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南史·宗测传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南史·宗测传出自于《南史》,《南史》由唐朝李延寿撰,中国历代官修正史“二十四史”之一。纪传体,共八十卷,含本纪十卷,列传七十卷,上起宋武帝刘裕永初元年(420年),下迄陈后主陈叔宝祯明三年(589年)。记载南朝宋、齐、梁、陈四国一百七十年史事。《南史》与《北史》为姊妹篇,是由李大师及其子李延寿两代人编撰完成的。[1]

原文

宗测字敬微,南阳人,宋征士炳孙也。世居江陵。测少静退,不乐人间。叹曰:“家贫亲老,不择官而仕,先哲以为美谈,余窃有惑。诚不能潜感地金,冥致江鲤,但当用天道,分地利。孰能食人厚禄,忧人重事乎?”

州举秀才,主簿,不就。骠骑豫章王征为参军,测答府召云:“何为谬伤海鸟,横斤山木?”母丧,身负土植松柏。豫章王复遣书请之,辟为参军。测答曰:“性同鳞羽,爱止山壑,眷恋松筠,轻迷人路。纵宕岩流,有若狂者,忽不知老至,而今鬓已白,岂容课虚责有,限鱼慕鸟哉!”永明三年,诏征太子舍人,不就。

欲游名山,乃写祖炳所画《尚子平图》于壁上。测长子宦在京师,知父此旨,便求禄还为南郡丞,付以家事。刺史安陆王子敬、长史刘寅以下皆赠送之,测无所受。赍《老子》《庄子》二书自随。子孙拜辞悲泣,测长啸不视,遂往庐山,止祖炳旧宅。

鱼复侯子响为江州,厚遣赠遗。测曰:“少有狂疾,寻山采药,远来至此。量腹而进松术,度形而衣薜萝,淡然已足,岂容当此横施!”子响命驾造之,测避不见。后子响不告而来,奄至所住,测不得已,巾褐对之,竟不交言,子响不悦而退。尚书令王俭饷测蒲褥。

顷之,测送弟丧还西,仍留旧宅永业寺,绝宾友,唯与同志庾易、刘虬、宗人尚之等往来讲说。刺史随王子隆至镇,遣别驾宗哲致劳问,测笑曰:“贵贱理隔,何以及此。”竟不答。建武二年,征为司徒主簿,不就,卒。

译文

宗测字敬微,是南阳人,南朝宋时征士宗炳的孙子。宗测年轻的时候好静而不张扬,不喜欢人间俗事。(他)感叹说:“我家里很贫穷,双亲已经老了,我不能选择职位做官了。先贤圣哲把不做官作为美谈,我私下里感到疑惑。如果真的不能暗中感动天地,尽行孝道,只是应当利用天道,分享地利。怎能享用朝廷丰厚的俸禄,为皇帝的重大事情担忧呢?

州中推举优秀人才,(推荐他作)主簿,他没有接受任命。骠骑将军豫章王征召宗测为参军,宗测答复官府的征召说:“为什么胡乱伤害自由自在的海鸟,蛮横地砍伐不问世事的山中的树木?”母亲去世了,宗测亲自背泥土(下葬),(在墓边)种植松柏。豫章王又派人送信来请他做官,召他为参军。宗测回答:“我的本性和鱼儿鸟儿相同,喜欢停息在山间林泉间。我眷恋着松竹美景,轻视而不太认识人间做官仕进的道路。我在山间游憩,在激流中冲荡,有点像疯狂的人。突然间不知道老年的到来,现在我鬓发已经苍白,怎能承受时不时的督促责难,不让鱼儿倾慕自由自在的鸟儿呢?”永明三年,皇帝下诏征召宗测为太子舍人,他不去赴任。

宗测想要去名山游赏,就在墙壁上画下他的祖父宗炳所画的《尚子平图》。宗测的长子在京城做官,了解到父亲这个心意,就辞去朝中官职,回到南郡作县丞,宗测把家事托付给儿子。刺史安陆王萧子敬、长史刘寅以下的众人都赠送钱物给宗测,宗测一概不接受。他只拿了《老子》《庄子》两部书随身携带。子孙们拜别宗测,悲伤地哭泣,宗测长啸一声,看都不看他们一眼,就往庐山去了,住在他的祖父宗炳的老宅中。

鱼复侯子响作江州地方官,派人拿丰厚的东西赠给他。宗测说:“我年轻的时候有疯狂之病,寻访名山采摘草药,从老远的地方来到这里。估计着自己的食量吃松果,估量着自己的身形穿草木作成的衣服,心境淡然,已经很满足了,怎能接受这样的突然的施舍!”子响命人驾车去访问他,宗测避开不相见。后来子响没有通告径直来了,突然到达宗测所住的地方,宗测没有办法,(只好接待他),却只是带着头巾穿着粗布短袄面对他,一直不和他说一句话,子响很不高兴地回去了。尚书令王俭送给宗测草做的垫子。

不久以后,宗测送弟弟灵柩往西回家,仍然留住在永业寺老屋子里,不和客人来往,只是和志同道合的庾易、刘虬、宗人之尚等来往清谈。刺史随王萧子隆到任,派遣别驾宗哲前往慰劳问候。宗测笑道:“贵人贱人按理应该分开,为什么(对我关照)到这个地步?”一直没有回访答谢。建武二年,官方征召宗测为司徒主簿,(他)不接受,后来去世了。[2]

作者简介

 李延寿,生卒年待考。唐代史学家,今河南安阳市人。贞观年间,做过太子典膳丞崇贤馆学士,后任御史台主簿,官至符玺郎,兼修国史。他曾参加过官修的《隋书》、《五代史志》(即《经籍志》)、 《晋书》及当朝国史的修撰,还独立撰成《南史》、《北史》和《太宗政典》(已佚)。《新唐书》对两书评价颇高,称“其书颇有条理,删落酿辞,过本书远甚。”。[3]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