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北固山:缺憾之美(冯新生)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北固山:缺憾之美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北固山:缺憾之美》中国当代作家冯新生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北固山:缺憾之美

既是行游者,在有残缺感的古迹面前,理应追思初始的完美、探求深藏其间的哲思。若能把它放在精神层面细细品味,也许会一改失望的眼神,止住无奈的嗟叹,任由思绪渐渐升华。

写到这里,我眼前掠过风雨剥蚀后暗淡无光的匾额、文图漫漶被弃之荒野的石刻连同瑟瑟秋风唧唧虫鸣萦绕其间的百代废墟……那是壮士一决雌雄的古战场?是被仇恨之火焚毁的皇苑或是荒芜已久的陵园?还是两情相依却又不得不解缆挥别的古渡头……透过想象中的图景,我很想这样看:尘封已久的匾额或碑刻,从另一角度来说,愈能显现它的辈分与珍贵。告别昔日辉煌的残垣断壁尽管苍凉无助,却真实地展现了盛极而衰、大起大落的史潮。与衰草枯杨为伴的古战场往往反衬出英雄末路的悲壮美。即便是野渡无人的古渡,也会留下情思绵长的歌咏……由此我认定,就深度览胜而言,残缺较之完美,往往更令人回味无穷。

是该写写镇江的北固山了。说来惭愧,1994年,我与好友携手同游北固山时,虽人近中年又是中国旅游报社采编人员,却不懂深度游之乐趣。凭栏望远、手抚古物的时候,留意的只是好友手中的镜头。来到古典名著与传统戏剧表现精彩章节的背景地,竟然长时间躺在后峰斜坡的花草上陶醉痴迷!初访北固山,只留下几张旅游照,与局部残缺却洋溢壮美诗情的古迹擦肩而过。至今每每思之,常有几分抱愧感。

21世纪初,我以记者身份,应邀参加“润扬大桥”建成通车的新闻发布会时,重游北固山,才对它认认真真地打量了一番。最大发现是:满目缺憾,却折射出它深厚的文化底蕴。

这山根本谈不上巍峨二字,主峰海拔不足60米,若粗粗浏览,也实在没有太多的味道。登顶南望,一座座厂房楼与住宅楼栉次鳞比,市区车往人来。北望,长江早已远去,留下片片杂草丛生的滩头,游人岂能不生缺憾感?然而,当你穿过眼前表象,回望明代前的北固山,眼前就会出现一幅壮景:放眼北眺,鸥鹭高翔、帆影远去,扬子江波光潋滟。脚下峭壁耸翠,前、中、后三峰联袂昂首,据险而立。形似新月的北固山下,惊涛拍岸、激浪悬空,守关将士持戟远眺,虎视眈眈,唐·诗人刘禹锡摇扇独立,感叹连连:“山是千重嶂,江为四面壕。”

向西南扫望,倘若目光穿越时空、遥想当年,也会诗意盎然:西有商户稠密、人流涌动、酒幌高挑的宋街,南有被宋代书画大家米芾称为“城市山林”的南山山景。偶有和风飘至,镇江香醋的味道便擦面而过,让人联想到家宴的温馨、亲友的情愫。看景,若用“心之眼”回望千百年,或许能把眼前的缺憾弥补一二。

“三国戏”让人们感动并记牢的寺院不多,而北固山甘露寺的一段往事,却被人津津有味地传诵至今。因为,面积不大、古木散发奇香的古寺曾融入政治事件、军事谋略和大喜大悲的爱情故事。不管是明代罗贯中笔下的孙尚香还是当红巨片《赤壁》中的孙尚香,总是给人一种香、甜、酸,略带微辣的感觉,有点儿像镇江香辣醋。那天,我发现很多青年男女,在孙、刘二人曾较量功力的试剑石边、较量坐骑的遛马涧边,很少停留且神态淡然,而在“千古江山第一亭”上,大多相依相偎良久,牵手望远、目光深沉。相传,当年孙夫人与夫君刘备的蜜月刚刚结束,便在江畔一别,从此再没见面。听说刘备兵败后死于白帝城,孙夫人曾在此亭边遥祭多时、而后含泪投江,故此,亭既被称为北固亭,又被称为祭江亭。尽管这座山亭历经百代改建、修葺,早已面目全非,尽管情爱之花曾在此破灭,留下一份深深的缺憾,但此亭依然能让年轻人痴醉,让老年人回味。

北固亭上,还留下南宋爱国将领辛弃疾陆游的千古佳唱。一句“何处望神州”、一句“千古江山,英雄无觅!”、一句“鼓角临风悲壮”道出了江山破碎的缺憾。

绕到山后峰北侧,抢眼的自然是多景楼。古文人常聚于此,临江题诗、倚栏挥墨,想必别有滋味。其中一首宋词,读起来颇有些酸楚,那日,苏东坡与许大郡守在楼上对饮,为他们斟酒的歌伎郑容、高莹趁他们兴致盎然之际取出官妓契约,求郡守开恩,还她们人身自由。许郡守把文书递给东坡看,东坡微笑,提笔作词:“郑庄好客,容我尊前先坠帻。落笔生风,籍籍声名不负公。高山白早,莹骨冰肌哪解老?从此南徐,良夜清风月满湖。”仅从字面看,东坡在感谢郡守盛情款待,但每一句词的第一个字连起来,便是“郑容落籍、高莹从良。”

结局如何?相关史料说法不一,再次让我生发缺憾感。但愿那两位远离亲友、无奈以卖笑为生的女子,真的能由此能摆脱羁绊,与亲人团聚。

山后峰东南,一座残损的宋代铁塔让我沉思。这座塔可谓多灾多难,不堪回首:唐代为石塔,后倒塌。宋代建九层铁塔,明代被狂风袭倒,重修时变为七层。清·同治年间塔顶折断,光绪年间又遭雷击,上面四层落地。鸦片战争时期,侵华英军命人绳拉肩扛,试图用英轮带回国,最终因塔身太沉重而放弃,悻悻而去前,把塔顶、相轮破坏。1960年整修后,虽残缺不全、仅剩四层,却能直立到今,算是给后人一个交待。

我在自问,这是一代帝王留下“天下第一江山”的题字的山和众多名士留下传世佳句的山。也是漫漫史话苍凉悲壮、留下千古缺憾的山。游人络绎不绝的原因,莫非因众多缺憾聚集之地,才会发人深省、引人反思,才会让历史的回声更深沉?[1]

作者简介

冯新生(心声):北京作家协会会员、新闻媒体记者。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