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印象扇子拐(范治国)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印象扇子拐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网

《印象扇子拐》中国当代作家范治国的散文。

作品欣赏

印象扇子拐

窗外雷声隆隆,雨点也拼命地撞击着这个能被它接触到的世界。在远隔千里之外的地方,我的心竟也像这雨点儿,从飘忽的一丝云彩到凝成为一滴滴的雨粒,急切地扑向大地。莫可名状的思绪,仿佛又回到了久违的扇子拐。

对于扇子拐,我的记忆更多地停留在在那里度过的童年和少年时代。那个时间段的她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身处异乡的土地,夜深人静而思想空闲时,我会不时想起那方水土和她养育着的那方人。无论是用手信马由缰在纸面上书写,还是在键盘上敲击,“扇子拐”那熟悉的几个字,都会从心底里有一种热热的感觉,牵引着我回到那个世界。

又想起了那道堤,又想起了影像中的南头和北头,又想起了曾经的矶头湾,还有曾经的以及现在还留在那里的人们。又想起了她……

她,是湘北的一条小街。

她,是我的家乡。

她,是扇子拐。

从雪山来千里迢迢而来的长江,一路向东不停歇地奔向大海。在吞吐吸纳的征途上,她从湖北境内分出一条叫藕池河的支流,藕池河再由北向南分出了三条支流,一路蜿蜒向南最终汇入烟波浩渺的东洞庭湖。其中西边和中间两支互相裹挟着一路平行,不经意间,造就了一块密布沟汊湖渠的巨大的半岛型湖州:几面均为堤垸环绕,像一艘巨大的舰船停泊在长江边。船首是湖北省石首市的久合垸乡,南向与其接壤的是属于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的梅田湖镇。镇北修了条贯穿整个镇的渠道将镇子与久合垸乡分开,这条渠道最后又通过扇子拐的涵闸连通两条河流。镇南的北间堤(南县之北)由湖南益阳市的南县修筑―这是湖南岳阳地区与益阳地区的市界之一。

四面大堤环伺,围成了这个叫永固垸的垸子。扇子拐位于垸子的最南边,原名南华村,取南县华容交界之地之意而名。本与南县无区隔,因属不同县制,为了防洪及管理的需要,早年村南的大堤是从平地挖土堆高形成,凹下的部分就形成了一汪湖水,因此名为“挖压湖”,又名弯月湖。挖压湖早年自然天成,无人管理,颇有一番野趣。坊间还曾流传上头有将其开发成旅游区的想法,后因种种原因不了了之。

湖区就是湖区!

春天到来的时候,粼粼波光中突出一个个尖尖的小角,那是莲荷的嫩尖在张望。湖畔的垂柳沐浴在和煦的微风中,和着田边的金灿灿的油菜花儿形成了别样的风景。炎炎夏日里,清清的湖水边,荷影婆娑,红菱露角,偶尔会有几十斤的大草鱼地跃出水面。总有垂钓者或倚一方树木而立,或有渔者乡人拿一柄鱼叉,须臾间就有了一顿餐桌上的美食。秋风萧瑟的时候,大堤上一片金黄的衰草像给这里提前围上了准备已久的围巾,好抵御即将到来的寒潮鸿雁南飞之日,灰蒙蒙的水面和雾蒙蒙的天合为一体,充满鼻翼的是带着水气的泥土的芬芳。到得白雪皑皑之时,安静的湖面又给喜欢思考的游子们以一方静地,岂不妙哉!村里的很多地名也大都与湖有关联:清明湖、白鹤州、永吉湾、双剅口等等,这些都深深的印上了洞庭湖滨湖地区的记号。

弯月湖上的北间堤像一道山梁横在眼前,挡住了滚滚洪水的侵袭,护卫着整个南县县城。也给了下游的人们有了更快乐的理由。现在利用先进的卫星照片,可以非常清楚的看到挖压湖和北间堤紧密的互相依靠在一起!他们形成了扇子拐大半部分的轮廓。

社教渠——一条留有历史味道的大水渠,将扇子拐与邻村隔开——村子的东西面是藕池河的中西支流,这样扇子拐实在太象一个小岛了!

梅田湖是华容最西的一个镇,而华容又是岳阳最西的县域,岳阳之于湖南又是方位最北的一个地区。藕池河把这种区隔效应发挥到了极致!因为这种特殊的地缘关系也造就了特殊的扇子拐。

街在藕池河中支的堤上,名曰扇子拐,堤下的村子因街而得名。

现在所谓的街道总长大概不到二里地,且又分为两段,分别称为“北头”和“南头”。北头属岳阳华容,南头属益阳南县。鼎盛时期两头分别有粮管站、供销社、派出所、友谊商店、电影院、茶馆、铁匠铺等,大小差不多百家左右的商店和单位立在街上。

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这条特殊的街道:由于洪水经常泛滥,住在河堤上在安全上是最安全的选择。所以形成了清一色的茅草屋,依堤而建,连绵几百间茅草房形成的街确实十分壮观,那时南头和北头没有什么区别。八十年代进行裁弯取直的大堤改造工程,矶头湾没有了,茅草屋没有了,剩下的房屋或是被拆除,或是改成了砖木结构加地下室的小楼房,因此形成了一段长约五百米的空堤,间隔开了南北两头。堤高出地面二十几米,宽约十米。临堤而看,方圆几十里尽收眼底。垸子像一个盆地,垸外河道蜿蜒向南北两端延长,北到长江,南连洞庭湖。

从北头酒厂到南头友谊商店,扇子拐一头连着镇政府,一头连着南县县城。从北头出酒厂顺河堤往北,可以直达镇政府,当然一般的村民没有什么事是不会往那个方向走的。往南从南头友谊商店门口出来,转两个大弯就可以到南县县城。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陆路交通的缺乏和连通长江的便利条件,南头和北头分别建有轮船码头,扇子拐是作为一个物资集散地而存在的。大河边经常能见到远方来的轮船,运来这里所需的物资,把这里出产的土特产带到各地。洪水泛滥时期,在矶头湾有很多轮船停泊在一起,走在河边上,经常能看到船上人家的炊烟和狗的欢叫。夏夜里停电的时候,只有轮船上的人家里有蓄电池可以供电视机电源,水不大时就有很多人在河滩边享受水上人家的声影。

街因堤而建,也因堤而衰。

九十年代后,扇子拐大堤又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南头靠河一侧的供销社、茶馆、卫生院、旅馆、杂货店通通都拆除了,只剩下对面的一排房子面对大河。这样一来完全失去了它当初的热闹景象了。因周围一片空旷,房子建在堤上,方圆很远都能见到这一片像堡垒的建筑突兀的矗立在河边,似乎在守望着这段历史。随着长江上游水电站的建立,藕池河水越来越少,通航的时间已慢慢减少,河滩地区也淤积起来。渐渐的,河洲上出现了意大利杨树林,还有油菜花和芦苇什么的形成一道绿色的屏障连接到天际,大河泛洪的记忆已渐渐远去。

大概说来这里本是一个移民地,几百年前还是一片泽国,“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的景色里可能就有它的影子。扇子拐名称的得来与梅田湖的来历也差不多--这也成了湖湘文化得一个惯例:一湖、一水、 一地、一村, 往往有其典故所在,间中或真切、或笑谈,古今当同鉴,今昔为之神往:梅田湖名称的得来是相传清咸丰年间,藕池河缺口,支流漫演,留下洲土和湖泊。此时有一位姓严名梅田的渔民来此定居捕鱼为生。便有了梅田的说法,又因乃湖湘之地故名。扇子拐的说法大概是早年藕池缺口时扇子拐离长江口不远,接楚望湘,居于扇形冲积面的顶端,故有此名,后来取过的南华村名就更不意自明了。

云梦泽退却后,华容人和南边人逐渐成了这块土地的土著居民。北头的人讲华容话(来自湖北经过转化的语言)的比较多,自名华容人,南头的人讲南边话(益阳和长沙口音)就叫南边人了。话虽有不同,但各自基本都能听懂。兴致高时或是觉得一种语言不足以表达自己的意思的时候,每个人都能顺便讲出几句对方的方言。南边人和华容人平时到没有看得出什么,只是到了特定的时候就能总结出许多不同之处来:华容人的很多近代先祖都是从北方来的讲的是“官话”,比较文,南边人大多是由南迁往北方的,以“三忍四得”为做人的基本标准,活得辣!南边人吃年饭从大年三十凌晨吃到接近中午名曰“越吃越亮”,华容人呢最干脆,年三十中午吃年饭。吃罢年饭闹正月,南边人开始龙灯花鼓的每家每户巡游,华容人呢则舞起了北狮,双方都以扇子拐大堤为最终点和最重点。大戏和重头戏都得在堤上才显的,也因为住在堤上的人裤兜里票子殷实一些,也有兴致让玩龙舞狮者更尽心。

再后来,这里也迎来了因为各种原因从其他不同地方过来的人们:从北方来的湖北女人,从东西两边来的四川和安徽的男人,他们或朔江而上或顺江而下到了扇子拐。男人们通常在农忙时节来帮工,女人们有很多则选择留在了这里。

当“改革”“开放”“打工”等词汇遍地开花的时候,扇子拐的男人们和女人们开始了对外面世界的探索。留下的“386199”部队“驻守”的扇子拐已显得越来越落寞了,只有在逢年过节归家的游子心里和外漂泊已久决定不再远行人的心里,她会现显出别样的风情。

扇子拐作为一个典型的湖滨村庄,其实并没有什么值得大书特书为人称道的事件,相反她却比其他地方多了一份沉甸甸的历史。河堤俨然成了一个舞台,台上和台下的人们共同演出了这一出至悲剧集。

近现代史书记载:1943年3月1日,日机6架轰炸梅田湖镇的扇子拐,投弹40余枚,并用机枪轮番扫射,炸死和射死当地居民和国民党驻军官兵30余人,毁房300余间。3月9日,日机3架再次轰炸扇子拐,炸死居民及驻军官兵10余人,毁房200余间,全镇变成废墟--这也是历史上对扇子拐记载最多的纪录。

扇子拐由于地处湘北,她一度孤悬一角。现在,随着梅白公路和华南公路的相继建成通车,以及不远的将来的梅田湖大桥的建成,她将成为环洞庭湖交通网络重要一环,扇子拐必将结束交通闭塞的窘境,快速融入历史发展的快车道!

行文至此,我不禁有了一丝笑意…… [1]

作者简介

范治国,男,汉族,1977年出生,湖南华容人,现居深圳。笔名:山远风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