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古城古韵故人情(箫陌)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古城古韵故人情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网

《古城古韵故人情》中国当代作家箫陌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古城古韵故人情

来周村,是一定要去古商业城的。周村人习惯把这条街叫大街,是周村古商业城的主要街道,也是周村最大、最古老的一条商业街。

走在古旧的青石板路上,会让你觉得仿佛穿行在历史之中,抚摸那古老的门楣,穿过青砖的小巷,触摸到繁华的过往。路边有忙碌的商铺,也有闲适的老人,或对弈,或闲聊,间或还会有一只慵懒的猫儿从幽深的巷子里走出,仿佛日子一直是如此,在光阴的忙碌与闲适的影儿里交汇着,然后幻化成一条岁月的河,载着人间百态,载着烟火人生。

大街始建于明永乐年间,明崇祯九年,初步奠定了大街的雏形。它南起丝市街、银子市街交口,北至朔易门,长约两华里,北极阁拦腰横跨中间,把大街分为南北两段,现状保留完好的的基本为南段。南北长度只有短短的两华里,却大到能容纳大江南北的春夏秋冬,大到能容下明清遗韵中的星移斗转。

周村没有河,或者说曾经一条河隐匿在季节深处,今天的我们已经难以寻找昔日的痕迹。但这并不妨碍地处山东中部的周村成为交通的要塞,华丽柔美的丝绸从此而过,泛着清幽光泽的瓷器依然从此而过。明末清初,周村作为商业名镇,与南方的佛山、景德镇、朱仙镇比肩,成为无水路相通的全国四大旱码头之一。清光绪三十,周村正式被清政府批准开辟为商埠,使得周村商业更加繁荣昌盛。清朝后期,章丘旧军孟家“八大祥号”先后移居来此,周边商贾云集,逐渐形成了布行杂货聚集的商贸中心。自此,大街商业的发展进入了鼎盛时期,曾经有这样的谚语:“大街不大,日进斗金”,我们耳熟能详的大染坊的故事也就是在此繁衍而来。

百年风雨,世事沧桑,而今,在那栉比林立的商铺中,南腔北调的叫卖声里,大街仿佛一位慈祥的老者,缓步而来,随手就是一阕词一首诗,平平仄仄里都是人生百味。细细品味,大街又像是一幅丹青妙笔,徐徐铺展,悄悄渲染着岁月流年里的平地春远。

博山的酥锅周村的烧饼,多年来一直是淄博佳肴小吃中的典范,特别是周村的烧饼,酥、香、薄、脆,是小孩儿家常常惦念的美食,虽然我已人到中年,但儿时的味儿一直在记忆深处回旋,寻找着适当的时日复苏

都说爱吃的人对美食有种独特的敏感,而我们也就是寻着味儿般走进了周村古商业城中烧饼博物馆,据说,这是我国第一座非遗地方小吃的“活态”博物馆呢。烧饼博物馆,古香古色,呈现出浓郁的清代建筑的风韵。进门,在一楼和地下一层的扶梯旁,百人吃百饼的巨幅颇为引人注目,百张性格年龄迥异的面庞咬着浓香酥脆的芝麻烧饼,满脸的笑容仿佛要从画面上流淌下来一般。此刻,我的心是温暖的,民以食为天,布衣百姓憧憬的就是在吃中得到满足与幸福。看着博物馆中的各种史料,仿佛看着烧饼这道小吃从街边的小摊走进百姓的家中,看着昔日的孩童样的自己小手中捏着圆圆的烧饼,是的,我的记忆我的童年,都是悄悄的复苏,在往事里伸展着腰肢。

在楼下一层的有着硕大的玻璃隔断,在隔断里,我们清晰的看着做烧饼的师傅若舞蹈一般的身姿,从和面,揉面,做饼,到烧饼进炉,整个过程若行云似流水,流畅的如同在历史这把七弦琴上弹奏着古老的乐章。不一会儿,烧饼出炉,我是第一次吃到热乎乎的手工烧饼,捧在手中如同捧着一轮金黄的月儿,那种芝麻的浓香还真是从未品尝过的呢。而且,这轮月儿还带着温度,带着一种让人温暖的安定与踏实。

[1]

作者简介

箫陌,生于清照故里百脉泉畔,自幼学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