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卫国 - 中国先秦时期诸侯国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卫国 - 中国先秦时期诸侯国

卫国(约公元前1117年-公元前209年),周朝的姬姓诸侯国,首都朝歌(今河南鹤壁市),帝丘(今河南濮阳)。历史名人:商鞅。

第一代国君康叔封。立国前后共计907年,传41君,是众多姬姓诸侯国中最后灭亡的国家。先后建都于楚丘(今河南滑县)、帝丘(今河南濮阳)、野王(今河南焦作市沁阳)。卫武公时一度强盛,平王东迁时,曾出兵勤王平戎。

公元前254年,魏国囚杀卫怀君,继任卫君是魏国的女婿,因此卫国成了魏国的附庸国。

公元前241年秦取濮阳等地,之后秦国在此基础上设立东郡。

公元前239年,卫元君被迫迁往野王,卫国此时已名存实亡。

公元前209年,卫君角被秦二世废为庶人,卫国彻底灭亡。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卫侯国

外文名称; The Principality of Wey

简称; 卫国

所属洲; 亚洲

首都; 朝歌

主要城市; 朝歌、楚丘、帝丘、野王

政治体制; 君主制

国家领袖; 卫康叔

人口数量; 80 至 90 万

主要民族; 华夏族

存在时间; 公元前1115年-公元前209年

国姓; 姬姓卫氏

建国君主; 卫康叔

亡国君主; 卫君角

遗址; 卫国故城(今河南安阳市滑县)

名人; 商鞅、吴起、吕不韦等

历史;

概况

卫国,中国周朝诸侯国,姬姓,周武王弟康叔后裔。先后建都于朝歌、楚丘、帝丘、野王,辖地大致为今河南北部。周公平定殷商故土的叛乱后,封其同母少弟康叔于卫。金文中常见的康侯、康公都是指叔封及其子嗣。周初卫康叔遵守周公教诲,"启以商政,疆以周索",利用商人政治来贯彻周法,治理得很成功。卫国成为屏蕃周朝的重要支柱,康叔也被提拔到宗周王室任司寇。这样,卫国实际上就交由其子庸伯统治。周厉王之前,卫国的历史少见记述。周平王东迁时,卫武公曾出兵助周平戎。卫武公时一度强盛,为诸侯首领之一

东周时期后由于内乱频繁而衰弱,公元前660年被狄人所破,荒淫奢侈的卫懿公被狄人所杀,卫亦失国,仅剩五千遗民在宋国、郑国等国的资助下寄居于曹国(今山东定陶)卫国子民迁于曹(今山东定陶) 。

公元前659年迁都于楚丘(今河南滑县卫国故城遗址)。

卫成公元年(公元前629年),为避狄人再次侵扰,迁都于帝丘(今河南濮阳),经百年休养生息,经济始现繁荣。

卫文公时,国力恢复并于前635年,灭亡邢国。

春秋晚期,卫国孙氏、宁氏专权,君臣关系不和。在孙氏投晋、宁氏被灭之后,卫国又出现了卫庄公蒯聩与卫出公辄父子争国的事件,国力进一步削弱。

公元前372年,赵国攻取卫国73邑,卫国仅剩濮阳附近

公元前343年,魏废卫氏卫君改立卫灵公的别支后裔子南氏为卫君。

公元前254年,卫彻底沦为魏国的附庸。司马迁《史记·卫康叔世家》明确记载"怀君三十一年,朝魏,魏囚杀怀君。魏更立嗣君弟,是为元君。元君为魏婿,故魏立之。"元君虽为魏婿,但仍是姬姓后代,而非魏氏后裔,故卫是魏国的附庸,而不是魏的封君之地。

公元前252年,魏杀怀君改立女婿卫元君为卫君。

公元前241年,秦攻魏,把卫国原有的濮阳一带归入东郡,立姬姓后代卫君角为卫君,并将把他移到野王(今河南沁阳),卫又成了秦的附庸。

公元前209年,卫君角被秦二世废为庶人,卫国灭亡。卫国是周诸侯国中最后一个被秦灭亡的国家。

康叔立国

周公旦摄政时期,管叔、蔡叔作乱,而周公勘定内乱,命齐、鲁、燕诸侯平定夷狄之人,将原本管蔡监管的殷商之民迁到卫,立康叔封为伯,治理卫国。周公旦对这个弟弟十分的照顾与爱护,亲自写了康诰、酒诰、梓材等治国的条陈文章,交给康叔封,让他据此治理卫国之人。康诰称"命尔侯于东土",又云"孟侯,朕其弟,小子封",可知康叔封是卫侯。周成王执政后,以康叔封为司寇。

武公修德

史载吴延陵季子美康叔、武公之德,可见康叔封、卫武公二者都是治国之君,广受赞誉。

犬戎杀周幽王,卫侯和将兵往,佐周平戎,甚有功。于是,周平王命卫为公。卫侯和即是卫武公。

武公在位五十五年,时常自省,博采众谏,能与臣民共勉,颇有贤君之风。传说他九十五岁作诗以警惕自己"人亦有言,靡哲不愚,投我以桃,报之以李,温温恭人,维德之基"。

《国语·楚语》有相关记载:"昔卫武公年九十有五矣,犹箴儆于国曰:自卿以下至于师长士,苟在朝者,无谓我耄而舍我,必恭恪于朝,朝夕以交戒我"。于是作《懿戒》,更和《宾之初筵》,以诫嗜酒之风。 卫武公死后,卫国臣民感其德治,作诗《淇澳》歌颂:"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lei)僴兮,赫兮喧兮!充耳琇莹,会弁如星。瑟兮僴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诸子之争

卫宣公立公子朔为太子。周桓王二十年(鲁桓公十二年)十一月丙戌(前700年11月21日),卫宣公薨 ,太子朔立,是为卫惠公。左右公子怨恨卫惠公害死太子伋、公子寿。

惠公四年(前696年),左右公子作乱,赶走惠公,而立太子伋的弟弟公子黔牟为国君,史称卫君黔牟。

八年后,齐襄公帅诸侯伐卫,杀左右公子,让卫惠公归国,卫君黔牟奔周, 于是卫惠公怨恨周天子收容黔牟。

前675年,周王室五大夫作乱,被周王击败,卫惠公趁机联合南燕国发兵伐周,驱逐周惠王,而立惠王之弟王子颓为周王,史称子颓之乱。足见周王室的衰微

前669年,卫惠公薨,其子赤立,是为卫懿公。懿公喜好养鹤,甚至让鹤乘轩、做官,国人大为不平。

前660年,狄人攻卫,卫懿公要出兵的时候国人说,为什么不派鹤去打仗呢,鹤才是真正享有俸禄的啊。骄奢淫逸的懿公终于被狄人入侵杀害。"乘轩使鹤"正是说懿公。

文成之祸

文公初立,为了恢复康叔封、武公和的盛况,轻徭薄赋,时常自省。然而,这种情况并没有维持多久。晋国公子重耳为了避祸而流亡各国,卫文公十六年,重耳到了卫国,但是文公却对重耳无礼。如果公子重耳不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的话,那也不算什么。问题恰恰是,重耳回到了晋国,并开创了晋国的霸业。文公没有领教自己留下的祸事就死了,而继位的卫成公对于晋国出兵救宋,不肯借路,也不肯出兵相助,结果被自己的大夫元咺攻打,出逃楚国。

晋文公因为卫文公当年的无礼以及卫成公现今的不相助,搞定了宋国的事情后,发兵讨伐卫国,卫成公逃到陈,而元咺立瑕为国君。两年后,卫成公到周,请周天子帮忙让自己与晋文公修好。最后,卫成公回国,杀元咺,赶走了瑕。

始皇存国

始皇帝连六国都灭了,要彻底消灭小小的卫国不过是举手之劳的事情,但是终他一世,始终容许卫国的存在,不加以侵害。

由此可见:

第一,始皇帝是注意舆论影响的。

第二,他并不是一个无目的的暴君,不轻易感情用事。始皇帝相当重视文化建设,他要他的传之万世的帝国不是一群文盲统治的帝国,而是文化极度繁荣的文明国家。咸阳学宫的建设,是为了比拼战国极负盛名的齐国稷下学宫。而且在初期应该说他也给了那些博士们极大的言论自由。只是到后来实在容忍不了以淳于越为首的六国顽固派们的无礼攻击,他终于下了焚书令。

但焚书和坑儒不是一回事。坑儒这件事情,主要是由几个术士引起的。术士们老虎头上拔毛,当然没有什么好结果了。皇帝一气之下活埋了大约460个儒生术士。

第三,卫国长期附秦,等于是秦的属国,两国关系也一直不错,吕不韦、商鞅也都是卫国人,废卫没多大必要了。

尽管如此,卫国却成为生存时间最长的诸侯国之一,立国前后共计907年,传41君。康叔立国时,定都朝歌(今河南鹤壁市)。公元前629年,卫成公迁都帝丘(今河南濮阳市)时,占卜说可以在这里立国300年,后来帝丘果然成了卫国的福地,卫国人在此立国达388年。随后,卫元君十四年,卫国被秦国迁到野王县(今河南省沁阳县),又生存了几十年。在众多曾经声名赫赫的诸侯国纷纷被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卫国却奇迹般地躲过无数次灾难,生存到了秦国统一天下之后,到秦二世时才灭亡。很多人对此觉得难以理解,究其原因,人们认为这是因为卫国多贤才,就像"燕赵古来多慷慨悲歌之士"一样,"卫地自古多君子"。孔子周游列国14年,其中在卫国长达10年,也就是因为这里有很多和他性味相投的"君子"。吴王的弟弟季札曾经周游列国,以其远见卓识闻名天下,他在卫国得出的结论是"卫多君子,其国无患。"

卫国名人

子贡:(公元前520年- 公元前456年),复姓端木,名赐。今河南鹤壁市浚县人,儒商鼻祖,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

苟变:战国时期卫国名将。

商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今河南安阳市内黄县人,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

吴起:(公元前440年―公元前381年),战国初期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

吕不韦:(公元前292年―公元前235年),今河南濮阳人。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国丞相。

聂政:(?―公元前397年),战国时侠客,以任侠著称,为春秋战国四大刺客之一。

荆轲:(?―公元前227年),今河南鹤壁人,姜姓,战国时期著名刺客。

仲由(子路):(公元前542年―公元前480年),字子路,又字季路,孔子得意门生,春秋末鲁国卞人。

许穆夫人:(约公元前690年―?),今河南鹤壁市淇县人,姬姓,卫公子顽(卫昭伯)和宣姜的女儿。[1]

参考文献

  1. 卫国历史(整理版) , 个人图书馆 ,2015-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