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旻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召旻》是《诗经》的其中一篇。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三百篇》。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约成书于春秋时期,汉代传授《诗经》的有齐、鲁、韩、毛四家。东汉以后,齐、鲁、韩三家先后亡失,仅存《毛诗外传》。毛诗盛行于东汉以后,并流传至今。
“ |
旻天疾威,天笃降丧,瘨我饥馑,民卒流亡。 我居圉卒荒。 天降罪罟,蟊贼内讧,昏椓靡共,溃溃回遹。 实靖夷我邦。 皋皋訿訿,曾不知其玷。 兢兢业业,孔填不宁,我位孔贬。 如彼岁旱,草不溃茂,如彼栖苴。 我相此邦,无不溃止。 维昔之富不如时,维今之疚不如兹。 彼疏斯粺,胡不自替,职兄斯引。 池之竭矣,不云自频,泉之竭矣,不云自中。 溥斯害矣,职兄斯弘,不烖我躬。 昔先王受命,有如召公。 日辟国百里,今也日蹙国百里。 於乎哀哉,维今之人,不尚有旧。 |
” |
— 召旻 |
创作背景
周代的祖居之地周原宜于农业,“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绵瓜瓞》等诗篇都表明周是依靠农业而兴盛,农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周族在武王伐纣之后成为天下共主,家族宗法制度、土地、奴隶私有与贵族领主的统治成为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特征。
西周取代殷商,除了商纣暴虐无道,主要与其实行奴隶制经济制度有关。西周建立以后,为缓和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尖锐矛盾,缓和阶级斗争,变奴隶制为农奴制,正如王国维在《殷商制度论》中所言:“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殷周间的三大变革,自其表而言之,不过一家一姓之兴亡,与都邑之转移。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
西周较之殷商,由于经济制度的巨大变革,促使社会在精神文明方面产生飞跃性的进步,作为文学代表的《诗经》出现是时代进步的必然产物,而它反过来又促进了社会的文明进步[1]。
传承历史
据说春秋时期流传下来的诗有3000首之多,后来只剩下311首(其中有六首笙诗有目无诗)[2]。孔子编纂诗经之后,最早明确记录的传承人,是“孔门十哲”、七十二贤之一的子夏,他对诗的领悟力最强,所以由其传诗。
视频
召旻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诗经简介:古代中国的诗歌历史的发展源头,搜狐,2016-05-25
- ↑ 「诗经」诗词全集(305)首),诗词名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