日,行政院会议确立证券交易所采用公司制,并开放民间金融业者投资。
 +
 
 +
1961年6月22日,证交所第一次发起人座谈会举行,商定公司资本额为新台币1千万元,并通过筹备委员会[[组织]]办法,推派[[台湾银行]]、[[交通银行]]、中央信托局、中华开发、台湾水泥、大同钢铁机械公司、远东纺织为证交所筹备委员会筹备委员。1961年7月6日,证交所筹备委员会正式成立,由台湾水泥为主任委员、台湾银行为副主任委员,并聘请袁则留为总干事,旋即展开认股工作、策划筹备等事宜。1961年10月23日,依法举行发起人会议,通过公司章程,选举董事和监察人。1961年10月底,举行第一届第一次董事监察人联席会议,选举出董监事、监察人、正副总经理等公司核心成员,台湾证券交易所遂告成立。1962年2月9日,台证所正式开业<ref>[http://www.xtmm.cn/201305/taiwanzhengquanjiaoyisuokaiye.html 历史上的1962年02月09日 台湾证券交易所开业],尘土历史网,2013-5-25</ref>。
 +
 
 +
台证所成立初期租用台北市中正区怀宁街“工矿大楼”作为办公与交易场所,1972年7月1日迁入同区延平南路[[台北市]]中山堂前“城中大楼”;但日后上市公司数目逐渐增加,尤其在1980年代后期[[上市公司]]数目激增之后,交易场所开始不敷使用,使得台证所被迫在台北市区各地分散办公。2005年台北101(台北国际金融大楼)完工后,台证所部分办公室迁入台北101的3楼、9至12楼,但仍保有原台北市南海路办公室。2008年2月,台证所与[[中华电信]]共同签署备忘录,台证所委由中华电信利用台北县板桥市(今新北市板桥区)原中华电信土地兴建新电脑中心。
 +
 
 +
台证所除了提供加权指数之外,2016年12月起与英国[[金融时报]]指数合作编制“台湾指数系列”,计有台湾50指数、台湾中型100指数、台湾资讯科技指数、台湾发达指数、台湾高[[股息]]指数等可供参考
  
1972年至1999年间,台湾证券 交易 所总部所在 台北市中正区城中大楼。
+
为了因应国际上金融 交易 市场 整合趋势 [[ 行政 院]]于2007年研议整合 证所 、台湾 期货交易所 、台湾 集中保管结算所 [[中华民国]]证券柜 台买卖 中心等 证券 期货周边单位成立“ 交易所 控股公司”。2008年7月1日 台证所与中华电信正式签约兴建新电脑中心 已于2010年正式落成启用 心预计将供 交易 所控股公司四家子公司共同使用。然而成立控股公司的规划 至今都没 实现
1953年1月 中华民国政府为推 耕者有其田 策,发行土地实物债券,将 湾水泥 、台湾 纸业 、台湾 农林 、台 湾工矿等四大公营事业的公司股票搭配补偿给地主,做为收购土地的补偿代价。此项债券及股票连同政府前此发行的爱国公债,开始在市面流通,代客 买卖证券 的行号应运而生;惟因其 交易 过于分散 管理不易 市场积弊甚多。为能有效管理监督 当务之急在于设立一个集 交易 市场 筹备证券交易所之议
 
  
1958年起,政府先后多次派员前往美国、日本等国考察、研究证券市场业务。1958年1月,政府延聘美籍专家来台考察,提供建议。1959年,政府订定十九点财经改革措施,倡导奖励投资,促进资本形成,并强调建立健全的资本市场以作为资本形成的重要途径。1959年3月,经济部成立“建立证券市场研究小组”。1959年9月,经济部建立证券市场研究小组提出具体方案。1960年4月14日,行政院会议确立证券交易所采用公司制,并开放民间金融业者投资。
+
==视频==
  
1961年6月22日,证交所第一次发起人座谈会举行,商定公司资本额为新台币1千万元,并通过筹备委员会组织办法,推派台湾银行、交通银行、中央信托局、中华开发、台湾水泥、大同钢铁机械公司、远东纺织为证交所筹备委员会筹备委员。1961年7月6日,证交所筹备委员会正式成立,由台湾水泥为主任委员、台湾银行为副主任委员,并聘请袁则留为总干事,旋即展开认股工作、策划筹备等事宜。1961年10月23日,依法举行发起人会议,通过公司章程,选举董事和监察人。1961年10月底,举行第一届第一次董事监察人联席会议,选举出董监事、监察人、正副总经理等公司核心成员, 台湾证券交易所 遂告成立。1962年2月9日,台证所正式开业。
+
===<center>  台湾证券交易所 相关视频</center>===
  
台证 所成立初期租用台北市中正区怀宁街“工矿大楼”作为办公与交易场所,1972年7月1日迁入同区延平南路台北市中山堂前“城中大楼”;但日后上市公司数目逐渐增加,尤其在1980年代后期上市公司数目激增之后, 交易 场所开始不敷使用,使得台证所被迫在台北市区各地分散办公。2005年台北101(台北国际金融大楼)完工后,台证所部分办公室迁入台北101的3楼、9至12楼,但仍保有原台北市南海路办公室。2008年2月,台证所与中华电信共同签署备忘录,台证 委由中华电信利用台北县板桥市(今新北市板桥区)原中华电信土地兴建新电脑中心。
+
<center>专访 交易所 董事长薛琦</center>
 +
<center>{{#iDisplay:7bRNPEVcRwd|560|390|qq}}</center>
  
台证所除了提供加权指数之外,2016年12月起与英国金融时报指数合作编制“台湾指数系列”,计有台湾50指数、台湾中型100指数、台湾资讯科技指数、台湾发达指数、台湾高股息指数等可供 参考
+
== 参考 文献==
  
  为了因应国际上金融交易市场的整合趋势,行政院于2007年研议整合台证所、台湾期货交易所、台湾集中保管结算所、中华民国证券柜台买卖中心等证券期货周边单位成立“交易所控股公司”。2008年7月1日,台证所与中华电信正式签约兴建新电脑中心,已于2010年正式落成启用,该中心预计将供交易所控股公司四家子公司共同使用。然而成立控股公司的规划,至今都没有实现。
+
[[Category:480 商業總論]]

於 2020年8月25日 (二) 17:58 的最新修訂

台灣證券交易所現場原圖鏈接來自 新浪網 的圖片

台灣證券交易所(英語:Taiwan Stock Exchange,縮寫:TWSE),簡稱台證所或證交所,為台灣證券集中交易市場(俗稱「集中市場」)的經營機構,由台灣證券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持有,座落於台北101大樓內。其加權股價指數為自行編制的加權指數,被視為是台灣經濟走向的主要指標之一。

沿革與現況

現今位於台北101台灣證券交易所總部,圖為位於大樓一樓的會議室[1]

1972年至1999年間,台灣證券交易所總部所在的台北市中正區城中大樓。

1953年1月,中華民國政府為推行耕者有其田政策,發行土地實物債券,將台灣水泥、台灣紙業、台灣農林、台灣工礦等四大公營事業的公司股票搭配補償給地主,做為收購土地的補償代價。此項債券及股票連同政府前此發行的愛國公債,開始在市面流通,代客買賣證券的行號應運而生;惟因其交易處所過於分散,管理不易,市場積弊甚多。為能有效管理監督,當務之急在於設立一個集中的交易市場,遂有籌備證券交易所之議。

1958年起,政府先後多次派員前往美國、日本等國考察、研究證券市場業務。1958年1月,政府延聘美籍專家來台考察,提供建議。1959年,政府訂定十九點財經改革措施,倡導獎勵投資,促進資本形成,並強調建立健全的資本市場以作為資本形成的重要途徑。1959年3月,經濟部成立「建立證券市場研究小組」。1959年9月,經濟部建立證券市場研究小組提出具體方案。1960年4月14日,行政院會議確立證券交易所採用公司制,並開放民間金融業者投資。

1961年6月22日,證交所第一次發起人座談會舉行,商定公司資本額為新台幣1千萬元,並通過籌備委員會組織辦法,推派台灣銀行交通銀行、中央信託局、中華開發、台灣水泥、大同鋼鐵機械公司、遠東紡織為證交所籌備委員會籌備委員。1961年7月6日,證交所籌備委員會正式成立,由台灣水泥為主任委員、台灣銀行為副主任委員,並聘請袁則留為總幹事,旋即展開認股工作、策劃籌備等事宜。1961年10月23日,依法舉行發起人會議,通過公司章程,選舉董事和監察人。1961年10月底,舉行第一屆第一次董事監察人聯席會議,選舉出董監事、監察人、正副總經理等公司核心成員,台灣證券交易所遂告成立。1962年2月9日,台證所正式開業[2]

台證所成立初期租用台北市中正區懷寧街「工礦大樓」作為辦公與交易場所,1972年7月1日遷入同區延平南路台北市中山堂前「城中大樓」;但日後上市公司數目逐漸增加,尤其在1980年代後期上市公司數目激增之後,交易場所開始不敷使用,使得台證所被迫在台北市區各地分散辦公。2005年台北101(台北國際金融大樓)完工後,台證所部分辦公室遷入台北101的3樓、9至12樓,但仍保有原台北市南海路辦公室。2008年2月,台證所與中華電信共同簽署備忘錄,台證所委由中華電信利用台北縣板橋市(今新北市板橋區)原中華電信土地興建新電腦中心。

台證所除了提供加權指數之外,2016年12月起與英國金融時報指數合作編制「台灣指數系列」,計有台灣50指數、台灣中型100指數、台灣資訊科技指數、台灣發達指數、台灣高股息指數等可供參考。

為了因應國際上金融交易市場的整合趨勢,行政院於2007年研議整合台證所、台灣期貨交易所、台灣集中保管結算所、中華民國證券櫃檯買賣中心等證券期貨周邊單位成立「交易所控股公司」。2008年7月1日,台證所與中華電信正式簽約興建新電腦中心,已於2010年正式落成啟用,該中心預計將供交易所控股公司四家子公司共同使用。然而成立控股公司的規劃,至今都沒有實現。

視頻

台灣證券交易所 相關視頻

專訪台灣證券交易所董事長薛琦

參考文獻

  1. 漫談台灣股票市場(1),騰訊網, 2018-3-14
  2. 歷史上的1962年02月09日 台灣證券交易所開業,塵土歷史網,2013-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