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南花苗寨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南花苗寨

中文名称;南花苗寨

森林覆盖率;83.2%

人口;824人

地理位置;贵州凯里市三棵树镇

南花苗寨贵州著名的苗族风情旅游景点、贵州省乡村旅游示范点之一,也是全国农业旅游示范带巴拉河景区的亮点。苗寨坐落在巴拉河上游,这里民风纯朴,风景优美,民俗独特,是巴拉河长裙苗农耕文化典型的天然博物馆,距凯里市中心13公里,炉榕公路从寨脚绕河而过。

概述

南花苗寨位于贵州凯里市三棵树镇,地处美丽的巴拉河畔。村寨依山而建,吊脚楼层层叠叠,鳞次栉比,掩映在苍翠茂密的林木之中。以秀丽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而闻名。

南花村是一个依山傍水、民族风情浓郁的苗族村寨。全村共四个村民小组,187户,824人,其中田300亩,土地150亩,人均耕地面积为0.45亩,有林地面积2000亩,森林蓄积量为7000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83.2%。南花村分别被中央、省、州、市授予“全国先进党组织”、“先进文明村寨”、“国家农业部生态富民示范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等称号。

气候

凯里市地处于云贵高原东侧的梯级状大斜坡地带,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凯里气候温和,四季宜人,年均气温16℃左右,最冷的1月份常年平均气温在5℃左右,平均最低气温也在2℃左右,因而并不太冷;最热的7月份常年平均气温为26℃左右,平均最高气温也在30℃左右,因而也不算热。 这里降水充沛,年均降水量在1200毫米以上,70%集中在4-8月。年均日照1289小时,无霜期280天。

景区

南花苗寨,苗语Nangl hjib,顾名思义,“花”就是“欧花河”,“南”苗语就是“河的下游’’的意思,“南花”就是居住在欧花河下游的苗寨。寨里聚居了以潘姓为主的苗民,是由苗族祖先于明成化年间顺清水江迁徙而来,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了。[1]

南花桥

南花桥苗族的花桥,“南花桥”这三个字是原贵州省长、全国人大常委会民族委员会原主任委员王朝文(苗族)先生题写的。南花桥下潺潺河水,桥面杉枋铺设,两侧栏杆,架有长凳,桥顶青瓦覆盖,整个建筑,不用一钉一铆,全靠穿榫而成,布局非常严谨,工艺独具匠心。桥是炉榕公路通往南花苗寨的交通要道,也是巴拉河沿岸苗民休息、纳凉以及举行活动的场所。每逢佳节,男女老少云集于此,开展对歌吹笙跳月游方活动。这座桥体现了苗族建筑与民间文化艺术的完美结合。

每逢客人进寨,好客的苗家人都会设下拦路酒来迎接。苗家的拦路酒有三道、六道、九道、十二道之分。十二道是苗家人迎接客人最隆重的礼仪。

苗寨里的路面都是用块石和鹅卵石铺就而成的,路边一块块青石垒成的花墙,不用水泥灰浆,全靠石块咬合,巧夺天工而稳如磐石。寨脚是沙滩,是苗族度假村,依水而建,傍水而居,绿树掩映,鸟语水声扑面而来。山上,错落有致的木制吊脚楼建筑,鳞次栉比,掩映在半山腰的绿树丛中。

山寨东依山,西与老鸦寨隔河相望,南距展远1.3公里,北为巴拉河,可谓依山塝水,山水人家。寨中古木参天,木房瓦顶,分上下两点聚落呈点状,寨前有炉(山)榕(江)公路沿河右岸隔河而过。昔日靠划船度河入寨,近年新修南花大桥跨河入寨,实际上成了一座崭新的苗族花桥,从寨前南北跨河入寨,将顺巴拉河而来的“金银财宝”、沿炉榕公路运至的“金银财宝”,均“载入”苗寨,使苗寨“富上加富”的民间传统习俗再现。更为苗寨风光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为苗族传统文化增添了新的一页,更为游客到南花观光提供了方便。

古枫

南花寨中的古枫,是苗族图腾崇拜的象征,又称图腾树护寨树神树。是苗族古老的宗教信仰对象,让游客回味无穷。苗族宗教信仰和神话传说中的始祖神“妹榜妹留”即“蝴蝶妈妈”,在物种起源神话《枫木歌》中,说蝴蝶妈妈从枫香树心里生出来后,和水泡交配产下12个蛋,从12个蛋中孵化出了姜央兄妹和雷、龙、虎、象、蛇及各种善恶鬼等。这样,蝴蝶妈妈不仅是人的始祖,也是神、兽、鬼等的始祖。因此,苗族称枫木为“道姆”或“道莽”。“道”为树,“姆”,“莽”为“母”的变音,意为人类的“老外婆”。苗族习于寨旁等地多栽枫香树,作为守护神,作为图腾崇拜,文化内涵极深广。

历史文化

苗寨风俗

依山傍水的苗家吊脚楼、美丽大方的苗族少女、悠扬的芦笙舞曲…南花苗寨的原生态苗族文化,让前来寻觅探幽的游客兴致盎然。

"三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以古朴浓郁、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著称。这里苗、侗等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1。87%,其中苗族人口约占中国苗族人口的一半,被称为"中国苗族的大本营"。距州府凯里市16公里的南花村,就是一个供游客参观、居住着180多户苗族人家的古老村寨。

车至山脚,远远可见苗家吊脚楼掩映在半山腰上的绿树丛中,这种瓦顶木制吊脚楼具有明清时代的建筑风格。几个穿着精美刺绣服装、戴着银头冠的当地苗族少女款款走来,犹如古画中的人物。她们在寨门口设置了拦路酒,这是祖辈传下的迎客礼节,喝完后就可以进寨了。

走过一段曲曲弯弯的石板路,眼前豁然开朗。约200平方米由鹅卵石铺就的小广场上,一个高约7米的图腾柱矗立中央,这就是村民们聚会的芦笙场了。芦笙是苗族一种古老的竹制笙管乐器,其舞曲节奏

感很强,富有感染力。当盛装的苗族姑娘们绕着吹笙小伙翩翩起舞时,让一旁观看的游客也脚底发痒,跃跃欲试。

原汁原味的乡土文化和山水田园风光,让一名来自北欧的游客陶醉不已,她说,"这里的一切都非常有趣,独特的建筑、歌舞服饰之美令人惊叹。"

造访苗寨,还可与村民们一同嬉戏。炎炎夏日,苗家人与游客在山脚下清澈的巴拉河中分享苗族传统的捉鸭子游戏。村民把鸭子赶到河里,游客也潜入水中,与鸭子追逐嬉戏。一位来自大都市的女孩说,这比在游泳池里"下饺子"好多了。清凉见底的河水、满山满眼的绿色、以及游戏带来的快乐,让游客们忘记了城市的喧嚣和工作中的烦心事,一个个笑得乐呵呵的。

民俗节日

南花苗寨每年农历二月二卯之日的“姊妹节”,五月卯、午的“粽粑节”和“六月明月卯日的”吃新节“最为热闹,苗族同胞们纷纷跳芦笙、踩铜鼓、斗牛、爬坡、游方欢度节日。

每逢喜庆节日、祭祀或贵客来临,全寨的男女老少都会聚集在芦笙堂上笙歌起舞,与客人同欢共乐。这时,姑娘们经过精心打扮,头戴银饰、身穿盛装、三五成群、婷婷玉立地层现在客人的面前,她们一个个都能歌善舞。小伙子们则带上心爱的芦笙、芒筒,要在芦笙堂上显示自己娴熟的技艺。嘉宾们与芦笙场上的男女老少手拉手一起跳芦笙舞,整个场面热烈欢快。大家的心在这歌舞的氛围中进一步彼此沟通,兴致也到了高潮,使游客们真正融入到苗家人的能歌善舞、热情好客,欢乐海洋之中,也让客人们感受到苗族民间文化的多姿多彩,使他们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

相关视频

欧花河上的明珠南花苗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