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千米长宴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千米长宴
[ 原图链接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中文名: 千米长宴

地 点: 江津中山古镇

属 性: 民俗文化

举办时间: 每年元宵节期间

千米长宴,是江津中山古镇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为了庆祝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中山古镇在古色古香的街道上摆起了号称“千米长宴”的百家宴。[1]

简介

在古镇千米长宴的主会场上,分两轮共摆了280多桌,使原本就不宽敞的街道显得更加拥挤。会场约500米,走过需要近20分钟的时间。

近万人的百家宴,让古镇上的餐馆全部爆满。梁家宏的“乡土味”餐馆这次要负责为20多桌供菜,每桌6个。从百家宴正式开始的前2天,他就带着工人们开始为“千米长宴”备菜,到正式宴会的前一天,所有的菜品都要做成半成品,放在蒸笼里。“凌晨零点以后才能睡,5点就要起床。”在他看来,搞百家宴虽然累,可这是祖先们传下来的传统,很有意义。

随意品尝

千米长宴开席这天,每桌10位乡亲,可以邀请150名乡亲来吃顿大餐。古镇三合客栈的老板闵小波就忙个不停。他精心准备的15桌宴席,就要摆上老街。

闵小波拿出了一份自备菜单,热菜八个:杂香、烧白、粉蒸排骨、酥肉汤、豆腐汤、条粉红苕汤、水膀、小河鱼。凉菜六道:腊拼盘、花生米、菜台、萝卜丝、烟熏豆腐、石板糍粑,光是这份菜单就令人垂涎三尺。

“这些都是我精心准备的哦,专门请大家伙来尝尝。”闵小波说,他准备的菜谱中,麻辣味十足的烟熏豆腐和香甜软糯的石板糍粑,都是中山古镇独有的美味。

闵老板的客栈一共要负责15桌菜品,每样菜品都要做40份左右。一次性要准备几百份菜品,忙坏了闵老板和店里的伙计们,可大伙儿都一丝不苟做好每一份菜。几张桌子上摆满了已经是半成品的菜肴,只需放在锅里一蒸,就能上桌了。这样既能保证乡亲们能及时开席,又能保证菜品的色、香、味。

千米长宴系中山古镇传统民俗,在每年的春节期间,古镇老街居民在千米长街上大摆百家宴,共庆生意兴隆、家业兴旺,共祝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古镇老街的所有居民均在活动当天将宴席摆上老街招待自家客人,其余游客也可沿着老街的所有宴席随机品尝。

民俗表演

打盆 打盆为民间特有的一种上菜方式。席间一位男子将等近10份菜肴盛放在了一个长约2米、宽约20厘米的方形木托盆里。稀奇的是,他并没有用手托起木托盆,而是直接将木托盆放在了头上,顶着菜肴穿梭于席间,为大家上菜添饭,利落的身手赢得席间一片叫好。

打盆

打钱杆 在古镇毗邻的笋溪河,古镇上的老人们排练起了传统民间乐器的“打钱杆”。在挥舞跳动过程中,表演者们不断用枪击打身体各个部位和地面,枪身翻飞,姿态优美,脆响声不断———铜钱声、击打声、敲地声、脚跳声、歌声,声声交织清脆悦耳。在视觉上,飞舞的彩绸和涂上花漆的竹竿,也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场景蔚为壮观。尤其是数十位队员和声齐打,围观者帮腔助唱时,更是高亢激扬别有一番气势。

打钱杆

打钱杆这项表演源于200年前宋推婆的故事。从前当地有一宋姓美妇,雅称宋推婆,此人风姿绰约,又善填歌词,特别爱穿红绸袄,能歌善舞,尤擅长钱杆。每逢哪家大喜都会请她,只要宋推婆一到,立马欢腾一片,歌声笑声不绝。“打钱杆”成为当时风靡一时的民间娱乐活动,但不幸的是宋推婆身患绝症,在闰年的三月初三逝世。后人为了纪念她,所以才把钱杆的标准全部改成了与“三”有关。

除了独特的“打钱杆”,川剧坐唱也将在笋河舞台上上演。古镇居民们可以反串角色演唱川剧,年轻的能唱老生和老旦,年老的能唱小旦和小生,男的能唱旦角,女的能唱花脸和老生、小旦等角色,为兔年新春佳节增添了不少乐子。

炸火龙 千米长宴开席当晚7时许,古镇上的檐灯开始陆陆续续亮了起来。这是镇上沿袭千年的风俗,是人们在去 年丰收后庆祝的方式之一,也是盼望来年更好,家人团聚。老街上,居民们自制的檐灯形态各异,古朴大方,游客们也能在热心居民们的帮助下,在不时传来更夫打更的梆子声里,自己做上独一 无二的喜庆檐灯。

炸火龙

晚上,笋溪河畔还有不少好耍的节目,市民们可以在老街卷洞桥外、半边街外的河上漂流五彩河灯,写下一份新年心愿。游客与居民也可体验惊险刺激的“炸火龙”民俗活动,用烟花、火炮炸竹制的龙,表示炸去霉运,迎来好运,至于被炸过的竹制龙,将投入笋溪河中随波逐流,寓意送龙入水,来年大吉大利。

相关视频

重庆“千米长宴”3万名游客共享,“打盆上菜”绝活赚足眼球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