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十四五时期重大生产力布局研究

来自 孔夫子网 的图片

十四五时期重大生产力布局研究》,马涛 等 著,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书籍是用文字、图画和其他符号,在一定材料上记录各种知识,清楚地表达思想,并且制装成卷册的著作物[1],为传播各种知识和思想,积累人类文化的重要工具。它随着历史的发展,在书写方式、所使用的材料和装帧形式[2],以及形态方面,也在不断变化与变更。

目录

内容简介

《“十四五”时期重大生产力布局研究》围绕我国“十四五”时期的新要素发展和新环境变化,在总结生产力布局理论演化的基础上,结合相关国家生产力布局和国家战略协同演进实践的经验与教训,深入分析我国生产力布局的发展事实与现状,梳理规律性认识,在充分考虑其对生产力布局影响的前提下,探索生产力布局的理论解释框架。*终依据布局规律性认识与未来发展需求的匹配性分析,探索性地从不同角度提出我国“十四五”时期生产力布局的依据和原则,以期为“十四五”规划和更长期的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科学性支撑。

目录

第一篇生产力布局研究

第1章生产力布局的学术体系与规律性认识3

1.1生产力布局研究的基础理论脉络3

1.2集聚与生产力布局8

1.3城市规划、空间管控与生产力布局15

第2章生产力布局的事实演进与规律性认识19

2.1美日欧苏等主要经济体典型生产力布局事实及其规律性认识19

2.2我国要素布局现状刻画28

2.3我国现阶段产业布局现状刻画41

2.4数字新要素与生产力布局60

第3章生产力布局对国家战略的落实与支撑研究66

3.1我国的生产力布局政策66

3.2区域协调发展战略69

3.3创新驱动发展战略81

3.4可持续发展战略100

3.5乡村振兴战略113

3.6军民融合战略125

3.7科教兴国战略133

3.8人才强国战略144

第二篇“十四五”时期生产力布局调整思路及对策

第4章布局区域多级动力系统,助推区域协调发展153

4.1激发经济优势地区主动力作用153

4.2优势地区与其他地区的联动发展155

第5章“十四五”生产力布局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思路157

5.1将超大规模经济优势转化成可持续创新的超大规模产业体系157

5.2着力构建国际需求的国内替代体系160

5.3建设跨区域协作对外开放平台,以制度开放提升企业“引进来”和“走出去”质量162

第6章通过加强优势地区要素集聚持续提高全国生产力总体质量164

6.1盘活城市存量与农村城市用地,优化土地要素配置与转换164

6.2引导人口规模优势转化为人口质量优势166

6.3推进资本要素由优势地区集聚向关键环节集聚转变168

6.4形成多层级创新主体联动,加快发展技术要素市场169

第7章通过数字经济改造生产力的质量、组织形式与空间布局172

7.1增强数字经济对要素、产业和市场组织形式的改造能力,突破国土空间对生产活动的承载约束172

7.2形成传统基础设施—数字经济—新基础设施的累积发展机制,通过数字经济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173

7.3以数字经济为依托推进优势地区参与国际高价值链环节173

7.4在全国范围内统筹“中心—区域—边缘”数字功能中心布局174

7.5打造数字交易新机制,加速数字要素市场化配置175

第8章推动区域间合作,提升重大生产力布局质量176

8.1促进优势地区与非优势地区的分工深化176

8.2通过提升产业链布局质量增强产业安全和产业竞争优势177

8.3发挥新要素在提升区域合作、促进生产力高质量布局中的作用179

参考文献182

参考文献

  1. 作品、著作物与版权,道客巴巴,2014-11-09
  2. 书籍装帧设计的分类及艺术表现形式,豆丁网,2016-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