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古息旧事(殷天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古息旧事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古息旧事中国当代作家殷天堂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古息旧事

古息国据考证是天下第一县,属地为信阳市管辖。古息国最有名的是息夫人,春秋时期陈国(今淮阳县)国君陈宣公的次女,后嫁与息候,楚文王为夺色,息国终为楚国所灭。史上“挂灯劝息侯”及“三年不语”的典故就出自息国。史上记载息妫因其容貌娇美,艳若桃花,时人称之为“桃花夫人”。这件事《左传》、《史记》等书中均有记载。听说信阳老家人正在筹拍大型历史剧《桃花夫人》,真为此高兴。关于“息夫人”的典故,还有清朝诗人邓汉仪《题息夫人庙》“楚宫慵扫黛眉新,只自无言对暮春,千古艰难唯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为佐证。

我老家息县包信镇最热闹的时候要数上元节,又称元宵节。故有“早十五、晚年下”之俗。上元节的时候,本提有多热闹了,大集镇放烟火,举行灯展,玩龙舞狮,偏僻村庄儿童提灯笼相聚玩耍,前后三天,往往玩至深夜还不散伙,日他奶奶的,那算是得发的娘哭半夜——得发死了。

过去,我老家人除了“有钱难买息县坡,一半大米一半馍”外,还习惯种红薯。红薯也是老百姓的救命粮。用大锅煳着吃,槎成红薯片儿煮着吃,用磨碾成红薯面做馍蒸着吃。庄稼人粮食金贵,家家挖有红薯窖,像个扁平的大坟墓,藏的红薯]能吃到来年春末夏初庄稼下来新麦时节。我小的时候,吃早饭时,几乎全村的人都端着红薯碗,蹲在路坝吃着、说着、笑着,有的时候因为话不投机还动手动脚,打打闹闹。有的还把红薯面拍成巴掌大的饼子贴在锅四周,蒸熟了用锅铲子抢下来,底面是黄噔噔的黄锅焦,俗称“老鳖靠河沿”。若是再蘸点秦椒和香椿拌小磨香油吃,哎咬流歪,日她(口头语)姐吧,真是舒坦的很呀。如果人群里谁个放个又细又长还带拐歪的响屁,娘吔,碰上又有人和着“巴勾”一声脆响。天爷,有那年轻的小伙子就端着碗跑远了,嘴里嚷着,这是那个熊货?真是浪八圈呀,真没有德性,业雄勒。

老家农村人都没有啥大能耐,就会打渣子,逢人就爱讲笑话,羊蛋的很。说鲤鱼说鯠鱼,不说牛只说吽,不说老鳖说王八。包信镇的俚语方言很怪,黑不叫黑,叫“歇”,天黑了称天歇了。曾有个笑话,我家来了姑父,旁人就喊,歇(黑)了(黑)歇了来个克(客),毛驴背上驼个鳖。在俺老家,姑父不亲,晚辈平辈谁都可以骂的。通常熟人见了面就说:“儿呀,来啦。”对方说:“去你个球吧,你真是个懈熊。”“你看那货是绝窝头。”姑父还嘴说:“就你枪蛋的狠。”“你又想来搞某鸟?找你老干娘(岳母)。这家呼不老实,得给他上点家伙,给点颜色看看。”说着说着,就把姑父摁倒在地上,摔了一怖愣子。

姑父既然来了,明早说啥也要燎锅底儿。当然我爹在杀鸡宰鱼的同时,也饶不了姑父。专拣重活让他干,让他到河湾里去摔砖坯子。摔砖坯子是个苦儿活,先是挖出细细的粘土,再下沟挑水和泥。泥用牛和好后(一头牵着牛鼻子,一头拽着牛尾巴,打着圈转),开始用坯铲一块块地摔,直到把粘泥揉和得细腻如油浆,个中没有豌豆粒大小的硬块,才可以摔砖坯子。坯斗子是用木料做的,分二连斗、三连斗、四连斗。做砖坯子的人就用双手挖泥,就地一滚粘些土灰渣子,举起来猛摔进木斗里,用手或棍麻利的刮平了,然后再端起来往地上扣,一排一排的码好,在大毒日头下,让风吹干。待砖坯子晾干了,再一层一层的码起垛,装窑烧成红砖头就算成了。若要青砖,待砖烧好了,用抽水机从窑顶往窑里灌水就是青砖了。

待到吃早饭的时候,烧酒弄来一大壶(桶),我爹通常把村里老少爷们都叫来,挨家挨户的叫,一家去一个代表,陪客人喝酒。去的人大都比我姑父晚一辈。有的跟姑父打招呼说:“夜壶,来啦。”姑父还没来得及还嘴,就听另一个说:“哎呦儿嘞,来啦。光棍葫芦,你这身上咋恁屌腥气呢?”姑父说:“说哩是鸭子毛。”这时生产队会计被邀请来了,老远就听他喊道:“干儿啊,一大早爹来看你了!”姑父却说:“龟孙,还不快跪下给爹磕头,爹好给儿压岁钱哩!”说着说着,人到齐了,开始喝酒。老家人还有个“早晨喝酒,偷着添饭”的习俗。

长辈坐上席,有走酒的习惯,就是互相敬酒,自己先把自己门前的杯子喝净,再倒满酒,给谁谁喝。当然都愿给长辈的,敬给上席。这样一来,姑父很快就喝醉了,不想喝了。有的就嚷嚷道:“打渣子吧,不喝能中。”“不喝不中,得把酒都倒进窟窿里。”没办法,姑父只得硬着头皮再喝。有人就嚼他:“撤吊蛋,搞煞子吗?姑父,谁不知道,你在小队里当小队长时,听说吽(牛)逼的很哩!”最后直喝得姑父站在半地里一群包头白菜和大青萝卜棵里学驴叫唤。

有一年冬天,田野里冷的结了冰,只有枯黄的豆叶在沟边溜达,冷冷的东北风吹得路沿的枯毛草呼呼地响,那次姑父醉酒躺在路沟子里冰渣子上睡着了,结果生生的冻掉了一个脚趾头。[1]

作者简介

中国文艺家和自然资源部作协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