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北方之木(房军)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北方之木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北方之木》中国当代作家房军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北方之木

故乡的老宅有一天井,它是太阳月亮星星来家做客的地方,也是家里人听雨、观雪,知闻四季的优胜美地。可惜生活不是吟诗作赋,忙碌的日子里根本就没有人有这份闲情逸致去批风抹月,因而,这一席之地闲置久了就被人淡忘了。

忽然有一天,我发现天井墙根处的地面有一条裂纹,裂纹边上的一小块地皮被顶起,形如一朵蘑菇,我以为是地下耕耘者蚯蚓的杰作,我并没在意。不久,那块被顶起的地皮处长出了一棵小植物,直愣愣地向着阳光的方向昂头挺胸,大约一扎高,茎、枝、叶生机勃勃,翠色欲流。有这么点小微的绿色,这一席之地也就有了生命的活力,每一次驻足观看,就有一种清新自然感觉

在我的印象中,这块地土质坚硬,平展整洁无杂物,从来都是寸草不生,仿佛书画创作中的留白,偶尔只能看到几只蚂蚁匆匆而过。突然出现这一个孤独的生命,它的来历引起了我的兴趣。我一直琢磨,它是不是飞鸟打了个哈欠,树籽不慎掉下来的。还是过往的春风歇脚时悄悄地溜出来的,或者是随天宫的雨滴偷偷跑到下界的,或者是土里自带的,反正我无法断定。问家里人,答案与我的想法毫无二致。不过家里人说它的来历并不重要,如能顺其自然,不干扰它,说不定还能成为参天大树呢。就这样我与它比肩而行,在光阴里感受各自成长的乐趣。

不出大人所料,一个夏天的功夫小植物还真长高了不少,它的叶子告诉我它是一棵榆树。在这样的地方生长 ,这是小榆树的选择,我无法评判这样选择的错与对,只是它蓬勃的长势鼓舞了我,让我对青春和成长有了更多的思考。不管榆树从哪里来,它落户到老宅逼仄的天井里,首要问题是生存和发展,它要面对的是一个崭新的世界。在这个偌小的世界里生长,它要削尖头颅冲破空间的束缚,把空气引进来,把阳光引进来,为了守候生命的那份承诺,它守到拂晓盼日出,为了追逐梦想,它又坚定信念,守到薄暮盼繁星。就这样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奔走在成长的路上。

席大的地,席大的天,方寸之间,它躲在那里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它不像森林里的树木,沃土之下,根须相连,以互助共赢的方式向远处、深处潜入,共同吸纳土地之精华。天地之间,森林的树木就像一个大家庭,兄弟姐妹相亲相爱,手牵着手,你拥着我,我抱着你,相互帮扶,说着笑着,笔直地伸向蓝天。它也不像城市街边的树木,相互保持距离,互不言语,风里雨里总有人呵护。渴了饿了,有人给送水送饭,发型邋遢了有人给修剪,冷了有人给他裹起来,病了有人给身上挂吊瓶。它们每天和城市的车流人流打交道,它们变得圆滑世故,时刻不忘卖弄风情。而天井这棵小榆树,没有人给它浇水施肥,一年四季也见不到几寸光阴,也没有人和它说话,这样一种处境,它坚强地活着。它就像一个孤独的修行者,它用沉默诠释着生命成长的哲学。当然,这个普通的死气沉沉的宅院有了它也变得有生气了。

记得有一天,院子的大门没关,隔壁家的一群鸡跑进来,围着小榆树疯狂地啄食。我拿起扫帚四处追赶将鸡赶出大门,再回到榆树跟前一看,树叶全没了,剩下一撮细枝,枝断皮连,七零八落。看着这残枝末节,我非常痛恨隔壁那群鸡,同时,为被摧残的榆树感到悲伤。我在清理榆树的残枝时,不小心一捋,我的手被划了个口子,鲜血直流。或许我的举动造成继鸡之后对榆树的第二次伤害,这血的教训也正是榆树对我的惩罚。不大功夫我把地面收拾得干干净净,我想这块狭隘之地从此不会再有生命了,天井又回到了宁静的过去。

又过一年,小榆树并没有因为迫害而神灭形消,而是奇迹般的从地面裂缝处又长出新绿,况且比往年涨势更猛,没几周功夫就跃出地面二尺多高。惊讶之中,忽然对榆树的敬意油然而生。印象老师讲过,在北方榆树是很普通的一种树,它有顽强的生命力,它耐寒、喜光、耐旱,抗风力和保土力都很强,而且根系发达,有很强适应性,它不挑剔土壤,不论土地瘠薄与否,不管土壤墒情如何,都能茁壮成长,所以人们还给它起了一个大气的名字叫“北方之木”。

后来因求学,回家的机会少了。中学毕业那一年,回了趟老家,古旧的老宅没有变,变了的是那棵榆树。榆树已高过天井旁的屋檐了,树冠如伞,枝叶阴翳,遮蔽天日,院子显得格外的幽静,我简直不敢相信,墙根的一棵嫩芽竟然长成参天大树,着实让我震惊。千条万条的树枝引领着树叶天天向上寻觅阳光,无人赒给的树根在土壤里扭曲、攀爬深入啜哺深层的甘泉,哺育出顶天立地的身躯,这又让我非常钦佩。一棵孤独的“北方之木”竟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和智慧,就像粗犷的西北人一样,在哪都能坚强地活着并创造奇迹,实在令人叹服。

好一个北方之木,和风拂过,树叶哗哗作响,仿佛在讴歌生命坚强与旺盛。望着茂盛的树冠和伟岸的树干,感觉有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感召着我![1]

作者简介

房军,陕西西安人,作品散见于报刊及网络 。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