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古原無語釋秋聲(姚國祿)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古原無語釋秋聲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古原無語釋秋聲》中國當代作家姚國祿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古原無語釋秋聲

——希拉穆仁草原散記

小時候,對大草原的最初印象是小學課本里《敕勒川》里的詩句「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這是我想象中的塞北草原風情:蒼涼,雄渾,古樸,荒蕪,風吹草動,牛羊遍野。後來又在各類資訊和影像資料里看到與古詩里描寫的不一樣的草原,尤其是草原上那純淨的藍天和大朵大朵的白雲,還有奔騰的駿馬,悠揚的馬頭琴聲,敖包里的情歌對唱,美麗的格桑花,飄香的馬奶酒,那達慕驚險刺激的賽馬節等等,使我對大草原充滿了無限的嚮往。世界這麼大,我要到草原去看看。

那是一個仲秋時節,在包頭文友的安排下,我們一行七人終於踏上了夢寐以求的藍天白雲的故鄉——希拉穆仁草原。且不說這裡的天有多藍,地有多闊,雲有多白,草有多綠,月有多圓,歌有多美,光想象中草原的美麗風光就已非常興奮了。大草原的影像一幕幕掠過我思維的熒屏,儘管還只是一些零星的碎片,但我堅信真實的草原一定會令我喜出望外。就像我熟悉的一首《草原詩》里寫道的「黃毯悄然換綠坪,古原無語釋秋聲。馬蹄踏得夕陽碎,臥唱敖包待月明。」每每想起, 那情,那景,那原,那草,那夕陽,那秋聲,人在途中,意念里早已濃墨重彩地勾勒出大草原的傳神畫面。美麗的希拉穆仁,我的草原我的夢影,這次零距離的親密接觸,當是我生命中的一個深情約會,我會愛上你的遼闊,你的深邃,你的神秘莫測,你的詩情畫意。

希拉穆仁草原在內蒙古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東南部,位於包頭市的偏西方向,離包頭大約有250多公里。希拉穆仁,蒙語意為「黃色的河」,距離呼和浩特向北100公里。因在希拉穆仁河邊有清代喇嘛廟「普會寺」而得名。「普會寺」為呼和浩特席力圖召六世活佛的避暑行宮,建於乾隆34年(1769年),行宮雕樑畫棟,蔚為壯觀。在人煙稀少的大草原,能建有如此氣派的行宮,說明大草原還是有它不同尋常的魅力,它向人們昭示的是神聖的宗教的力量,是蒙古人民心中堅不可摧的信念。

希拉穆仁草原屬於典型的高原草場,地形以低山、丘陵為主,植被相對比較稀疏,遠看綠草如茵,走近看到的卻是斑斑點點裸露的地表,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樣草叢茂密,牛羊成群。我們一行從包頭市九原區出發,路上走了三個多小時,抵達草原的時候已近中午,放眼望去,天地蒼茫,空中偶有小鳥飛過,空曠的草原,在秋風的吹拂下,原上青青的草甸偶爾顯出蒼黃的顏色,但大部分草地上還是泛着茸茸的綠色,一片片的馬蘭花很不規則地生長在草叢中,顯示出頑強的生命力。剛剛進入草原的邊緣,一塊巨大的標示牌上顯示的是這裡屬於包頭市達茂旗希拉穆仁鎮,我不知道草原牧區的鄉村是怎樣劃分的,但我遠遠看到那散布在草原上成片成片的蒙古包,我知道這裡就是真正的大草原了,只是覺得希拉穆仁草原的草色遠遠沒有我想象的那麼美好,因為這裡的草甸是生長在乾旱半乾旱的土地上,一年四季降水量偏少,水源奇缺,屬於乾旱少雨的溫帶大陸性氣候,風吹草低的壯觀場面是難以見到的,真是看景不如聽景,總覺得《敕勒川》里的詩句是一個錯覺。我們沿着通往草原的柏油路前行,一路上看到最多的田野里還沒有收割的玉米、小麥,油菜籽,還有大片大片的向日葵,路邊間或有幾個放羊的牧人。在大草原的邊緣,我們把越野車停在路邊,問了一個放羊的老人,那個老牧人看上去十分的憨厚,還讓我們隨便品嘗成熟的葵花。走在草原的邊緣,我們下了車,稍作片刻的休息,抬眼遙望四野,天空晴朗, 草原上有絲絲的涼風吹過。雜草叢生的地面上,牛羊不多,偶爾看到一些馬匹,好像還都在木樁里圈着。牛群稀稀落落,漫無邊際的在草原上走,只顧低着頭啃草。在草原,最直觀的感覺就是天空像一口倒扣的大鍋,湛藍湛藍的,天上飄着大朵大朵的白雲,像一個個巨大的棉花團,低低的在空中飛舞,似乎觸手可及,多麼迷人的草原畫面,真是一川草色青裊裊,原上無處不飛花。 在當地牧民的引導下,我們把越野車開到一個較大的蒙古包群旁邊,這裡是希拉穆仁草原牧區的一個接待場所,迎接我們的是一個叫娜仁花的蒙族婦女,她手裡拿着一沓名片,一張一張的向我們散發,不耐其煩地介紹着她們的特色餐飲和住宿條件,以及遊樂項目,有騎馬,有草原跑車,有大風箏,還有各種野菜和醇香的馬奶酒。娜仁花告訴我們,在這裡吃飯,她可以給我們當嚮導,草原的中心還有一條美麗的小河,河水一直流淌,清波蕩漾,如果想玩耍,還可以到草原上溜溜馬,開開跑車,放放風箏,一切都可以自行安排。看她那真誠的樣子,我們相信她的話是值得信賴的。

娜仁花家有幾十間蒙古包,門口還停有幾輛嶄新的小汽車,門前的一大片空地,是一個停車場 。蒙古包的旁邊,還圈養了十幾匹膘肥體壯的高頭大馬,遠處還有一些零散的羊群。最讓我們感興趣的是她家的蒙古包前種了好多蔬菜,雖然我們都叫不上名字,但在草原上看到牧民們自己種植的蔬菜,感到好奇。蔬菜都是用柵欄圍着,柵欄的兩邊生長着好多的格桑花,看上去非常的漂亮,那些格桑花,是草原上最美麗的花,生命力旺盛且不畏嚴寒,花瓣很美,顏色各異,在秋天的草原上顯得格外的鮮艷。 中午時分,我們在蒙古包的一個大炕上,盡情地品嘗着各種蒙古特色的美味佳肴,大碗喝着馬奶酒,大塊咀嚼着手扒羊肉,服務人員不停地給我們添着奶茶,向我們介紹着草原上淳樸的民風,還有那達慕節上壯觀驚險的賽馬場面。雖然我們沒有親自參加,但我們也似乎感受到賽馬場上那濃烈的氣氛,心裡還是在暗暗敬佩這個熱情好客,能歌善舞的民族,他們馬上打天下,盛世享天平的威武不屈精神感動着我們。

從蒙古包里走出來,我們一行一直向西往草原的深處走去,草原地形高低起伏,一條粗糙的土路延伸到很遠很遠的地方,我們走在土路上,滿心歡喜地尋找着草原上那條美麗的小河,許是前幾天剛剛下過一場小雨的緣故吧,原上低洼地草叢裡水跡斑斑,草地上有一些叫不上名字的青草,一簇簇兀立在那裡,根扎的很深,我們試着想拔掉它,可是非常的困難。我們在草原上找遍了好多地方,也沒有看見那條美麗的小河,只是在離蒙古包很遠的地方,看到一個乾涸的溝渠,而且還是人工開挖的,溝邊堆滿了砂礫和黃土,這溝渠可能是牧民用來儲水的地方,只是在這乾旱半乾旱的草原上,土地沙漠化嚴重,年降水量只有200多毫米,儲水幾乎是不可能的。在草原上,我們一撥人各自選擇路線,漫無邊際的行走。秋日的草原,天高氣爽,四野遼闊,藍天白雲在草原的襯托下,更顯出它的雄渾、壯闊,因為這裡沒有工業污染,遠離塵囂,大地純淨得就像過濾一樣,這裡真是一片難得的淨土。我們之所以喜歡大草原,看中的也是它的原始古樸。

在草原上,我們快樂地行走着,不斷尋找新的發現。我們知道,秋天是一個豐收的季節,草原上偶爾還能聽到抑揚頓挫的牧歌。這時節,他們除了精心組織好那達慕節,還有一些零零星星的莊稼需要收割。這裡的牧民也會在長滿砂礫的土地上種植向日葵、油菜籽、小麥、玉米等農作物,而秋天正是小麥、油菜籽、向日葵收穫的季節,他們也會在秋天忙碌,放牧牛羊,收穫莊稼。這裡與黃河以南地區有所區別的是,牧區的莊稼成熟的季節是在秋天,而我們在夏天早已把小麥、油菜籽收割完畢,這也是這裡的地形和氣候所決定的,塞北不同於黃河以南地區,這裡屬於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季乾燥寒冷,植物生長期短,所以,好多農作物都在秋天成熟,也是一種正常現象,實不足為奇。

在草原上,其實,我最想聽到的是牧民演奏的馬頭琴聲,想親手摸一摸那拙樸的馬頭琴,感受那清麗柔曼的樂曲,或者騎上馬在草原上溜一圈,只是我們沒有趕上那達慕節,當然也就聽不到那悠揚的琴聲了,也感受不到那敖包相會的浪漫,敬獻哈達的熱情,篝火晚會的喧鬧,看不到夜晚滿天純淨的星斗,這也許只是希拉穆仁草原之行一個小小的遺憾了。

從草原回到蒙古包,我們問娜仁花怎麼沒有看到那條美麗的小河,她詭秘一笑,對我們說,那低洼有水的地方不就是一條小河嗎,原來如此,她所說的小河也許根本就不存在,她只不過給我們一個美麗的幻想罷了,但我們還是沒有責怪她的意思,她的一個美麗謊言,倒是讓我們領略到不少草原上的奇異風光,這也是很值得的!

曾幾何時,我曾在內蒙古《草原之聲》雜誌上發過一首叫《草原放歌》的歌詞:「走過美麗的草原,走不出碧草青青的牧場。走過奶香的土地,走不出歌舞流淌的故鄉。草原美酒千杯不醉,牧場飄來奶油茶香。那達慕的歌聲多麼迷人,馬頭琴的和弦響徹四方。駿馬奔馳在遼闊的草原,飄香的土地上啊遍地牛羊。走過多情的牧野,走不出蒙古包放飛的夢想。走過綠色的草地,走不出賽馬節狂歡的疆場。草原哈達熱情奔放,牧場神鷹自由飛翔。希拉穆仁的藍天多麼迷人,草原上的白雲飄向遠方。牧民眷戀着美麗的草原,多情的土地上啊幸福蕩漾。」如果說這些還都是在我還沒有到希拉穆仁草原之前虛擬的草原風情,這次到了真實的希拉穆仁,與我想象的詩情畫意的草原是如此的步調一致,看來我的想象還是合理的。草原勝景,盡在美好的想往之中。

希拉穆仁草原的秋天,說不上是一年之中最美的[季節]],但也算是旅遊的旺季,去草原旅遊的人還是很多。雖然已進入秋令時節,但原上仍泛着綠色,大地依舊透出蓬勃的生機,草原的藍天白雲,草原的美麗歌聲,草原的曠達渺遠,草原的旖旎風光,草原人的熱情好客,都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美麗的希拉穆仁草原,真是一片多情的土地! [1]

作者簡介

姚國祿,男。媒體人,以文字書寫心靈。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