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原野菟丝子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原野菟丝子

中文名:原野菟丝子

学 名:Cuscuta campestris Yunck.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 纲:合瓣花亚纲

目:管状花目

科:旋花科

亚 科:菟丝子亚科

属:菟丝子属

亚 属:单柱亚属

种:原野菟丝子

命名者及年代:Yunck.,1932

原野菟丝子(学名:Cuscuta campestris Yunck.)是旋花科,菟丝子属一年生寄生草本植物,茎缠绕,表面光滑,初为黄绿色,后转黄色至橙色,表面密生小瘤状突起,粗糙,吸器棒状,由数列纵向细胞组成,无叶。花序侧生,每一花序有花,密集成球形花簇,近无总花序硬;花梗粗壮,苞片鳞片状,无小苞片,花萼杯状,近基部开裂,裂片顶端宽圆,花冠白色,短钟状,裂片宽三角形,雄蕊着生于花冠裂片弯缺处下方,与花冠裂片等长,花药卵圆形,花丝比花药长,鳞片很大,花柱柱头球形,荫果扁球形,成熟时不规则开裂,种子,褐色,卵形,9月至翌年1月开花结果。 原野菟丝子是一个广布种,分布于美洲、欧洲、非洲、亚洲、大洋洲和太平洋诸岛。可寄生豆科、苋属、旋花属、锦葵属、蓼属、藜属、番茄属等植物。 原野菟丝子收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第414种)。 [1]

原野菟丝子形态特征

原野菟丝子为一年生寄生草本,茎缠绕,表面光滑,初为黄绿色,后转黄色至橙色,直径0.5-0.8毫米;与寄主茎接触膨大部分的直径可达1毫米或更粗,表面密生小瘤状突起,粗糙,吸器棒状,由数列纵向细胞组成,顶端细胞膨大,无叶。 花序侧生,每一花序有花4-18朵(多数为6-13朵),密集成球形花簇,近无总花序硬;支花序梗长约2毫米,花梗粗壮,长约1毫米,苞片小,鳞片状,无小苞片,花萼杯状,长约1.5毫米,近基部开裂,裂片5,顶端宽圆,花冠白色,短钟状,长约2.5毫米,通常5裂,有时4裂,裂片宽三角形,长约l毫米,顶端尖或稍钝,向外反折,雄蕊着生于花冠裂片弯缺处下方,与花冠裂片等长,有时稍短或略长,花药卵圆形,花丝比花药长,鳞片很大,约与花冠管等长或更长,边缘具长毛,子房扁球形,花柱2,柱头球形,荫果扁球形,直径约3毫米,高约2毫米`,下半部为宿存花冠包围,成熟时不规则开裂,种子1-4,通常为3-4,褐色,卵形,花期和果期很长,从9月至翌年1月可陆续开花、结果。

原野菟丝子产地生境

原野菟丝子是一个广布种,分布于美洲欧洲非洲亚洲大洋洲太平洋诸岛。原野菟丝子喜高温湿润气候,对土壤要求不严,适应性较强。

原野菟丝子繁殖方法

原野菟丝子主要以种子繁殖,在自然条件下,种子萌发与寄主植物的生长具有同步节律性。当寄主进入生长季节时,原野菟丝子种子也开始萌发和寄生生长。在环境条件不适宜萌发时,种子休眠,在土壤中多年,仍有生活力。 原野菟丝子种子萌发后,长出细长的茎缠绕寄主,自种子萌发出土到缠绕上寄主约需3天。缠绕上寄主以后与寄主建立起寄生关系约需1周,此时下部即自干枯而与土壤分离,从长出新苗到现蕾需1个月以上,现蕾到开花约10天,自开花到果实成熟约需要20天左右。因此,原野菟丝子从出土到种子成熟约需80-90天。原野菟丝子从茎的下部逐渐向上现蕾、开花、结果、成熟,同一株原野菟丝子上的开花结果的时间不一致,早开花的种子已经成熟,迟开花的还在结实,结果时间很长,数量多,1株原野菟丝子能结数千粒种子。原野菟丝子也能进行营养繁殖,一般离体的活原野菟丝子茎再与寄主植物接触,仍能缠绕,长出吸器,再次与寄主植物建立寄生关系,吸收寄主的营养,继续迅速蔓生。

原野菟丝子物种危害

原野菟丝子是恶性寄生杂草,自身无根无叶,借特殊器官—吸盘吸取寄主植物的营养。原野菟丝子除寄生草木植物外,还能寄生藤本植物和木本植物。对禾本科植物如水稻、芦苇和百合科植物如葱也能寄生和危害。原野菟丝子不仅吸取栽培作物的汁液营养而使栽培植物营养消耗殆尽,且缠绕在作物的周围,造成大批植物的死亡。有关检疫规定:原野菟丝子属是中国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病、虫、杂草录》规定的二类检疫性杂草。应严格施行检疫。原野菟丝子属杂草种类繁多,对农作物的危害也极大。

原野菟丝子防治方法

严格检疫:防止原野菟丝子杂草种子、断茎等随苗木调运等传人新地区,加强检疫是重要的工作内容。在掌握菟丝子发生的地点、寄主类型以及可能传播的途径的前提下,加强对这些苗木的严格检验,研究有效的检疫器材、方法和程序,对提高检疫的精确性,具有重要意义。根据菟丝子种子的大小和混杂的作物种子大小,选用适当目的筛子,彻底筛出检疫对象,确保检疫工作顺利开展。 物理措施:低矮灌木、草坪上的菟丝子,可以在开花前进行人工铲除,收集人工铲除的原野菟丝子,经暴晒后深埋。春末夏初,常检查苗木和花卉,一旦发现菟丝子幼苗,及时拔除烧毁深埋。每年5-10月,结合修剪,剪除有菟丝子寄生的枝条,或将藤茎拔除干净。受害严重的地块,每年深翻,种子埋于3厘米以下不易出土萌发(也可采用封闭式除草剂进行防控)。春末夏初,发现原野菟丝子连同杂草及寄主受害部位一起消除并销毁,清除受害的萌蘖枝条和野生植物。 检验方法:对受检的植物、植物产品进行直接检验或过筛检验。直接检验,适用于新鲜苗木或带茎叶的干燥材料。按规定取代表性样品,用肉眼或借助放大镜检查植物茎、叶有无原野菟丝子缠绕或夹带。于干燥材料上发现原野菟丝子茎丝后,其种子有时会脱落,应注意检查检验材料底层之碎屑。过筛检验,适用于谷类作物的种子材料。检查材料大于原野菟丝子,可采用正筛法将原野菟丝子由筛下物分检出来,检查材料小于菟丝种子,可采用倒筛法将原野菟丝子由上筛层分检出来,检查材料与原野菟丝子种子大小相近的,可通过适当的比重法、滑动法、磁吸法分检之。

参考来源

  1. 原野菟丝子在中国的最新发现, 福建农学院学报,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