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北京市仁爱慈善基金会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北京市仁爱慈善基金会

北京市仁爱慈善基金会简介 北京市仁爱慈善基金会于2006年10月16日成立,为民间慈善组织。以“传播慈善文化、弘扬慈善精神、推动扶贫救助”为主旨,以“扶危济困、福利众生,搭建心灵慈善的善行实践平台”为使命,以“人人享有慈善、仁爱触手可及”为目标,本着“心灵慈善、感恩慈善、人人慈善、时时慈善、补位慈善”的运作模式,10年来志愿者规模由最初的五人发展到目前每年30万多万的人次的参与,开设项目由最初的助学,发展到仁爱心栈、仁爱衣+衣、仁爱孝德、灾害救助中心、四和仁爱社区服务中心、雏菊花公益、启明书院、老年常青关怀、龙泉之声倾听热线、幸福乡村图书馆、千家爱孤残儿童救助、生命关怀、仁爱环保14个项目。 基金会先后被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授予“民族社会工作组织奖”,被首都慈善公益组织联合会授予“年度优秀慈善公益组织”,被北京市民政局评选为“5A级社会组织”、“北京市5A级社会组织示范基地”、“北京市社团系统先进集体”等。 [1]

文化

仁爱慈善理念

佛教界从事公益慈善事业源于佛教的慈悲精神。佛教倡行慈悲,并将其视为佛法根本。按照佛教通常的解说,“慈”是慈爱众生并给予快乐,“悲”是悲悯众生并拔除痛苦,二者合称为“慈悲”。佛教还极力倡导学修智慧,认为慈悲与智慧结合才是完善的。佛教空有不二的甚深教义与慈悲济世的广博情怀,为慈善文化提供了丰厚的精神。

佛教于两汉之际自印度传入中国,与儒道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借鉴,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三大主干之一,对中华文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在历史上,中国佛教发挥着重要的社会功能:佛教寺院担负着学说机构、教育场所、图书馆、文化传播中心和慈善服务中心等重要角色;佛教僧侣成为知识与文化的继承者与传播者;当遇到自然灾害时,寺庙为广大民众提供衣食庇护和信仰依靠。

莫以善小而不为,慈善往往都是从点点滴滴开始的。我们只有从一件一件很细小的事情开始做起,假以时日就会成为大善。我们要一天又一天不断去努力,劝人行善,导人向善。人人行善,人人心善,这个社会就会越来越美好,也就是佛教所讲的“庄严国土,利乐有情”。 这就是最大的公益慈善。

仁爱志愿者

要想做一个完美幸福的人,最好的途径就是做最利益他人的事情。——马克思

参与并从事慈善事业是每个公民都享有的权利。人人都可以拥有一颗善良真诚的心,这是慈善文化的源头活水,也是终极归趣。9年来,仁爱基金会由最初的5位常住志愿者发展为每年有8万多人次志愿者参与到慈善事业。志愿者们在实践善行的过程中,不仅仅是付出,更是收获。仁爱志愿者构筑了仁爱慈善的亮丽品牌。

仁爱志愿者以信仰为支撑,全心全意地付出,用自己的善心、善意、善良、善行阐释着导师学诚大和尚的慈善理念,传播善法,发扬了慈悲济世、乐善好施的佛教传统,既让参与者实践善行、积功累德,也对促进社会和谐起到了积极作用。截止2015年6月底,直接或间接累计帮助了350多万人次,为社会奉献了一份实实在在的力量。

在基金会的发展和志愿者关怀层面,导师学诚大和尚给予方向性指导,由主管法师带动骨干志愿者,骨干志愿者再进行分层带动,次第引导志愿者树立“利他才是生命的意义”的人生宗旨与充满阳光的心态,强调无我奉献的精神,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志愿者在参与慈善的过程不断的净化自己,生命会越来越有力量,并且也易于向社会传递正能量。

仁爱基金会专设“仁爱志愿者部”,其以仁爱志愿者为服务对象,以“志愿者加入”、“志愿者培训”和“志愿者关怀”为工作重点,为仁爱志愿者提供系统的、次第的慈善理念和技能培训,并让志愿者在付出爱的同时感受到来自仁爱大家庭的关爱,开展活动包括:通识培训、志愿者分享会、核心理念培训班、年终志愿者关怀、 志愿者登记管理、义工志愿者时间登记、志愿者答谢会等。

慈善项目

仁爱基金会在心灵关怀、促进和平等公益慈善事业方面,进行着深入实践与不断的探索,发展出“心灵慈善、人人慈善、时时慈善、补位慈善、感恩慈善”等公益慈善事业的新模式。

仁爱基金会的慈善项目是在导师学诚大和尚的指导下,次第开展起来的,并不断走向深入。截止2015年6月底,仁爱由最初的一个慈善项目发展到十一个慈善项目和1个子项目。陆续开展了捐资助学、救急救难、奉送爱心粥、关怀老人、开办乡村书院、推广环保、倾听热线、捐衣扶贫、救助患儿等多种项目。

基金会的项目设计为两个方向:常时开展项目和灾难应急救助项目。常时项目参与门槛较低,鼓励社会大众广泛参与,着力于推动提高公民慈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公众主动关注社会和民生。灾害救助项目以心灵关怀为项目特点,以人为本,以理念为向导,以最少的资金投入得到最大的身心成长为本怀。

仁爱基金会致力于将每个慈善项目做成精品,通过精细化的工作,最大程度地彰显人文关怀,传播慈善文化,弘扬慈善精神,唤起社会公众的慈善意识,让慈善成为每个人强大的精神动力。仁爱基金会项目特点:

心灵慈善:让各方人士内心良善得到增长,包括捐赠者、受助者、志愿者和旁观者。

人人慈善:最大程度地深入民众、贴近生活,感染带动广泛的人群参与善行。

时时慈善:慈善如同不间断的呼吸一样,简单平常,轻松自在,并且从无停歇,是生命的源动力。

感恩慈善:在付出有限的物质和体力时,收获无限的奉献快乐。感恩受助者给我们机会,感恩捐赠的慷慨,感恩所有的一切。

补位慈善:与政府配合,形成功能互补,承担社会责任。

仁爱助学

2007年3月,在导师学诚大和尚的倡导下,基金会成立了第一个慈善项目——仁爱助学,资助对象是父母双亡或父母一方去逝,另一方因再婚或重大疾病无法尽抚养义务的在校学生及偏远地区贫困学生。

项目以“资助为起点,关怀为重点”,在给予资金资助的同时,组织志愿者队伍,通过书信关怀、家庭走访、互动联谊等方式,从心灵成长方面,持续关怀受助学生,避免他们由于单纯得到经济资助,形成依赖,降低奋发向上的努力,使他们从关爱中汲取力量,形成强大的报恩动力。

助学项目的特色:孤儿助学项目重视与受助学生的互动交流和心灵成长。仁爱组成了志愿者大朋友团队,去孩子家里走访,进行互动联谊,还会与孩子持续通信、短信、电话、微信联系,在网络上建了QQ群,便于更好的在后期关怀受助学生。截止2015年6月底,累计参与人次约6556人,累计受益人次约5096人,累计投入金额4,855,784元。

仁爱衣+衣

2007年6月,“仁爱衣+衣”衣物捐赠项目成立,7月正式启动。学诚大和尚带领龙泉寺法师捐赠衣物,并为贫困地区、受灾地区乡亲和捐赠衣物的爱心人士举办了庄严的祈福仪式。

项目以二手衣物为媒介,在接受来自全国各地衣物捐赠的同时,组织志愿者将衣物根据性别、年龄、身高等信息进行精细分拣,自成立以来发放衣物超过100万件以上。分拣者因待人着想的用心,能够体会到慈善的意义和利他的快乐。许多企业员工、学校学生、政府人士都被这种分拣方式所吸引,纷纷来体验这样的心灵慈善。

随着社会物质文明的不断进步及人们生活理念的转化,旧衣物需求遇到了瓶颈,需要做出适当的调整。截止2014年底,累计参与人次约13100人,累计受益人次约41万人,累计投入金额2,313,200元。

仁爱救灾中心

2007年8月,“仁爱行动”灾害救助中心成立。“仁爱救灾中心”工作方针是“创造条件、加强合作、量力而为、注重实效”。在平日生活中,参与大型公益活动的安保工作,在国家遭遇重大灾难时,定位于做政府主流救灾体系的补充者、民间公益组织的协调者、灾民可以信赖的服务者和陪伴者、灾后原生公益力量的培育者。

灾害救助中心先后参与十余次重大灾害救助,以救难、救急、救助、救济四个阶段展开赈灾工作,尤其侧重通过灾后陪伴和培育当地公益组织的方式,帮助灾民进行生活和心理重建。截止2015年6月底,累计参与人次约2282人,累计受益人次约35200人,累计投入金额15,394,051.44元。

仁爱心栈

2008年1月,“仁爱心栈”奉送爱心粥项目成立。针对现代都市中,人们身心忙碌,缺少关怀和信任的需要,遵照学诚大和尚的安排,基金会成立了“仁爱心栈”奉送爱心粥项目,在火车站、汽车站、地铁出口、写字楼附近,每天清晨熬制爱心粥,伴随着温暖的问候,免费奉送给过往行人、旅客、来不及吃早饭的上班族,以此启发更多人的善心,倡导身边慈善。[2]

目前已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秦皇岛雅安郑州太原等城市开设了15家“心栈”,即将开启的“心栈”还有多家。截止2015年6月底,累计参与人次约209,300人,累计受益人次约2,88多万人,累计投入金额1,085,791.12元。

仁爱孝德奖

2009年5月,“仁爱孝德奖”项目成立。“仁爱孝德奖”项目的目标,是通过评选和奖励获奖学生,在青少年当中倡导孝悌、感恩、奉献的中华传统美德,以获奖者的事迹,感召更多的人从为身边的人做点滴的善行开始,去实践孝德。

“仁爱孝德奖”评选活动不仅可以带动孝亲尊师、友爱同学风气的形成,也对学校、村落、社区德育工作起到了良好的辅助乃至推动作用。经过多年的探索,孝德媳妇、孝德女婿、德艺双馨的教师等活动也陆续展开。截止2015年6月底,累计参与人次500人,累计受益人次59485人,评选孝德之星272人,仁爱孝德媳妇171人,累计投入金额198,000元。

仁爱常青

“2009年6月,在学诚大和尚“老年项目,从关怀做起”的启发下,“仁爱老年关怀”项目成立,于2014年7月正式更名为“仁爱常青”项目组。

开展的活动有:念佛团、诵经班、法器组、福田队、合唱团、手工艺组、龙泉香、临终关怀、敬老院送温暖等,通过“自助、互助、助他、他助”的形式,鼓励老年人不被动地等待他人的照顾,而是在从事志愿服务他人、利益他人的过程中,彰显生命光彩。“仁爱常青”项目为老年人提供一个身心互助的平台,带动老年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圆成从善的愿望,从而能够心有所安,安有所觉,觉而常青。

常青组每年在中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举办丰富多彩的敬老爱老活动,让老人们体会到关爱,同时也为年轻人提供孝敬老人的善行机会。截止2015年6月底,累积参与人次约41737人,累计投入金额153,600元

倾听热线

2009年7月,龙泉之声倾听热线成立。学诚大和尚看到很多人因为恋爱、婚姻、家庭矛盾以及就业、学业、疾病、自身心理素质不好等诸多因素,心里的痛苦无处倾诉,就提议仁爱基金会成立一个听他们倾诉的热线,并给热线命名为龙泉之声倾听热线(简称倾听热线)。

倾听热线,是以倾听为主,用陪伴的方式让来电者讲述他们的故事或者遇到的问题及感受,倾听的同时传递对来电者的关注,用心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鼓励,让来电者感受到温暖,增强自信,慢慢增加内心的力量,找到走出困境的方法。2011年龙泉之声倾听热线项目获选首都慈善公益组织联合会优秀慈善公益项目。

倾听热线实际上是来电者与志愿者共同成长的平台。倾听热线在六年多的时间里,接听了全国很多地区的朋友来电。截止2015年6月底,累积参与人次5733多人,累计受益人数4145人次,累计投入金额268,500元。

目前倾听热线共有两条电话线,每天在固定的时间接听电话(晚上19:00点至23:00)。号码是:010-60705037。

社区服务

四和仁爱社区服务中心是北京市仁爱慈善基金会下设的以“专注心灵成长、助力社区和谐”为目标的社区服务项目,起始于2011年3月,定位于做“心幸福”的倡导者。致力于通过组织社区慈善活动,让参与其中的志愿者和服务对象一起成长,实现从个人到社区的“身心和乐,家庭和睦,邻里和顺,社区和谐”。 [3]

四和仁爱重点开展的项目:爱普乐沙龙(少儿剧场)、 晚晴坊(仁爱素包、特殊群体关怀、百岁人生 )、社区睦邻节。

爱普乐沙龙:以孝德故事、经典文化、现代生活等传统与现代共通共尊共行的美德为核心,自写剧本,自导自演,使学习者在承担角色和舞台呈现的过程中演绎和体会人生真义,获得心灵上的成长。晚晴坊:精美的素包和香软的粥放在洁净的食盒中,通过志愿者递送给社区的老人们,作为四和仁爱向社区老人致敬的特别方式!同时,针对社区特殊群体,会由仁爱志愿者带领社区志愿者进行定期关怀、帮助。 百岁人生,对百岁以上老人进行人生访谈,记录其经历及宝贵经验,供后人学习。社区睦邻节:在社区内不定期的的举办睦邻节,消除邻里之间的冷漠,促进社区和谐。借助社区的力量组织各种慈善活动,让更多的人方便的参与慈善,在互动中建立友谊。截止2015年6月底,累计参与人次4042人,累计受益人次10200人,累计投入金额210000元.

仁爱·雏菊花

仁爱·雏菊花公益,成立于2009年6月18日,原名“雏菊花公益”,是一个纯公益性质的助学服务平台。2013年11月2日,雏菊花走入仁爱,更名为“仁爱·雏菊花公益”。助学为其主要慈善项目,还有捐书、捐物和助医项目。[4]

“仁爱·雏菊花公益”放眼全国,扎根广东,积极探索广东地区特色的助学模式,实现志愿者团队的稳定发展和成长,更好的帮助孩子。通过开展各种活动,让志愿者了解、关怀孩子,并建立长期的连接,陪伴孩子们共同成长。

全国拥有80多个助学点,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湖南、江西、陕西、云南、四川等地。截止2015年6月底,累计参与人次3448人,累计受益人次5600人,累计投入资金3567089元。


2013年8月21日项目正式成立,为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建立图书馆,为这些学校投入优质的儿童读物,并以专家授课和志愿者回访的形式,在各个建馆学校普及阅读文化,以期培养农村儿童的终生阅读习惯。志愿者们或练习阅读技巧,积极参加回访的阅读活动,或撰文宣传图书馆项目,或主动承担数据整理、后台服务等任务。

幸福乡村图书馆发展的过程,也是所有参与者们自我成长,体会随手公益的过程。幸福乡村图书馆崇尚的阅读体验,是带着幸福、平和、愉悦和爱的阅读习惯。我们的愿望,是在一千所学校里,孩子们都能带着这样的阅读情绪,幸福健康的长大!自项目发起以来,幸福乡村图书馆已经在贵州省河北省等地中小学建立了十个图书馆。2015年6月底,累计参与人次396人,累计受益人次7888多人,累计投入资金333524.66余万元。 [5]

仁爱启明书院

启明书院是一所开启生命智慧的书院。书院是一种教育方式,为中国古代社会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书院最早出现在唐朝,最初只是地方教育组织,正式的教育制度则是由朱熹创立,发展于宋代。原由富室、学者自行筹款,于山林僻静之处建学舍,或置学田收租,以充经费。其特点就是为了教育、培养人的学问和德性。


2014年10月,“仁爱启明书院”项目成立。“读书启智,做人明理”是书院口号,书院院训为“诚敬智和”,书院院歌为“关爱”。书院旨在推动乡村地区及弱势人口读书文化建设,关注其生存和教育问题,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提升生命品质,同时也是志愿者们实践善行的平台。为了使项目开展的更专业化、标准化,方便受助人群,书院开发了【仁爱小药箱】、【仁爱U盘】和【仁爱宝盒】,特设【仁爱小屋

2014年10月1日,第一所仁爱启明书院在西藏拉萨开启,到目前已有30所书院投入使用,在建书院多所。截止到2015年6月底,累计参与人次39167人,累计受益人次181416人,累计投入金额4511544.12元。

【仁爱小屋】

“仁爱小屋”的设立,旨在给予农村地区贫困人群以切实的物质帮助,以此传播“大众慈善、补位慈善、心灵慈善、时时慈善、感恩慈善”的仁爱理念,实现“人人享有慈善,仁爱触手可及”的愿景。“仁爱小屋”是“仁爱启明书院”的一个子项目,延伸了“启明书院”的慈善范围。

千家爱

于2013年1月1日,“千家爱”在河北省廊坊市正式成立,2015年7月2日正式加入仁爱。就如名字一样,希望能把数千个家庭的千份爱凝聚在一起,以帮助真正需要帮助的孩子。


千家爱”缘起于爱心妈妈们几次探访残疾孤儿寄养所后的那份深深地触动。那里的孩子与我们的孩子微有不同,他们是来自全国各地孤儿院的残疾孩子,寄养所将这些孤儿接来治病并抚养,直至被领养。“千家爱”为会员制,每名会员以家庭为单位,每月捐赠爱心款50元。善款统一管理,全部用于残疾孤儿的手术治疗费用,做到专款专用。

每月最后一天,千家爱会给全体会员发短信,汇报本月爱心款的收入支出及款项剩余情况,真正做到了账户公开透明。截止到2015年6月底,千家爱累积会员450个,累计参与人次350人,累计受益人次34人,累积捐助善款54万余元(含定向捐助)。

仁爱生命关怀

仁爱生命关怀的项目介绍:生命是珍贵的,生命的诞生是美丽的,生命的终点也应是庄严的。中国正在步入老龄社会,对病危人群、临终人群的生命关怀需求越来越大。通过无私照料与关怀、心灵疏导、精神慰藉等,让老人们在此生的最后阶段解除恐怖、忧虑、痛苦,走好此生最后一段路。基于此需求,仁爱基金会生命关怀项目应运而生,立足重点关爱长期病重不能自理老人以及临终之人,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和生命关怀,同时提供临终助念服务,给予生命新的重生, 并普及临终和助念知识,移风易俗,利益更多的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