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南市,我那淡淡的鄉愁(李雨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南市,我那淡淡的鄉愁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南市,我那淡淡的鄉愁》中國當代作家李雨生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南市,我那淡淡的鄉愁

歲月悠悠,拋不掉的是淡淡的鄉愁。遺忘過去的事情,並非要健忘過去的一切。當我們今天再次回首往事的時候,是否感受到良心上的安慰?那些陳年的故事,是否會像母親溫暖的手,輕輕撫摸你的額頭,讓你呼吸着母親懷抱的味道,安然入睡。

記憶中的南市印象就定格在了那種平民式的色調之中。

儘管如今南市追趕的腳步已經超過了城市發展的速度,但在現代化的高樓林立,車水馬龍的縫隙之間,我依然能夠觸摸到一種霉舊的味道。那種味道就來自我內心深處的那一條條縱橫交錯的街道;那一條條盤根錯節的胡同;那一座座模樣近乎一樣的大雜院。六十多年前一個大雨滂沱的上午,我就出生在南市的一個大雜院裡。

離南市不遠的地方就是那條著名的海河。滔滔的河水,亘古至今,繁衍了這座城市,也養育了這塊土地上的人們。在沒有自來水之前,我們喝的水都是從海河裡拉來的。每天黎明時分,我都能聽見拉水車的木頭輪子發出的「吱扭吱扭」的聲音。聽到這種聲音,我就知道該起床上學了。

和我的父母一樣,我的街坊鄰居,絕大多數都是從外地來討生活的窮苦人。他們三教九流,魚龍混雜。有工廠做工的工人,有賣魚賣菜的小販,有碼頭扛活的苦力,有耍把式賣藝的江湖,還有說書唱戲的藝人。他們大多數都在一塊叫「三不管」的地方謀生,他們各顯其能,肯干實在,逐漸在這座城市裡站穩腳跟。他們極強的適應力和巨大的創造力,讓「三不管」這塊地方逐漸成為南市的亮點,也成為整個城市最具動感的魂魄。

那時的南市有着一種貧民式的快樂。在巴掌大的地方,就糗着開明、淮海、權樂、群英、南市、黃河、共和、勞動、紅旗、大舞台、南門外等十餘家影劇院,還有數也數不清的茶樓,茶園、曲藝廳。每到華燈初上,霓虹閃爍,旗幡招展,南市就成為最熱鬧的地方。茶樓、戲園絲竹聲弦、鑼鼓傢伙交織着賣糖葫蘆的,賣烤紅薯的,賣麵茶的,吹糖人的,捏麵人的吆喝聲,混雜成南市一曲獨特的詠嘆調。勞累了一天的受苦人,花不多的錢就能看場電影,聽出戲曲,聽段相聲,聽段大鼓,也是一種窮人最廉價的精神享受。那時票價最便宜的當屬開明影院。5分錢就能看一場電影。儘管坐得是長條板凳,儘管放得是二三輪的老片子,但依然不能阻擋我等這些囊中羞澀,靠從牙縫裡省錢的孩子們的熱情。如果說中國的曲藝看天津,那麼天津的曲藝就應該看南市。那時候,我的左鄰右舍,就住着很多知名的曲藝家。有相聲大師白全福,趙佩茹,劉文亨,劉文珍,蘇文茂。還有唱河南墜子的武艷榮,武艷芳老師等。這些藝術家的貢獻,不僅在於他們繁榮了中國的曲藝事業,還在於他們給了當時的中國社會創造了一個平民化的娛樂環境。耳聞目染,在南市長大的孩子們,幾乎每人都能夠打幾下竹板,說幾句相聲,唱幾段絲弦。在這種潛移默化之中,梁山的義氣,岳飛的精忠,包拯的秉直,楊家將的忠勇,都被刻進了南市人的血脈,因此才有了南市人的那種豁達,豪爽,仗義、樂觀的性格養成,當然也包含着一些狡黠,一些粗魯。

[1]

作者簡介

李雨生,喜歡文學。尤其喜歡散文詩歌的創作。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