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匡远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匡州是宜良县城匡远镇的旧称,经过近20年改革潮水的洗礼,如今的匡远镇如一颗熠之闪光的明珠,在区位、交通、资源方面独领风骚,越发显出了诱人的魅力。[1]

概述

匡远镇位于宜良县中部。县政府驻地。面积200平方千米,人口10.93万人(2006年)。辖新华、清远、里仁、匡山4个社区,匡远、土桥、发达、起春、金星、金梅、永丰、宝洪、温泉、李毛营、蓬莱、永新、木兴、黄堡、七星、瑞星、山后17个行政村。镇政府驻清远。昆(明)河(口)铁路、南(宁)昆(明)铁路,安(宁)石(林)公路、昆(明)那(发)公路过境。风景名胜有岩泉寺、万家凹花园。

沿革

1946年设匡远镇,1958年设东风公社,后改蓬莱公社。1960年析城市公社,1962年复设匡远镇。1963年设立蓬莱区,1970年改东风公社。1974年析设东风镇,1981年复置匡远镇。1982年撤公社改区,1988年改蓬莱乡。1997年,匡远镇面积10.6平方千米,人口4万,辖清远、里仁、匡山、新华街、匡远、土桥、发达、起春8个行政村;蓬莱乡面积190平方千米,人口5.9万,辖金梅、永丰、宝洪、温泉、李毛营、金星、蓬莱、永新、木兴、黄堡、七星、瑞星、山后13个行政村。2006年撤销蓬莱乡并入匡远镇。2009年7月,撤销南羊镇,其行政区域并入匡远镇。行政区划调整后的匡远镇管辖原匡远镇和南羊镇的行政区域范围,匡远镇政府驻地不变。

原南羊镇位于宜良县南部,距县城8千米。面积101平方千米,人口3.99万人(2006年)。辖羊街、黑羊、五星、花园、福谊、中乐、右所、葡萄、新庄9个行政村。镇政府驻羊街。有南盘江、英雄沟、云鹤渠、西河和陈家山水库、老坞村水库。昆(明)河(口)铁路、宜(良)竹(山)公路穿境。 1958年建南阳公社,1964年改区,1970年复置公社,1983年更名南羊区,1987年设南羊镇。1997年,面积101平方千米,人口3.6万,辖黑羊村、五星、花园、南羊街、福谊、中乐、右所、葡萄、新庄9个行政村。

位置

匡远镇位于昆明市东南,宜良坝子中部,区位优势独特,素有"滇中粮仓腹地"的美称。境内有滇越铁路、南昆铁路纵贯南北,安石公路、新昆石高速公路横穿东西,县乡公路四通八达。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有较好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作为宜良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匡远镇,驻镇有省、市和县直单位,全镇辖17个村民委员会,122个村民小组;清远、匡山、里仁、新华四个社区居民委员会。镇党委下辖18个党委、1个党支部、8个直属党支部。总面积200.5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约8平方公里),全镇人口10996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1104人,有35193个家庭户。现有耕地133984亩。2005年全镇实现农业总产值2.99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20.757(亿元),乡镇企业营业收入17.6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806元。

发展

近年来,匡远镇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社会事业长足进步。1999年,全镇经济总收入10.89亿元,其中乡镇企业总收入达10.44亿元,盈利总收入0.793亿元,上缴税收0.193亿元。个体私营经济总收入达9.563亿元,个体私营经济总收入占全镇乡镇企业总收入的91.6%。农村经济总收入1.91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98元。粮食总产6217吨,人均粮食占有量376千克。完成税收总额1072.2万元。其中:完成增值税435.8万元,工商各税513.0万元,农业税123.4万元。1992年,荣获云南省综合实力百强乡镇第23名;1995年,被昆明市命名为首批奔小康先进乡镇;1998年,在省委、省政府命名的乡镇企业百强乡镇中排列29名;1999年,被省文明委命名表彰为"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镇机关荣获省级文明单位的荣誉称号。

建设

匡远镇地势平坦、设施齐备,发展经济条件优于其他乡镇。几年来,镇党委、政府领导进一步深化镇情认识,制定了符合匡远镇实际的发展措施,提出了以质量效益为中心,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结构调整为手段,以农业为基础,以工商企业为支柱,大务发展非公经济,稳定粮食总产,提高农业的质量效益,增强企业活力,富民强镇的发展思路。在此基础上,举全力、投巨资,建设市场,修建了占地72亩,可提供4000多个经营摊位的匡远第一农贸市场和占地5000余平方米,可容纳250余户经营户的发达第二商场。由发达办事处投资近千万,占地25亩的综合集贸市场年内也将竣工投入使用。从而为广大个体户提供了施展才华,大显身手的场所。"建一个市场,带几项产业,活一片经济,富一方群众"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同时,加大土地利用开发力度,自筹资金,开发了8个居民小区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截止2000年6月,全镇共有2467个企业,其中:工业企业354个,交通运输企业477个,商品流通企业825个,旅游饮食服务业809个,建筑企业2个。

在乡镇企业经历二次创业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同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才初见成效。按照适应市场,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挥优势的原则,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建成36000余亩高产稳产的吨粮田,在此基础上,坚持走粮、经并举的道路,把水平和经济作物。特色养殖业作为发展镇农业生产的三个轮子,在稳定粮食生产同时,调整种植布局,开发利用非耕地资源,积极引进浅水藕、珍珠糯玉米、胶瓜及大棚蔬菜、苦瓜等附加值较高的商品 蔬菜,引进盐津乌鸡、比得时兔、美国肉鸽等珍稀特色品种,并按集中连片,形成规模,突出特色的要求,大力发展一地一品、一地一业。目前,起春办事处的千亩浅水藕,土桥办事处以白鸭为代表的农副产品远销省内外,构成了匡远镇农业生产的靓丽风景线。

随着经济的振兴、全镇精神文明建设蓬勃发展。1999年,镇被省文明委评为"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民心凝集、政通人和、人人安居乐业。[2]

乡镇概述

镇域面积200余平方公里,辖4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7个村民委员会、123个自然村。全镇人口115273人,其中:农业人口77051人。耕地面积41358.5亩,其中:水田30104.5亩,旱地11254亩。主产水稻、蚕豆、玉米、小麦,粮食总产量达3372万公斤,经济作物有蔬菜、烤烟、花卉、水果、茶叶等。2007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16367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119.2元。 匡远镇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和资源优势,培育和促进了一、二、三产业的全面发展,在"强花卉、兴旅游、扩蔬菜、增奶牛、稳鸭子、育名茶"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同时,充分利用区位优势,紧紧围绕建设"两街、两区、两圈"的城市建设发展思路("两街"就是在玉桥河两岸建设美食一条街和花卉展销一条街;"两区"就是要在县城建设商贸文化经济区和在木兴村地段建设食品加工工业园区;"两圈"就是要在城郊建设城市农业经济圈和辖区外沿建设观光旅游经济圈),积极探索具有匡远镇特色的"建设城市、服务城市、强农、富农"路子,努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全镇的鸭系列加工初具规模,烤鸭、板鸭、白条鸭、鸭脚、鸭翅、鸭舌、鸭肝、鸭毛已形成市场,树立了品牌。鸭系列产品有昆明羽绒厂生产的瑞雪羽绒被服、李烧鸭软包装食品、水笑鱼加工生产的飘香鸭、飘香鸡名扬四海。滇王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滇王月饼、滇王软包装板栗畅销海内外,年销售收入达83万元。土特产中的宝洪茶,色、香、味俱佳,曾评为全省高香型名优绿茶,曾获美国芝加哥"十里香"金奖。

工业型企业有水泥厂、预制厂、无机盐化工厂、铸造厂、造纸厂、编织袋厂等中、小型企业350个,从业人员16818人,总收入突破10亿元大关。农业型企业有达隆蔬菜脱水加工厂、大福达高科技农业示范园、李子园奶制品厂。花卉有大渡口1000亩连片的花卉苗木生产基地和同馨花卉有限公司在永新、蓬莱村两村创建的1000亩连片大棚非洲菊种植基地。具有民族特色的"两园、六家"(岩泉公园、万家花园两个公园及鑫汇、清真有缘、八八园、大渡口、温泉、岩泉寺六个农家乐)吸引着大批中外游客。

基础设施

截止2007年底,全镇17个村委会已实施村村通工程,行政村通达率为100%,123个自然村中有109个自然村已经实现通路、通电、通水、通电话、通电视五通。全镇已有11个行政村开通公交车,解决了部分群众出行的困难。全镇有21574户拥有电视机,其中有18165户拉通有线电视,入网率达84.2%;有22330户已通自来水,有659户饮用井水;有17866户安装了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其中: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达14696户。

全镇有15个集贸市场、集市。17个村委会共拥有汽车1277辆,农用运输车398辆,拖拉机514辆,摩托车6480辆。耕地有效灌溉面积29910亩,高稳产农田地面积27294亩,人均拥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35亩。全镇共有1063户农户建有沼气池,433户农户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7207户农户安装有太阳能。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砖(钢)混结构住房农户有8862户,砖木结构住房农户有2919户,土木结构住房农户有10040户,1212户居住其他结构住房。

农村经济

种植业

2007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163676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6877万元,占总收入的10.31%;畜牧业收入25331万元,占总收入的15.48%(其中:年内出栏肉猪98905头、肉牛2659头、肉羊9000只、商品鸭7001610只);渔业收入636万元,占总收入的0.4%;林业收入1702万元,占总收入的1.04%;二三产业收入116778万元,占总收入的71.35%;工资性收入413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119.2元,农民收入以二三产业和畜牧业为主。2007年全镇外出务工人数为11265人,其中:常年在省内务工的有9841人,常年在省外务工的有314人,全年外出务工收收入达4133万元。

匡远镇资源丰富,环境优美,属中亚热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湿润,素有"滇中粮仓腹地"的美誉。是优质大米的主产区,有蚕豆、甜豌豆、甜椒、香瓜、四季豆、莲花白、香葱、大白菜、佛手瓜等成规模、品种丰富的各类无公害时鲜蔬菜及色、香、味俱佳的宝洪茶深受消费者喜爱,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以茶花、三角梅、康乃馨、玫瑰花、菊花等各类鲜切花、盆景及绿化苗木为主的花卉种植业形成万亩规模正在快速发展;以孵化、生产、加工一条龙的鸭产业稳步发展,奶牛养殖业越来越壮大。二三产业中的李烧鸭、滇王软包装板栗、李子园奶制品、达隆脱水蔬菜远销海内外。旅游资源有宝洪寺、七星望月、文慧塔、靖安哨68道拐、古驿道、靖安古茶等历史文化遗产及国家AA级旅游景区岩泉公园。匡远镇作为宜良县农副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聚散重镇,被称为昆明市观光旅游、休闲渡假的后花园。

资源环境

全镇有耕地41358.5亩,其中:水田30104.5亩,旱地11254亩,人均拥有耕地0.54亩,主要种植粮食、蔬菜、花卉等作物;有林地96743亩,其中经济林果地52033亩,人均拥有经济林果地0.68亩,主要种植板栗、核桃、桃、梨、桉树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4479.5亩,其中:养殖面积1646.9亩;其他面积155971亩。主要矿产资源有铜矿、粘土、山砂、白云岩、地热水等。

人文古迹

匡洲古镇,历史悠久,其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是东出滇东、南进滇南之门户,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匡城的开发始于唐天宝年间,而大规模的开发是在明朝。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屯军入宜后,设置千户所、关、哨等军事统治系统。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置营地驻兵,扼守要冲。民国时期因战事所迫,对此战略要地形成龙争虎斗之势。国民党各兵种几十支部队先后驻镇,镇境一度成为一座兵城。省内较有影响的四镇守使会议,四师长宜良会议等重要军事部署在镇辖地完成。

座落镇南1.5公里的孙家山、宋、元时代古墓群,分布于匡洲境内明、清建的城池、县署、寺、庙、宫、观、祠、阁、塔、坊等历史古迹60余处。明代以来如名宦、书院、义学、水利、道路、桥梁、房建等碑刻不下百通。自明代设立学宫大开教育之风,人文蔚起,明、清有窦容、马捷元等8人荣登进士。以诗文著作鸣于世者代不乏人,清初有陈鸣玉,乾隆嘉庆年间有严朗、严廷中,清道光年间有陈达、陈通弟兄,清末民国初年有许克家,民国年间有严绍曾、王翰馨等所著较有影响的诗集、歌赋、散曲、杂剧、鼓词、文集流传于世,见证了古匡洲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