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蝙蝠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台灣蝙蝠草 |
蝠草(學名:Christia campanulata),為雙子葉植物綱 、豆科、蝙蝠草屬的一個植物種。灌木或亞灌木,生於海拔400-1 100米荒草坡地、路旁。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台灣蝙蝠草
拉丁學名: Christia campanulata
別稱: 蝴蝶豆木、蝴蝶草、飛機草、月見羅藟草
界: 植物界
門: 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綱: 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目: 薔薇目 Rosales
科: 豆科 Leguminosae
屬: 蝙蝠草屬 Christia
種: 台灣蝙蝠草
分布區域: 台灣
形態特徵
灌木或亞灌木,莖直立,單一,密被長硬毛或長柔毛。葉為羽狀三出複葉,稀為單小葉;托葉披針狀鑽形,長4毫米;葉柄長1.5-3厘米,密被褐色鈎狀毛;葉軸長8毫米;小葉近革質,頂生小葉長圓形或橢圓形,長5-8厘米,寬3-5厘米,側生小葉較頂生小葉小,長4-6厘米,寬2-2.5厘米,先端鈍,具細微小凸尖,基部楔形或稍偏斜,上面被灰色貼伏柔毛,下面毛較密,側脈每邊10-15條,斜展,直達葉緣處弧曲連接網脈明顯;小葉柄長2-4毫米。
總狀花序頂生或腋生,有時組成圓錐花序,長15-20厘米,密被銹色鈎狀毛;每節生1-2花,花梗長3毫米,密被銹色鈎狀柔毛;花萼鐘形,外面被灰黃色柔毛,內面近無毛,5裂至中部以下,裂片三角形,長4毫米,外面被灰黃色柔毛和緣毛,上部2裂片合生,萼筒長1.5-2毫米;花瓣等長或近等長,長4-6毫米,旗瓣闊圓形或倒卵形,翼瓣長圓形,龍骨瓣船形;雄蕊二體(9+1)。
莢果有莢節2-4,莢節橢圓形,長3毫米,寬2毫米,疏被短柔毛,稍具網紋,全部藏於宿存萼內。花、果期9-12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400-1100米的荒草坡地、路旁。
分布範圍
產於中國福建(漳平、寧洋)、廣西西南部、貴州西南部、雲南南部和台灣南部。緬甸、越南也有分布。
物種歸屬
早期的學者多將本種歸於狸尾豆屬(Uraria),近期的多歸入蝙蝠草屬。從本種的體態看,極似狸尾豆屬,但從花萼花後增大和莢果完全藏於宿存的萼內來看,似應放在蝙蝠草屬較為恰當。
本種既有狸尾豆屬的體態,又有蝙蝠草屬的特徵,表現出中間過渡類型,似可證明這兩屬的密切親緣關係。
植物用途
用途: 藥用:主治跌打損傷、支氣管炎、扁桃腺炎、肺結核、癰瘡腫毒、毒蛇咬傷、小兒驚風、月經不調。
視頻
參考文獻
- ↑ 稀有觀葉品種——飛機草」,陽台的果小姐, 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