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北京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北京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北京西部,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清水镇境内,地理坐标为东经115°25′—115°42′,北纬39°48′—40°05′,占地总面积为21743.1公顷。保护区成立于1985年,2008年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属于森林生态系统保护类型,主要保护暖温带华北石质山地次生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及珍稀保护动物及其种群。[1]

气候

北京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亚高山地带,属于中纬度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垂直变化明显,昼夜温差大,气温偏低,降水量较多,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多风且干燥,夏季温热多雨,春季干旱,风沙盛行,秋季晴朗少风,寒暖适中,但雨量偏少。

地貌

北京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貌主要受大地构造控制,中北部及西南部属于北京北山隆起构造区,地貌类型为山地侵蚀构造地貌,约占北京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的90%,地势陡峻,河流下切深。东南部属于北京西山凹陷构造区的西山褶皱隆起区,地貌类型为侵蚀构造地貌或堆积地貌,仅占北京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的10%左右,地势较平缓,并发育宽浅河谷。

动物资源

北京百花山自然保护区已知陆栖野生脊椎动物20目47科169种,其中,兽类6目13科25种,鸟类11目27科131种,爬行类2目3科7种,两栖类1目4科6种。另外,已查明的昆虫种类10目73科1000余种。国家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褐马鸡、金雕、金钱豹等14种。

北京百花山自然保护区的兽类,以啮齿目动物占优势,占整个兽类种数的40%;食肉目次之,占24%;其次是食虫目,占16%;翼手目和偶蹄目都占8%;兔形目最少,占4%。保护区的鸟类共11目,雀形目占绝对优势,占保护区整个鸟类的80%;隼形目占4.62%;䴕形目3.07%;鸡形目、鹃形目、鸮形目均占2.31%;鸽形目、雨燕目均占1.54%;鹳形目、夜鹰目、佛法僧目均占0.77%。两栖爬行类中,无尾目6种,占保护区整个两栖爬行类的46.15%;蛇目5种,占38.46%;蜥蜴目2种,占15.39%。

植物资源

百花山自然保护区高等植物共计131科,485属,1100种(包括亚种、变种、变型等)。其中,苔藓植物17科、25属、30种,蕨类植物13科、21属、38种,裸子植物4科、7属、19种,被子植物97科、432属、1013种,分别占北京市植物总科数的69%、总属数的51%、总种数的49%。特有种类有百花山花楸、百花山柴胡、百花山葡萄、百花山毛苔草、百花山鹅观草等5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紫椴黄檗等2种;《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Ⅱ、Ⅲ)的植物种共有17种,均为兰科植物。

历史沿革

1985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建成立了“北京百花山自然保护区”,归北京市门头沟区人民政府领导,为省市级自然保护区。

2008年1月国务院批准百花山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15年,北京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美国谢南多厄国家公园(Shenandoah National Park)签署姊妹园区合作协议。

区划范围

截至2013年北京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21743.1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6836公顷,缓冲区面积4880.64公顷,实验区面积10026.46公顷。 北京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清水镇境内,东以马栏山海拔500米为起点,向东南沿山脊线到百花山主峰海拔1991米,沿门头沟区和房山区行政区界至门头沟区与房山区交界最高峰白草畔2043米山峰;西从北京市与河北省涞水县交界处的全树塔起,向北沿北京市与河北省涿鹿县、怀来县省界,至北京市门头沟区清水镇与怀来县交界处的1922米山峰,再沿山脊线经门头沟区清水镇与斋堂镇行政交界线至马栏林场。

保护价值

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暖温带华北石质山地次生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在中国极具代表性和典型性,因其物种资源的丰富、地理位置的特殊和生态环境体系的完整所在,具有着区域性调节气候、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和风沙防治等巨大生态作用。

同时,保护区诸多的生态环境特殊性极具科考价值,对保护区有效地保护、深入地研究可为人类生物多样性保护作出巨大贡献,也可为中国可持续林业战略的实施作出贡献。[2]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