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原台南长老教中学校讲堂暨校长宿舍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原台南长老教中学校讲堂暨校长宿舍

中华民国台湾)文化资产

图片来自痞客邦

基本资料

等级    直辖市定古迹

公告日期  2002年6月25日

登录类别  日治建筑

地理位置  台南市东区林森路二段79号

原台南长老教中学校讲堂暨校长宿舍于民国九十一年(2002年)6月25日公告为台南市市定古迹[1],位于台南市东区。其创校历史可追溯至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9月21日创立的“长老教中学校”[2],可说是台湾第一所西式中学[3]。二次大战后,学校改名为私立长荣中学至今[2][4]

历史沿革

  • 1880年创立了今台南神学院前身的“府城大学”后,由于学生来源不定,故长老教会便规画成立中学来衔接[2]。1885年,“长老教中学校”成立于二老口的“旧楼医馆”(今台南启聪学校已拆毁的博爱堂附近[5]),首任校长为余饶理George Ede)牧师,最初仅有20名学生,且只招收男生[2]。然而因为校舍简陋破旧,所以校务一时中断,直到1894年才移往位于今天台南神学院校区内的新楼医馆[5]。1899年之后,该校校务由宋忠坚Duncan Ferguson)、巴克礼甘为霖等牧师代理到台湾日治时期的1901年,第二任校长费仁纯(F.R.Johnson)上任为止,而在这之后,该校使用汉文、日文与英文上课,并于1906年经台湾总督府立案改名为“长老教台南高等学校”[2]
  • 1914年第三任校长万荣华(Edward Band)上任,并为了校务发展打算迁校,新校址即今天所在地,为昔日台湾府城的东门城郊[2]。最初建有两栋传统木构架形式教室(今体育组与谘商中心[3]),在其北边有两栋宿舍,称为“东学寮”与“西学寮”(今光盐与友爱学舍[3]),而讲堂则位在教室南边[5]。而在1923年时,因万荣华校长希望与学生朝夕相处,而自费兴建宿舍(今校牧室)[3]。然而后来因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以及皇民化运动,包括万荣华校长在内的英籍牧师被迫离台[2],学校也于1935年时由日籍的加藤长太郎出任第四任校长,并在1939年获日本政府认可更名为“私立长荣中学校”[2]
  • 二次大战结束进入民国时期后,长老教会取回校务管理权,并改由台籍的赵天慈出任第五任校长,并改校名为“私立长荣中学”[2]

建筑特色

  • 讲堂建筑为两层楼高,东西北三面为红砖拱廊,南边的正面两旁有卫塔,其上有都铎式山墙,至于中央则突出,于一二楼有拱圈,并在二楼使用了绿釉花砖与绿釉花瓶等台湾传统建筑素材,另外在二楼屋檐与一二楼间的线脚则有利用砖材叠砌出的造型变化[5][2]。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东西北三面的拱廊之所以在一二楼的拱圈分别为不同造型,是因为当时有两位营造师傅争做工程,后来虽先让他们分别兴建东西学寮来比试技艺,但却不分上下,只好让他们分别做讲堂的一二楼的关系[3]。该建筑之后曾做为校史馆与音乐教室,现在是礼拜堂[3]
  • 校长宿舍有两层楼高,为西洋拱圈回廊建筑[2]。正面拱圈以中央二楼处较大,左右各有三个拱圈。该建筑屋顶上有一小烟囱,上面还有十字架装饰[2]

相关条目

外部连结

参考文献

  1. 原台南长老教中学校讲堂暨校长宿舍文化部文化资产局
  2.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王浩一. 黑瓦与老树. 台北市: 心灵工坊文化. 2010年8月: 244-250页. ISBN 978-986-80248-3-0. 
  3. 3.0 3.1 3.2 3.3 3.4 3.5 远流台湾馆. 台南历史深度旅游. 台北市: 远流出版社. 2003-02-01: 220-224页. ISBN 957-30880-4-5. 
  4. 原台南长老教中学校 (长老教中学),痞客邦,2019-07-01
  5. 5.0 5.1 5.2 5.3 傅朝卿. 台南市古迹与历史建筑总览. 台南市: 台湾建筑与文化资产出版社. 2001年11月: 198、199页. ISBN 957-3088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