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面埋伏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十面埋伏,漢語成語,拼音是shí miàn mái fú,意思是設伏兵於十面以圍殲敵軍。發生在徐州市九里山,因九里山的地勢所以為十面埋伏。出自《抱妝盒》。
成語出處
從今後跳出了九重圍子連環寨,脫離了十面埋伏大會垓。(元·無名氏《抱妝盒》第二折 )
解釋
設伏兵於十面以圍殲敵軍。指周圍布置了重重埋伏。
成語用法
偏正式;作謂語、定語。
示例
操與諸將商議破紹之策,程昱獻十面埋伏之計。(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十一回 )
《三國演義.第三九回》:「敵軍如此,雖十面埋伏,吾何懼哉!」
元.無名氏.《賺蒯通.第一折》:「那重瞳有千般英勇,怎出的這十面埋伏?」
成語辨析
【近義詞】四面楚歌
成語故事
秦朝末年,韓信屬於楚軍的行列,曾經多次參加戰爭,但是始終沒有得到重用。
後來楚軍由項羽指揮,可是項羽卻不肯重用韓信,因此他決定到劉邦領導的漢軍中找出路。韓信本來就不是什麼出名人物,所以到了漢軍中間他還是沒有機會,等了很長一段時間,可是還是沒有任何音訊,最後又無奈又生氣的韓信只好不告而別。
漢軍大將蕭何知道韓信是個難得的人才,因此立刻快馬加鞭把韓信給追了回來,然後又稟告漢王讓韓信做了大將。
韓信做了大將後,取得了關中的三秦之地,當韓信打敗齊國的同時,漢王正被楚霸王項羽逼得走投無路,這時韓信要求做齊王,漢王無奈只好答應,韓信率軍三十萬攻占了蘇北,把項羽的楚軍圍在垓下,還專門針對項羽的驍勇採用了步步為營、的戰術,終於打敗了項羽的楚軍。 [1]
視頻
13十面埋伏
參考資料
- ↑ 十面埋伏的故事、十面埋伏的典故,漢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