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北京崔永平皮影艺术博物馆

博物馆藏品展区一角原图链接来自 百度 的图片

北京崔永平皮影艺术博物馆于2004年4月22日正式开馆,为中国古老的濒临失传的民间艺术——皮影戏创建了一个生存与传承的空间。人们从这里看到两千多年前皮影戏的发明创造过程和500多个盔发别致的皮影头像。无论是善美的还是恶丑的,都有一种熟悉亲切之感。熟稔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都向人们展示着皮影戏曾有的辉煌。《山羊与狼》 、《哪吒闹海》、《宝莲灯》、《水漫金山》、《小英雄雨来》等诸多剧目都曾获艺术奖励。这一切,都与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息息相关。

目录

简介

位于通州区马驹桥金桥花园。由原北京皮影剧团团长崔永平出资主办,2004年对外开放。展馆面积约250平方米,展览分制作工序介绍、皮影艺术展示、皮影历史 资料等内容。博物馆有藏品3万余件,展出1万余件,包括明、清、民国、抗战时期的皮影作品,河北、山东、四川、陕西等地不同特点的作品以及崔永平自己设计制作的部分作品。

北京崔永平皮影艺术博物馆经北京市文物局核准注册,于2004年4月22日开馆,由原北京皮影团崔永平先生与其夫人出资主办。位于北京通州马驹桥金桥花园16楼四单元,展览场地250平方米。博物馆展出三万余件珍藏品,其中包括明、清、民国、抗战期间、河北、湖北、山东、四川、陕西、山西、甘肃、青海等地不同特点的作品以及崔永平先生自己设计部分作品。展览包括制作工序、皮影艺术[1]展示、皮影历史资料、演出道具、剧本及皮影的表演技术。该博物馆的建立填补了北京乃至全国尚无类似博物馆的空白,对于继承和保留我国这一古老的民间文化艺术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一间自住的两居室、两间租来的邻家两居室、大大小小和零零散散的各式皮影外加一个叫崔永平老人的一腔热情支撑着中国唯一的一个,世界惟一的一个皮影博物馆——中国皮影博物苑。 在2004年之前,一直没能在它的发源地———中国———建立起专门的博物馆。这对于中国人来说,是惭愧而遗憾的。偏偏有一位与皮影结缘的人,不畏艰难地,担当起建立皮影博物馆的重任,倾其所有,矢志不渝。这个人名叫崔永平,他的私人博物馆叫作“北京崔永平皮影艺术博物馆”。

发展历史

上个世纪80年代,皮影艺术在浩劫之后,开始复苏。各种皮影表演不仅回 到了中国观众当中,而且被中国的表演艺术家[2]们传播到了国外。崔永平夫妇决心建立中国人自己的皮影博物馆,正是在国外演出交流的时候,得到的启发。1983年夫妻俩随剧团去法国演出,看到人家有一个展览中国皮影作品的博物馆,但是当时我国却没有。从那时起,他们就计划要在国内开一家皮影博物馆。后来他们去的国家多了,才发现很多国家都有皮影博物馆,更重要的,是九成左右的展品,都来自中国。这就更坚定了他们要在中国建博物馆的决心。崔永平一边忙演出,一边四处寻找老皮影和有关皮影的资料,终于在1993年病倒了。他这一病,不但右半身变得不听使唤,而且花光了留着办皮影博物馆的积蓄。

为了拿出建博物馆的钱,他们把自己的房屋扒开一扇临街的窗户,开通了公用电话,一来可以挣钱办馆,二来可以让崔永平锻炼说话———血栓使当时的崔永平说不了话了。就这样,一边经营公用电话,一边卖着冰棍儿汽水,夫妻俩度过了艰辛的6年多时间,才攒下钱,在偏远的马驹桥买下了一层楼房。从此,开办博物馆的事情终于有了眉目。王淑琴在讲述这段往事的时候,不禁眼眶湿润,或许这其中的艰辛远不是只字片语能够表达的……她说,开办皮影博物馆,是他们夫妻毕生的心愿。

视频

北京崔永平皮影艺术博物馆 相关视频

北京崔永平皮影艺术博物馆访谈王淑琴老师
崔永平皮影艺术博物馆所见所闻

参考文献