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去汪老家串门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去汪老家串门》是中国当代著名女作家王安忆的短篇作品。

作品欣赏

去高邮,地图上少有的几行景点内,有汪曾祺故居,但只有巷名,不知在哪条街上。问收拾客房的女孩知不知道,回答知道,是在某路上,并且说到那里只需问汪曾祺故居就成。于是出得门,先拦截一辆出租车,回说那街巷曲折,出租车难以周转,转而拦三轮车。高邮的三轮车均电动装置,驾车者妇女老人皆有,是主要交通工具。第一位三轮车夫神情茫然,第二架正路过,折回头说他带我们去。上得车,乘风前往,车夫说乘他的车是乘对了,因他是汪曾祺家邻居,还与汪家的孩子同学,甚而至于同班。心下不免有些疑惑,但看他的年纪,确可做汪曾祺的侄辈,也确是熟门熟路。左拐右绕,从无数相连的巷道中穿行,终于停在一扇门前,门边有“汪曾祺故居”字样。门窗闭着,正以为不开馆,左右邻舍却有人出来,告诉说家里有人。那车夫抬手在窗上一劲地拍,并叫喊:有人来了!一时,门开了,邻舍们便说:可不是在家!

门内拥簇着沙发,茶几,书柜,矮橱,一对夫妇,年在七十上下,让座与斟茶,原来是汪老的妹妹和妹婿。汪家当年的宅院,历经动荡变迁,如今只余下这前后套的两间,背着一小块天井,天井里颇为奇迹地贴墙筑一道窄梯,梯顶上搭一间阁楼,悬着,住汪老的一位兄弟。汪家人戏称是“皮凤三楦房子”——汪曾祺的小说名。所以,这里不仅是汪曾祺故居,也是今居,生活着汪老的亲人。壁上有四幅汪老作的花卉,是自家人的自娱自乐。那妹婿,人称金老师,一名中医,形状与风格都像汪老小说《落魄》里在大后方昆明开扬州馆子的扬州人,虽然开饭馆,却没有道中人的习气,像个“票友”。当然,金老师是好命人,未曾离乡,未曾弃业,现今退休,优游于汪曾祺故居的操持。凡来访者,都需留下姓名,记于一本专用的册子,然后将名姓通报高邮市宣传部。这时,就又拿起电话,说是宣传部关照过的。

电话是打给一位陈老师,不多时,陈老师来了。陈老师名其昌,写过“汪曾祺和文游台”文章,人和文有一种朴直的贤雅,不愧是汪老的乡人。显然是这里的常客,进屋即坐,吃茶聊天,聊的不外是汪老家的短长。忽想起那三轮车夫,打听是否真是街坊邻居,说正是,又问索要了多少车资,实言报出数字,满座皆斥道:要多了!神情中的不满恰似对巷内顽劣小儿。

晚饭是宣传部长款待,部长姓张,名秋红,相貌十分端丽,而且态度娴静。她问道:昨日傍晚是否渡船去镇国寺?我说是呀!她笑道,昨日那时间她也在镇国寺,随游者说仿佛看见王安忆,不想今天在一起吃饭,真的有缘,错过了又来。这才叫串亲戚家呢,处处得主人的乡谊。

高邮尚未开发旅游,风物人情保持着淳朴。高邮湖一派古意,水面浩淼,夕阳下波光如丝。湖边泊了船只,脚夫们哼着号子,运的是新鲜芡实,浸了水,十分吃重。连接湖和运河的大桥上有恋人们流连,还有大人携了孩子,伏栏看桥下的浪涌。城内,训诂学始祖王氏父子的旧宅里开了书场,讲的是扬州评话《乾隆下江南》。明孟城驿的马厩空了,街巷里廓依稀可辨盛时气象。龙虬庄史前遗址静寂着,园边的稻田是不是几千年前的稻种繁衍?此时又熟透一季,绒扎扎的一片。田间有小庙,仅一步进退,香烛俱备,侧墙上写一对联:看看世界到处合资,望望人心都想发财。又像是祈福,又像是讥诮,倒有汪老看世界的眼风。文游台楼阁上有汪老的留墨:稼禾尽观。不是沧海尽观,亦不是天下尽观,而是“稼禾”。汪老眼睛里的景色终也脱不去人和人的生计,“稼禾”为万千生计之根本。 [1]

作者简介

王安忆,1954年3月6日出生于江苏南京,原籍福建同安,现居上海,中国当代著名女作家,文学家,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席、复旦大学教授。八十年代即已成名,其短篇小说《小鲍庄》被视为寻根派代表作。

1976年,发表散文处女作《向前进》。1986年,出版首部长篇小说《69届初中生》。1987年,调入上海市作家协会创作室从事专业创作。1996年,出版长篇小说《长恨歌》,后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2005年1月,短篇小说《发廊情话》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优秀短篇小说奖。2012年7月,长篇小说《天香》获第四届世界华文长篇小说奖“红楼梦奖”首奖。 2013年9月,获法兰西文学艺术骑士勋章。 2020年10月,发表长篇小说《一把刀,千个字》。[2]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