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台南武德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重定向自原臺南武德殿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台南武德殿(图片来源)

台南武德殿(又称:原台南武德殿)位于台南市中西区,建于西元1936年(昭和11年),为直辖市定古迹。台南武德殿是台湾目前现存最大的武德殿建筑,也是当时由原台南州厅土木课营缮系所设计,不管是设计上与施工品质都比较高档,空间规划采日本传统社殿规制与风格,一楼为各种附属服务空间,二楼主体空间西面为武道场,东是剑道场,北突出作祭坛,完整保留住日式建筑的风格外观,建筑特色为整栋建筑是用钢筋混凝土模仿传统木构造做成的殿堂,,现在除了是台南忠义国小的礼堂以外,有时也还有剑道课程在此进行,继续延续崇尚武德的健身精神。[1]

历史沿革

西元1895年(明治28年)“大日本武德会”于京都创会,其目的在于推广武道,会员以警察为主。自1899年位于京都平安神宫西苑的演武场“大日本武德会本部武德殿”落成后,练习柔道与剑道使用的演武空间“武德殿”一词成为“武德会演武场”的通称。曾被纳入日本版图的台湾,其武道文化亦是由警察系统所引进,当时台湾各地开始兴建“武德殿”,做为当地警察进行武道练习、比赛的场地,直到国民政府来台,遗留在台的神社、日式佛寺陆续遭拆除或改建,但部分武德殿因延续做为警察训练设施,或被变更用途改为中山堂、社教馆、军公教福利中心,或被分配为公家宿舍等得以保留至今。[2]

日治时期的台南武德殿,设计者为台南州厅土木课营缮系。所在地为当时台南神社外苑之东北隅,紧接著台南孔子庙武德殿为日本宣扬其传统武道之场所,当时在台湾各大城镇均设有类似之设施,今天尚留存的除台南外尚有台中武德殿、彰化武德殿、高雄振武馆、旗山武德殿等,其中当以台南武德殿规模较大,建筑设计及施工品质均较高,当时在外苑除了武德殿外尚设有大弓道场。[3]

台南武德会演武场原设于大正公园(今汤德章纪念公园)东侧,两广会馆之北,即所谓第1代台南武德殿。第1代台南武德殿自兴建完成后,即作为台南武德会支部才迁移至新武德殿。原演武场则作为警察射击的靶场,及至日昭和12年(西元1937年)8月原在安平的台南史料馆迁移至此,并在11月1日开幕,乃将馆名改称“台南市历史馆”。日昭和20年(西元1945年)1月,历史馆部份资料移藏至赤崁楼,因此时处于二战末期,位今青年路与开山路之间的原历史馆遭遇空袭而严重毁损,西元1945年二战结束后,曾修护改作为台南市团管区司令部,迨至西元1983年重建成为台南市中区区公所,地址为台南市中区开山路1号。第2代台南武德殿自日昭和11年(西元1936年)2月动工,历经8个多月,同年10月初演武场及大弓场的主体建筑皆已竣工。由于台南武德殿与台南神社外苑同时落成,所以该次落成仪式格外受重视。西元1945年二战结束后,武德会在台湾的组织也随之瓦解。台南武德殿也脱离警察系统,成为校教育机构。西元1946年7月台南市政府成立台南市立中学(即今大成国中),并以日治时期的台南武德殿为校址。及至西元1953年8月台南市立中学因空间不敷使用,遂与南区仙草里的“逢甲国校”(即日治时期“台南市汐见国民学校”)对换校址,同时校名改称“台南市中区忠义国民学校”,至西元1968年8月1日校名更为“台南市中区忠义国民小学”,原台南武德殿成为该校礼堂至今。[4]

建筑特色

台南武德殿位于友爱街南侧忠义国小校区内,坐北朝南,以入口为中心,左右各面宽四开间,二层楼高,钢筋混凝土仿木构造,入母屋上突出破风形式成十字脊复合屋根,正脊脊吻为鸠尾,垂脊鬼瓦收头。入母屋破风开五个长方形窗,并有龟甲形悬鱼饰,上点缀以花形浮雕。空间规划采日本传统社殿规制与风格,一楼为各种附属服务空间,二楼主体空间西面为武道场,东是剑道场,北突出作祭坛。 主入口唐破风轩亭设于二楼,面南向国小操场由三方柱成一组支撑上方楣梁,承接顶部唐破风屋顶。整体建筑由基座、屋身、屋顶三个部分构成,地面一楼为基座,等距开方形窗,以利采光,表面洗石子处理为主,仿石造水平勾缝分割立面,质感厚重、沉稳,上承出挑阳台,形成二楼回廊,外墙大面积开口处理,上设固定窗,下为对开门,梁柱节点有以柳脚行为底之花形浮雕饰。 台湾在日治时期除了武德殿外,其他建筑甚少使用传统式样,台南武德殿是现存同类建筑中最特殊而且最具代表性的一座。[3]

参观资讯

周一至周五因配合忠义国小学生上课,只能参观外观。
周末08:00-18:00开放入内参观。

相关视频

[中西区]台南武德殿

外部连结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