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北流市博物馆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北流市博物馆的前身为北流县文物管理所,成立于1979年9月,1989年6月更名为北流县博物馆,1994年7月改称现名,馆址设于城区城东一路0090号,铜阳书院、北流县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内。

北流市博物馆是收藏、研究北流历史文物和对辖区内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保护、维修,并开展广泛文物普查工作的专门机构。

北流市博物馆负责管理保护中共广西特委机关旧址、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俞家舍、勾漏石刻、铜石岭冶铜遗址、岭垌窑址等6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大成殿、景苏楼、粤东会馆、登龙桥、天门关、扶阳书院、李明瑞故居、勾漏洞古建筑等8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李明瑞、俞作豫烈士纪念馆(自治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北流市博物馆收藏有铜鼓、木器、瓷器[1]、陶器、铁器等不同质地的文物1144件(套),其中国家一级文物5件,二级文物19件,三级文物111件。

北流市博物馆常设有5个展览:铜鼓展厅,木器展厅,李明瑞俞作豫烈士纪念馆,中共广西省委机关旧址,李明瑞烈士故居。

历史沿革

该馆馆址设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流市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内,占地1350平方米。

此址原为清代的铜阳书院,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年(1701),同治十三年(1874)重建。

1927年,中共广西早期党员宁培英在此开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是广西早期农民运动的活动中心之一。其后,多作各种用途,1981年该旧址收为市文物管理所使用。

1986年在牌楼外建成一幢三层水泥钢筋结构的文物展览及仓库楼,建筑面积为840平方米1990年又在该址临玉梧公路旁建成博物馆门楼,始成该馆现有规模。

展出内容

古籍

2013年10月,北流市博物馆接到北流中学报称学校里的危旧图书楼里有一批被虫蛀烂的旧书,博物馆立即派人去查看,随后又邀请了自治区馆藏和文物考古的专家两次到现场查看,均认为这批百年古本有收藏价值。2014年8月份,博物馆工作人员清理了一个星期,淘出了8000余册古本。不过这些古本被虫蛀得厉害,博物馆又做了除尘、消毒等抢救性保护工作。

铜鼓

在北流市博物馆二楼文物陈列室,各种型号的云雷纹铜鼓有几十面,有的历经千年还完好,有的已部分残缺。

博物馆现存铜鼓38个,其中号称“世界铜鼓王”的世界第一大铜鼓——北流水冲庵铜鼓[2], 因已上调自治区博物馆, 县内所陈列展出的为复制品。

石器

馆藏石器包括石器与印纹陶器。石器种类有新圩出土的石铲、石凿、石斧,民安丰村出土的石纺轮,铜石岭出土的双肩石斧等。印纹陶器有新石器时期的陶罐残片及战国、西汉时 期的夹砂绳纹粗陶片、方格纹夹砂粗陶片、米字纹陶片等。

铜器

馆藏展品有:战国至唐时期铜石岭冶铜遗址出土的铜渣、铜矿石;白马出土的铜质人首柱形器;汉代的绳耳铜锅,宋代的铜勺、铜锅、铜镜,晋代的铜擦等。另外,还有西汉至清代的铜钱38种。

瓷器

主要馆藏展品有:宋代岭垌窑址出土的窑具和瓷器,窑具有匣钵、垫饼、支墩、轮盘、 轴承等;瓷器有斜壁小底碗、斜壁微鼓小足碗、直口弧壁印花碟、平底碟等。其中最为珍贵的是1952年岭垌小学教师朱德三在岭垌圩头铲田基出土的碗印模高1.5厘米,上刻有“绍兴十二年壬戌岁梁二郎号记” 和1986年从岭垌窑址收集到的影青瓷碗。1986年8月20日,在玉林地区陶瓷鉴定会上,经专家鉴定为国家二级文物。1987年7月,又经专家初步鉴定,这两件瓷器为国家一级文物。

文物陈列室里还陈列着一些铜渣、铜矿和风管等。文物标记显示,这些铜渣、铜矿和风管都是从北流铜石岭冶铜遗址出土的文物。

该馆成立以来,已进行全县性的文物普查,查清了文物家底;协助自治区文物队对南宋时期的北流平政岭垌窑址进行了初步的挖掘与研究;并对北流型铜鼓进行了一些探索。该馆专业人员发表的论文有《粤式铜鼓铸地问题初探》,《北流铜鼓述略》、《广西北流县铜石岭冶铜遗址的调查研究》,还出版《北流型铜鼓探秘》一书。

视频

北流市博物馆 相关视频

高清航拍,广西北流市城区,世界铜鼓王故乡魅力风景!
北流铜鼓王(北流十二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