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卢天健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卢天健
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
出生 1964年
四川
国籍 中国
职业 教育科研管理工作者

卢天健,男,祖籍福建,1964年10月出生于四川,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1]、西安交通大学崇实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2],国内外著名科学家

2005年任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

2014年8月,卢天健担任IUTAM固体力学奖(The Rodney Hill Prize in Solid Mechanics)评审委员和IUTAM专题研讨会固体组评审委员。

2014年10月15日,离任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

人物履历

1984年西安交通大学工学学士;

1987年西安交通大学工学硕士;

1990年香港大学机械工程哲学博士;

1993年美国哈佛大学工程与应用科学理学硕士;

1995年获得美国哈佛大学工程与应用科学哲学博士学位;

1995.7-1996.7哈佛大学工程与应用科学系博士后;

1997年-2005年在剑桥大学任教;

自1996年起,历任剑桥大学工程系讲师、Reader和终身正教授,以及剑桥大学皇后学院院士、学习总监,是剑桥大学800年历史上第一位工程技术领域的华人教授。2000年和2001年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做访问教授,2003年分别在德国Max-Planck研究所和美国加州大学圣塔巴芭拉分校做访问科学家。

2003年起任西安交通大学特聘教授,2004年起经过国内外公开选拔担任西安交通大学主管科研和学科建设的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及校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是新中国高校历史上从海外直接聘请的第一位副校长。

2005年至今任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

2008年起,又兼任西安交通大学崇实书院院长。

2014年10月15日,西安交通大学召开全校干部大会,离任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

研究领域

生物热力学、疼痛、康复科学与工程; 固体力学;传热学;声学;材料学等。

研究团队有多个课题小组:力学材料组,生物力学组,传热组,声学小组等。

主要兼职

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会员;英国材料学会会员;英国EPSRC高级评议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海外高级评审专家;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海外学人咨询委员会专家;联合国开发署中国项目顾问;全英专业团体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多次担任大型国际学术会议学术委员会或组委会委员,2000年在剑桥任首届国际传热材料研讨会组委会主席,2001年在美国纽约任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多孔金属材料研讨会组委会主席。

IUTAM大会委员会委员、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

2014年8月,卢天健担任IUTAM固体力学奖(The Rodney Hill Prize in Solid Mechanics)评审委员和IUTAM专题研讨会固体组评审委员。

学术科研成果

卢天健教授致力于力学、材料学、传热学、声学、生命科学等学科的综合交叉基础和应用研究。近年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以及国际学术会议论文100余篇,被SCI他引1000余次(h因子21),出版中英文专著(含章节)10余部,申报发明专利30余项。

在主要研究领域:超轻型多功能金属材料、智能材料、电子元件热处理、噪声控制、优化设计、结构可靠性分析、生命科学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作为主要负责人,在剑桥大学工作期间先后承担美国海军科研总署、英国工程与物理研究总署、欧盟和工业界资助的多项科研项目,回国后作为首席科学家承担国家" 973 "项目,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负责纵向项目总经费累计超过8000万元。在剑桥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先后指导10位博士后,接待半年以上高级访问学者 10 余人(次),培养已毕业或正就读博士15位、硕士24位。获得过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ASME论文嘉赏奖(1996年)和第八届全英热传导会议最佳论文奖(2003年)。多次担任大型国际学术会议学术委员会或组委会委员,2000 年在剑桥任首届国际传热材料研讨会组委会主席,2001年在美国纽约任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多孔金属材料研讨会组委会主席,2004年在西安任首届超轻多孔金属研讨会组委会主席, 2005 年在西安任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2005年国际康复论坛组委会共同主席。先后40多次在国内外著名大学作学术报告,10余次国际会议主题报告或特邀报告。任教育部科技委数理学部副主任,IJAM共同主编。

获得荣誉

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3]

1996年 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ASME最佳论文奖

2003年 第八届全英热传导会议最佳论文奖

2003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B类)

2006.12 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超轻多孔材料制备和性能表征基础研究"

2006.6 第六届中国青年科学家奖,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全国青联

2006.5 第九届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科协

2006.10 第七届中国力学学会青年科技奖

2008 杰出青年基金,中国自然科学基金委 2008 入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人事部

2008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2008 何梁何利奖评审专家,中国科协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